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水热和烧结的方法制备系列Sr4 V2 O9:Eu3+(5%),Ba2+(x%)(x=0,5)粉末样品。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a掺杂能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而烧结却降低发光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Eu离子周围的晶格畸变,导致 Eu离子的磁偶极跳跃减弱并消失。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法制备系列Ba2+掺杂的Sr2.4Y0.2Eu0.2V2O8粉末样品,其中掺杂浓度x分别为0,0.05,0.10,0.15,0.18,0.20.在416nm光激发下,观察到包括595nm(5 D0→7F1),619nm(5D0→7F2),652nm(5D0→7F3),以及700nm(50D→7F4)Eu3+的50D→7FJ发射谱.随着Ba含量的增加,发光强度先增大而后降低,在x=0.15取得最大值.结果表明:Ba作为一个敏化剂,可以有效提高Sr2.4Y0.2Eu0.2V2O8发光粉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3.
助熔剂对BaM:Eu2+蓝色荧光粉形貌和发光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三基色荧光灯用BaMgAl10O17:Eu2+(BAM:Eu2+)蓝色荧光粉,考察了助熔剂对BAM:Eu2+物相纯度、粉体颗粒形貌和发光强度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样品的物相、形貌和发光强度.结果表明,以AlF3、BaF2和NaF为助熔剂的样品相对于以LiCl、NH4Cl和未加助熔剂的样品更有利于BAM:Eu2+的生成;采用适当的助熔剂可以得到不同形状的荧光粉颗粒;在254nm的紫外线激发下,使用不同种类助熔剂样品的发射光谱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AlF3、BaF2、NaF、LiCl、未加助熔剂和NH4Cl.对不同助熔剂作用下BAM:Eu2+样品的发光强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法制备系列Ba2+掺杂的Sr24Y0.2 Eu0.2V2O8粉末样品,其中掺杂浓度x分别为0,0.05,0.10,0.15,0.18,0.20.在416 nm光激发下,观察到包括595 nm(5D0→7 F1),619 nm(5D0-→7F2),652 nm (5D0→7F3),以及700 nm(05D→7F4) Eu3+的;D→7 Ff发射谱.随着Ba含量的增加,发光强度先增大而后降低,在x=0.15取得最大值.结果表明:Ba作为一个敏化剂,可以有效提高Sr24Y02Eu02v2Q发光粉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MGa2S4:Eu2 (M=Ca、Sr、Ba)系列荧光粉,观察到各自的发光;同时观察到EuGa2S4具有发光,发射峰靠近544nm,Eu在其中既是基质离子,也是激活剂离子,并没有出现浓度淬灭现象;并对两种不同碱土离子M,M'(M,M'=Ca、Sr、Ba)混掺对(M0.96-xM'x)Ga2S4:Eu2 0.04发光的影响做了研究,发现混掺可使Eu2 的发射波长在500~553nm之间移动;同时研究了(Sr1-xEux)Ga2S4体系中不同x值对发光的影响,发现随着Eu浓度的逐渐加大,发射峰先出现发光强度的增大,然后出现发射波长的移动.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3B2O6:Eu3+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位于220~350 nm的带状谱和350~500 nm的一系列窄带组成,这些窄带是由Eu3+的f-f跃迁引起的,光谱峰值分别为280,396和469 nm.它可以被近紫外光辐射二极管管芯产生的350~410 nm辐射有效激发.用396 nm激发得到样品的发射光谱,峰值位于578,590,610,618和650 nm,分别由Eu3+离子的5D4→7FJ(J=0,1,2,3)跃迁引起的.研究了Eu3+离子浓度和电荷补偿剂对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Eu3+浓度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强,未发现浓度猝灭现象.掺入Li+,Na+,K+3种离子作为电荷补偿剂,均提高了样品的发光强度,其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I(Li+)I(Na+)I(K+),说明Li+是最佳的电荷补偿剂.  相似文献   

7.
Gd_2Mo_4O_(15):Eu~(3+)荧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了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掺杂的Gd2M04O15:Eu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的测定,分别讨论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以及稀土离子Eu3+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Gd2Mo4O15:Eu3+荧光粉在近紫外区(uv)(393 nm)和蓝光区(464 nm)可以被有效的激发,Gd2Mo4O15:Eu3+荧光粉发出明亮的红光,对应于Eu3+的4f-4f跃迁,当Eu3+的掺杂浓度约为40 mol%时,在616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在393,464 nm的吸收分别与目前应用的紫外光和蓝光LED芯片相匹配.因此,Gd2Mo4015:Eu3+是一种可能应用在白光LED上的红色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法制备Ba2+掺杂Y0.75Bi0.15Sm0.10VO4荧光粉粉末样品.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加入并没有改变样品的晶体结构,但大大提高了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相关机理在文中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r1-xBi2Ta2O9:xPr3+(SBT:xPr3+)和Sr1-xBi2Ta2O9:xEu3+(SBT:xEu3+)红色荧光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图谱,分析和研究了在低掺杂浓度时,掺杂离子对SrBi2Ta2O9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利用荧光光谱仪测试了SBT:xPr3+和SBT:xEu3+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当样品SBT:xPr3+采用449 nm激发时,其主发射峰位于616 nm和653 nm;样品SBT:xEu3+采用464 nm激发时,其主发射峰位于590 nm和616 nm。作为一种潜在的LED用红色荧光粉,其温度稳定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性质之一。本文对样品SBT:0.02Pr3+和SBT:0.2Eu3+在50~300℃之间的温度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应用激光光谱学及发光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Tm3+/Ln3+(Ln3+=Yb3+,Er3+,Pr3+,Ho3+,Eu3+)离子在LaF3和LaOF纳米颗粒中的发光特性,探讨了获得蓝绿光发射的方式,分析了Tm3+离子的荧光发射对基质构成和共掺杂离子的依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氟化物纳米晶体中进行Tm3+和Ln3+(Ln3+=Ho3+,Pr3+,Er3+,Eu3+)的共掺杂,能有效地获得可见光发射,显著提高荧光量子产率,在太阳能光伏电池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白光LED用(Ba,Sr)2SiO4: Eu2+荧光粉.实验发现合适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发光强度较高的荧光材料,通过晶体场强度的调节,合成的荧光粉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可调.随着钡锶比的减少,样品的发射主峰向长波方向移动;Eu2+浓度变化不但影响发射峰强度,而且还改变了发射峰位置.  相似文献   

12.
在前驱体溶液中添加和不添加碳纳米管,采用简单的水热合成法并在1 000℃下烧结,获得树枝状和类球状纳米结构的YBO3:Eu3+样品.研究表明:对于树枝状结构的样品,其红色和橙色光的强度比更高,且其CIE坐标为(0.67,0.33),几乎与商业红色荧光粉Y2O2S:Eu3+的色坐标相同,可见树枝状结构的红色荧光粉YBO3:Eu3+在纳米器件和照明器件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该文还对样品的发光性质和机制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Eu(Ⅲ)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法研究了稀土离子Eu3+的测定方法并对化学发光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方法依据是NaIO4-H2O2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传递给Eu3+-EDTA络合物,产生Eu 3+的特征发光,其发光强度与Eu3+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一种灵敏、简单、快速的分析Eu3+的方法将一定体积的Eu3+溶液或样品注入EDTA载液中,在混合池中与NaIO4,H2O2溶液先后混合,立即产生化学发光.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系列Ca3 La7(SiO4)5(PO4)O2:Eu2+,Eu3+荧光粉,并对其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制备样品具有单相磷灰石结构.在332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包含源于Eu2+的发射带,并出现Eu3+特征发射峰.随着激活剂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硼酸覆盖工艺在低温、还原气氛下制备了M(Ca,Ba)OAl2O4:Eu2 ,Dy3 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物相鉴定,表明在1175℃已得到纯相的M(Ca,Ba)OAl2O4产物.研究了产物的激发-发射光谱,激活剂Eu2 掺量和碱金属的比值以及激活剂Eu2 和Dy3 比值等条件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相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碳粉掩埋坩埚制造还原气氛.硼酸覆盖原料上方.灼烧温度为1175℃,恒温150min,随炉自然降温的生产工艺.可制备出发光性能优良的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热法制备纤锌矿结构Zn0. 99-xCu0. 01CdxS量子点.实验结果表明:Cu~(2+)和Cd~(2+)均取代了Zn2+的位置掺入到Zn S的晶格中,且其尺寸约为(4. 0±1. 0) nm. Zn S:Cu~(2+)(1%) Cd~(2+)(x%)量子点光学性质研究表明,量子点具有来自于Cu~(2+)离子3d轨道以及深能级Cd~(2+)空位的跃迁发射峰,且随着Cd~(2+)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其发光强度降低.这可能因为随着Cd~(2+)掺杂浓度的增加,缺陷中心增加,非辐射复合过程增加,致使发射峰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法制备Sr1.8Eu0.8-xBixV1.2P0.8O8(0≤x≤0.7)系列粉末样品.研究样品中的Bi和Eu的相互作用,并讨论相关机理.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x=0.30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aAl12O19:Tb和BaAl12O19:Eu荧光粉.研究了添加B3+离子对两种荧光粉晶体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B3+离子并未改变两种荧光粉的BaAl12O19结构.B3+离子引入后两种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都有所提高,但对于BaAl12O19:Tb发光强度的提高作用更大,而且在其中添加的B3+的有效含量明显大于BaAl12O19:Eu.BaAl12O19:Tb荧光粉中B3+的最佳添加量(摩尔分数)为50%,BaAl12O19:Eu荧光粉中B3+的最佳添加量(摩尔分数)为20%.  相似文献   

19.
烧结温度对Bi_(0.7)Ba_(0.3)FeO_3陶瓷介电、铁电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固相反应法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了Bi0.7Ba0.3FeO3陶瓷样品,研究了烧结温度对Bi0.7Ba0.3FeO3陶瓷结构、介电和铁电特性的影响.运用XRD进行物相分析可知,Bi0.7Ba0.3FeO3陶瓷样品为正交结构,主衍射峰与纯相BiFeO3一致,烧结温度在870℃以上时样品有良好的结晶度,电阻率达到108Ω?数量级.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介电常数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低频区830℃烧结的样品的介电损耗比较大,而对应于870℃和900℃两个烧结温度的样品介电损耗有了明显的减小;在高频区介电损耗对烧结温度的依赖性不大.样品的交流电导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00℃烧结的Bi0.7Ba0.3FeO3样品的Pr值可达到113.11μc/cm2,远大于纯相BiFeO3.通过Ba2+的A位掺杂进一步提高了纯相BiFeO3的介电、铁电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进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2+/Mn2+掺杂的KSrGd(PO4)2荧光粉.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2+离子和Mn2+离子成功掺入了KSrGd(PO4)2晶格中,基质晶体结构未见明显变化.Eu2+的发射峰位于522 nm,Mn2+的发射峰位于618 nm.通过Eu2+和Mn2+之间的能量传递,KSrGd(PO4)2荧光粉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红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