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谈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管线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确保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市政基础设施。掌握准确翔实的地下管线信息,规范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加强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不仅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也是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杜星 《工程与建设》2012,26(3):430-432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工程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地下管线日益增多,管网纵横交错越来越复杂。加强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刻不容缓。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必须建立地下管线工程动态管理和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文章主要阐述了城市地下管线及其管理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城市...  相似文献   

3.
孔宇彦 《科技资讯》2007,(5):232-232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针对国内许多城市在地下管线的管理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以数据为核心、提高适应能力与性能比的设计思路,并以建设"数字管线"为最终目标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高质量、高效率运转的基本保证。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是城市市政管理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一些特殊区域,需要针这些区域用不同的探测方法,来确定管线的埋深和位置。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城市地下管网的复杂性和隐藏性,一旦发生突发事故,产生的破坏性作用巨大,给市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城市地下管线应急管理是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重点和焦点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应急管理体系,对于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在总结归纳了城市地下管线应急管理现状,进行了城市地下管线应急管理研究,给出了城市地下管线应急管理体系基本框架,对城市地下管线应急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孔宇彦 《科技资讯》2006,(23):252-252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针对国内许多城市在地下管线的管理方面存在若干问题,提出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以数据为核心.提高适应能力与性能比的设计思路,并以建设“数字管线”为最终目标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祝庆 《工程与建设》2008,22(2):285-287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对铜陵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从立项到成果验收整个实践过程进行总结,探讨成功的经验,为正在或将要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提供可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安全运行是现代化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的保证。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其混乱无序的状况,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该文基于笔者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思路,包括数据库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等,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安全运行是现代化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的保证。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其混乱无序的状况,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该文基于笔者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思路,包括数据库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等,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城市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城市的地下管线的情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好地下管线系统,能真正的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安全,促进城市的长足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该文就是要浅析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及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王兴旺 《科技资讯》2014,(11):30-32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中首先对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方法进行分类,然后介绍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定位和定深方法:谷值法和峰值法;直读法、特征点法和辅助测深法,以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新型的拉管路径的解算方法,为绘制拉管敷设路径纵向剖面图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管理起来非常困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则能够降低管理难度.结合GIS空间数据模型和开发模式,确定系统技术方案,并讨论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系统的主要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GIS与三维可视化在校园地下管网线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地下各类管网线的科学化管理,是实施"数字校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GIS与三维可视化在校园地下管网线管理应用的基础上,利用Vega Prime及其所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Open-Flight API与Vega Prime API对校园地下管网线进行三维场景建模,实现了四川理工学院三维管网线快速建模、地上地下三维一体化显示、三维管网线查询与空间分析等功能。研究成果可以促进学校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更好地建设"数字校园"。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管线设施建设的加快对地下管线空间数据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现状,以地下管线空间数据更新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目前城市地下管线数据更新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研究探讨了城市地下管线空间数据更新的原则,更新的必要条件和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在蓬勃发展.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交通运输业列为重点领域,其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思路是“围绕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建设和养护关键技术,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全寿命成本”.在《纲要》框架下,相关部门在轨道交通、跨海湾通道、离岸深水港、大型航空港、大型桥梁和隧道、综合立体交通枢纽、高速公路、机场跑道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重点部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董开封 《科技资讯》2013,(18):61-65
煤柱留设宽度和位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本层位蝶层在回采过程中煤柱受力状态,所选择的巷道支护方式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优化确定了预留煤拄的合理范围以及巷道锚杆支护方案与具体参数。  相似文献   

17.
地下管道动力可靠性分析的降维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管道是城市重要的基础工程之一,对其进行的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分析是地下管道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但传统的可靠性分析只是针对单根管道进行分析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本文采用系统可靠性理论对地震作用下的地下管线动力可靠性进行分析,并针对系统可靠性计算量大的难题,引入了PNET法(point evaluation technique)与谱系聚类分析法两种降维方法,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使对地下管线的系统可靠性分析达到实用化程度.最后还结合实例进行了系统可靠性计算并对两种降维方法做了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结构及其重要构件的长期沉降是影响地下空间综合交通枢纽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其开展监测与预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深圳市黄木岗大型地下空间综合交通枢纽为研究背景,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首先监测了12轴巨型斜柱施工后的119期长期沉降,分析其长期沉降规律,并评判其预警状态。监测结果表明,斜柱施工后,长期的沉降规律为先在安全状态内小幅波动,再增大至黄色预警状态,最后在安全状态与预警状态之间小幅波动。然后,利用109期监测数据分别构建斜柱沉降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BP(genetic algorithm-BP,GA-BP)神经网络模型,并预测之后10期的斜柱累计沉降量以对比验证两种模型效果。结果表明,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更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建设是推动我国发展方式转型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休闲体育是适应"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重要体育活动形式.高校休闲体育教育作为促进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两型社会"建设中,高校休闲体育教育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它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体育功能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油气重大基础设施中,由星载雷达干涉测量、地面GNSS形变监测、地下位移传感器监测和管道应力应变监测网络构成的星地一体化监测技术的有效性,本文采用SBAS-InSAR技术提取了天津LNG(Liquefied Natural Gas )码头区域油气管线区域的长时间序列的地表形变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地面GNSS(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地表位移、多层深度位移计、管道应变传感器数据与同步的SBAS-InSAR地表形变量的数据响应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雨-旱循环的时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9年5月-2022年4月的3年间天津LNG码头区域非均匀沉降最为显著,最高达到-394mm;SBAS-InSAR的时序形变数据15-53mm的沉降形变,在GNSS中有9-57mm的地表位移响应,两者相关显著,具有良好的一致性;SBAS-InSAR地表形变变化特征与多层位移计在1m、2m和3m深的位移数据响应特征都与降水量关系密切,呈现显著的雨季-旱季波动特征,二者具有良好的同步性,说明SBAS-InSAR地表形变变化特征能够揭示地下土层的位移变化特征;SBAS-InSAR地表沉降量与地下管道应变呈正相关, SBAS-InSAR获取的地表形变是反映地下管线应变的良好指标。由星载雷达干涉测量、地面GNSS形变监测、地下位移传感器监测和管道应力应变监测网络构成的星地一体化监测数据的集成应用,能够为未来星地一体化的管道安全监测技术体系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