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唱歌曲《大漠之夜》是一首艺术性非常强、艺术价值非常高的作品,排练难度极大,对指挥和歌者的要求都非常高。作品层层递进,设计独具匠心。要求演唱者通过对声音的控制和音色的细腻变化来渲染情境、表达意境,揭示作品深刻的内涵,体现作品深邃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钢琴套曲《小序曲与赋格四首》创作于改革开放之后,也是作曲家丁善德先生钢琴音乐创作晚期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本文以其中第三首序曲《雀跃》为例,从作品的结构、调性格局、创作技法等方面来探讨丁善德先生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及其对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旗正飘飘》这部合唱作品的音乐创作背景、歌曲表现内容、曲式结构为切入点,对该作品进行总体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作曲手法的理论分析,阐述了黄自采用西方作曲技法来反映本民族精神内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以《旗正飘飘》这部合唱作品的音乐创作背景、歌曲表现内容、曲式结构为切入点,对该作品进行总体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作曲手法的理论分析,阐述了黄自采用西方作曲技法来反映本民族精神内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山西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源泉.钢琴曲《闹元宵》是《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第六部分中的第二首,采用了《闹元宵》《绣荷包》两首山西民歌为创作素材,作品将民歌与钢琴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得山西民歌的魅力在钢琴上得以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邹波 《科技资讯》2010,(25):227-227
《飞花点翠》是刘天华先生学习民间音乐、改编民间音乐较好的一首琵琶小曲。刘天华先生对于这首作品的改编及演奏非常具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邵宁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128-130
主要通过作者亲身实践非艺术院校学生合唱团的经历,提出了选择合唱作品与编配合唱作品是合唱团队快速成长的重要捷径,从理论与实际操作中较系统地对合唱作品的选择与编配做了具体的论述,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钢琴曲的创作实践中,中国现当代作曲家在借鉴西方复调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将古琴音乐元素融入创作,产生出具有古琴音乐风的复调钢琴曲。笔者以汪立三的《#F商调:书法与琴韵》、于苏贤的《赋格》、林华的《高古》3首钢琴作品为例,从古琴音色特性在钢琴曲主题上的新释,古琴音乐中的多声因素与现代复调技法的融汇方面对钢琴曲的创作特色加以解析,以期对中国钢琴艺术的特色探索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文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4):36-37,40
对理查·施特劳斯的生平以及对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并对其中第二首《九月》进行作品分析与和声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眼于对《图伦加利亚》交响曲音乐的广义分析层面,首先对其十个乐章的音乐本体进行了一番简要鉴析,并从中总结归纳出了这首作品的若干创作特色,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首无论在音乐本体,还是人文内涵都值得我们不断探究的音乐鸿篇巨制。  相似文献   

11.
帅志刚 《科技信息》2009,(16):259-260
新编《孟姜女》是作曲家王志信、词作家刘麟80年代发表的民族声乐作品,根据江苏民歌《孟姜女》原曲调改编创作而成,是一首民族地域风格极浓的作品,在我国流传极广、影响极深。本文对该作品历史背景、音乐风格、作品结构和歌曲的艺术表现进行了阐述分析,对作品中女主人公孟姜女的内心情感进行了分析与探究,藉此帮助读者了解这首感人的民歌。  相似文献   

12.
梁宇声 《科技信息》2013,(20):325-326
小号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由我国上海音乐学院小号教授,著名音乐教育家、小号演奏家朱起东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一首小号独奏曲。本文通过对该作品的历史时代背景、音乐结构、音乐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的分析与探讨,意图让读者对该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技法、表现特色有个比较准确、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阮瑀作品中的用典既受时代影响,留下了用典发展的历史痕迹,又体现出他个人的特色。与同时代的人相比,阮瑀对《诗经》的引用偏少,而对史书的引用则明显增多。阮瑀在诗文中使用了较多的事典,其中有不少属于按类隶事,语言趋于精炼概括。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古诗十九首》也成为阮瑀用典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歌曲《思儿》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唱段之一,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首作品。本人多次演唱过歌曲《思儿》,也指导过不同层次学生演唱这首作品,在论述的过程中将感性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紧扣歌剧的相关背景,从歌曲的音乐结构、演唱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5.
原国家教委制订的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小学教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合唱教学又占据了整个音乐教学时数的叨%,因此,若想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合唱指挥课的教师,便要不失时机地在合唱教学中实施美育。一、在合唱作品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合唱的审美功能往往取决于合唱作品的优劣。一部优秀的、充满美感的合唱作品一定要具备:一是合唱作品的歌词美;二是合唱作品的旋律美;三是合唱作品的合声美。这三…  相似文献   

16.
合唱作品在以音响方式再现之前,作为合唱主要组织者的指挥,应依据合唱作品的表现意图及需要,对其艺术处理进行设计布局.在进行艺术处理的过程中,应坚持尊重原作、逻辑性与完整性、连贯性与延续性、对比性和创造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歌剧咏叹调《姑娘的秋波》出自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多尼采蒂的歌剧作品《唐·帕斯夸莱》,是整部歌剧中最受欢迎且极为经典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深入人心,艺术价值也非常高。本文将从咏叹调《姑娘的秋波》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两方面探讨《姑娘的秋波》这一经典曲目。  相似文献   

18.
方迪星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1):102-103,129
歌曲《永远的花样年华》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唱段之一。是一首高难度的唱段,是近年来声乐比赛、音乐会以及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首作品。本文从歌曲的创作内涵、歌曲的音乐分析、演唱技巧(声、情、字、表)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演绎,着重诠释歌曲的演唱难点、重点。  相似文献   

19.
据记载,李清照的作品是很丰富的。《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宋人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称,李易安有《文集》十二卷;明人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称,《李易安集》十二卷。可惜这些集子都没有流传下来,多数作品散轶了。除词以外,李清照的诗文存留至今的,诗仅有十九首和断句十五则(其中《端午帖子》三首与《春帖子》二首,是歌功颂德的应时诗,应属糟粕);文仅有八篇(其中《投  相似文献   

20.
《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结构安排、艺术表现手法上都体现了“直而不野”特色。这一特色的形成与《古诗十九首》从属于广义乐府、叉与文人创作有关。《古诗十九首》的“直”突破了“诗骚”的传统,保留了汉乐府言世俗之情的特质,《古诗十九首》的“不野”叉将文人的深邃和精致融入民歌中。它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文人诗创作的一个新的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