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科技》2008,(12):16-16
目前,广西桂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利用木薯梗作袋料栽培黑木耳获得成功。这一科研成果,为提高木薯种植效益,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食品。栾川县黑木耳生产在以往野生采集或断木栽培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且又毁林严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开发了袋料栽培技术,过去的袋料栽培需要搭棚遮荫保温,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简称木耳,又名黑菜、桑耳,是生长于朽木上的一种食用菌,因其形似耳,颜色黑褐而得名。既有野生,亦有人工栽培,是我国名的食用菌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被人们誉为“素中之荤”。  相似文献   

4.
柳勇 《河南科技》1991,(11):14-14
<正> 一、选用良种和使用优质菌种菌种的优劣,是黑木耳生产成败的关键,更是优质高产的基础。优良菌种:母种菌丝纯白,平贴培养基斜面上,毛短、整齐,不爬壁,每日生长量为0.5厘米左右(在30℃以下),久置见光后,在斜面上出现胶质、琥珀色颗粒状原基。原种和栽培种,菌丝洁白、粗壮、生长较快,无杂菌污染。菌丝与瓶袋壁紧贴,瓶壁或表面有浅褐色菊花状或梅花形胶质原基。菌龄以45-50天为宜。若瓶内有酒、酸、臭等异味,则是劣质菌种,应坚决淘汰。二、科学配制养料许多工农业废弃物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如各种阔叶树种木屑,禾本科作物秸秆,米糠、麸皮、棉籽  相似文献   

5.
季节安排 春季栽培,元月份制栽培袋,3月中旬至5月底出耳;秋季栽培,6月下旬至7月底前制裁培袋,9月上旬至10月底出耳。  相似文献   

6.
选育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 浙江缙云县野生黑木耳菌株经分离驯化育成 特征特性 “单片5号”子实体单生,少有丛生:耳片直径3~8厘米,厚1.0-1.4毫米,干后边缘卷缩成三角状;耳片边缘平滑,腹面浅黑色,背面灰褐色至黄黑褐色,  相似文献   

7.
赵红旗 《河南科技》2001,(8):22-22,26
一、发菌、瘤状物、转色期管理1.待菌丝接种穴向外延长半径5cm以上时,把种木取出提高透气性。取出种木2小时后,菌袋温度迅速升高,时间持续7天以上。此时应加强通风,降低袋温(控制在28℃以下)。一般30天菌丝长满全袋。当菌丝吃料7-10厘米时,第一次刺孔,数量4-6个,2天后温度升高,注意通风防烧菌。并遮光,防止表面菌丝成熟过早。15天后,接种菌丝相连,可进行第二次刺孔,数量6-7个,注意通风,防烧袋。40-50天菌袋发满,第三次刺孔,仍需通风,防烧菌。严禁刺孔深至无菌料而引起感染。2.瘤状物发生期管理:菌丝长满袋后,袋内表面…  相似文献   

8.
9.
10.
<正> “白云1号”黑木耳品种是1983年春由白云山老牛沟采种木、进行代料栽培实验,经菌种分离、驯化后,人工接种成功,提纯选育培养至今。具有吃料快,抗逆力强,适应当地气候等优点,是我区代料黑木耳生产的当家品种,暂定名为“白云1号”。该品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营养: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碳源有糖、淀粉、纤维素等,氮源有蛋白质氨基酸等。这些物质在棉籽壳、木屑等栽培料中均大量存在,一般都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另外还需要少量的无机  相似文献   

11.
国内有调查表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每天吃3克黑木耳(干)烹制的菜肴,便能将脑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危险减少1/3.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黑木耳凝集素对鼠巨噬细胞RAW264.7活化的影响.向培养好的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黑木耳凝集素,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加入黑木耳凝集素后的巨噬细胞是否有毒性变化,利用CCK-8法研究黑木耳凝集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吖啶橙荧光试验研究黑木耳凝集素对细胞核酸代谢活性的影响,利用中...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木耳是常见的食用菌,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众多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对黑木耳多糖研究较多,对于其他成分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利用(NH_4)_2SO_4沉淀和亲和层析的方法提取到黑木耳凝集素,对其性质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黑木耳凝集素耐酸,不耐碱,不具备热稳定性,具有糖特异性;对肺癌(A549)和乳腺癌细胞(MCF-7)都有抑制性。此研究为今后黑木耳凝集素的活性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该品种秸秆粗壮,株高可达2.5米,梭大而密,单株结梭最多可达200个以上,高抗涝抗倒,有300千克以上的增产潜力,最高出油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18.
矮早4110     
《河南科技》2003,(7X):9-9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