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发展方向及其速度是被一定的社会存在所左右的。婚姻形式、婚姻形态和婚姻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演变着。今天,我国社会正进行着一场伟大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必然对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心理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必然促使我国当今社会组成家庭的婚姻形态和婚姻道德观念的发展变化。周克芹的中篇小说《果园的主人》正向人们揭示了这一发展变化趋向。《果园的主人》以当今农村联产承包的经济体制改革形势为背景,以整修尤家山一  相似文献   

2.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组织,婚姻是指男女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结合,宗教对婚姻的独特观点是人们探讨的热点,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婚姻形式,不同的宗教会影响形成不同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3.
与黑猩猩一样,人类的祖先不会和异性伴侣厮守终生。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演化史中,一夫一妻制度也并非主流。男人们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做出了牺牲,彼此约定每人只能拥有一位妻子,但这也不能保证婚姻的纯洁。  相似文献   

4.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被誉为反映藏族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历史、地理、道德、语言、民俗、人情、婚姻等等。其中所蕴含的婚姻事象亦是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对研究人类婚姻史具有着极高的价值,被称为是研究人类婚姻史的活化石‘“。本文以其特殊形式“抢婚”为例论述,旨在说明抢婚发生的历史原因、实质目的、象征内涵及由此而导致的部落冲突、战争。  相似文献   

5.
对偶婚姻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物繁殖和生存的经济学均衡分析后认为,繁殖和生存的边际产品转换率MRT在不同动物种群和同一种群不同动物个体的变化,可形成一妻多夫和一夫一妻,一夫多妻3种形式的对偶婚姻,人类不同形式的对偶婚姻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上的适应(未能),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上的适应(智能),也和动物婚姻一样符合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6.
婚姻伦理是特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中,婚姻伦理一直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历程。中国传统婚姻伦理的现代演变经历了近代中国婚姻伦理的变革、现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演进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婚姻伦理的确立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陈铭 《科技信息》2007,(29):164-164
动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伙伴,在人类的各种仪式形式中都有对动物形象的表现,那么舞蹈当然也不会例外了,其对动物形象的表现源远流长。它除了存在于人类原始渔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即便在现代化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除了能在崖画中观赏到模仿动物的舞蹈形象,一些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中仍然有动物模仿的原始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8.
由汉至唐,关于婚姻的法律制度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变化,通过对汉、唐婚姻法律制度的比较,从婚姻制度在律中的地位发展可以得出礼在律中的不断深化,且宗法精神也对律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使规定婚姻的律法有不断刑法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社会发生较大变动的背景下,婚姻形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婚姻主权择偶标准、离婚、再嫁、婚姻程序都出现了冲破封建传统形式向新式婚姻关系的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婚姻的变革是一个长期、曲折的演变过程,它的变革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婚姻规范作为一种调节婚姻现象的行为规范 ,它是贯穿于人类始终 ,并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 ,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 ,婚姻规范又不完全相同 ,它具有显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区域性的特点 ,清至民初 ,新疆少数民族婚姻规范与婚姻习俗这一关系 ,在社会进程中也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从而充分体现了它的民族性、时代性、区域性之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于同为雅利安族系的日耳曼人而言,它天然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形态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希腊罗马部落的专偶制婚姻形式。日耳曼人这种稳定的婚姻形态得益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家庭经济职能与宗教职能的影响力,社会道德风俗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12.
一妻多夫制婚姻是一种古老婚姻家庭制度的遗存,即一个女子同时可与数个男子有合法婚姻关系,一妻多夫制婚姻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本家兄弟共妻。从古至今,一妻多夫制婚姻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对它有过较多的深刻论述。在我国西部地处偏远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现今还存在一妻多夫的婚姻习俗。我国个别藏族地区的一妻多夫制婚姻形态是在特定的民族生境下形成的,除了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外,与经济因素、历史制度、古代文化等也都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3.
大小凉山彝族宗法性婚姻形态,是整个彝族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宗性法性婚姻的典型代表之一。建国前、大小凉山彝族的宗法性婚姻形态主要包括聘娶婚、姑舅表优先婚、转房、赘婿及重婚五种形式,从其婚姻缔结原则和内容上看,都充分体现了夫权、父权与族权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的内涵和外延将进一步扩大。因为档案是经济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信息,将是人类知识与信息高度浓缩的精华,也是档案能够得以存在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明代贴身婢女群体主要集聚在拥有经济实力的大家庭中,是婢女群体内部分工的结果。除了能够彰显主人社会身份、地位和家庭财富外,贴身婢女大量存在也与这些富有家庭纵情声色和企图规避婚姻风险有着紧密联系。贴身婢女随着年龄的增加最终走向分流,多数还是以婚姻形式改变人生轨迹。整体上看,尽管明代贴身婢女在需求动因、选取标准及与主人的关系等因素影响下而呈现出某些不符合其身份的特殊性生存模式,但这并不能改变其卑贱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性恋群体在很多社会已经被当做正常人来看待。但是正常人的婚姻自由权也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认为应赞同同性婚姻但反对同性婚姻家庭抚养子女。这也就是说,不赞成把同性婚姻和异性婚姻等同看待。依据不伤害原则对该主张给以进一步的说明和论证。简言之,同性婚姻并未伤害社会,纯属当事人的私事,但是同性婚姻抚养子女则对社会有所伤害。  相似文献   

17.
婚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以对感情的固定专一为形式,是对爱的一种升华。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长期的婚姻实践中,为保证血缘的统一纯净,立姓氏以别婚姻,出现了同姓不婚的规定。因此,婚爱必然地不会是单纯的爱情,而是夹杂了人类文明因素的混合物。《诗经》中的婚爱诗即完整地表现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社会发生较大变动的背景下,婚姻形式也发生了显的变化。其婚姻主权择偶标准、离婚、再嫁、婚姻程序都出现了冲破封建传统形式向新式婚姻关系的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婚姻的变革是一个长期、曲折的演变过程,它的变革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6,33(5):119-123
哈萨克族婚姻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这种习俗既是婚姻习俗也是一种婚姻制度。传统的哈萨克婚姻习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婚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婚姻的主导因素是婚姻缔结的前提,并影响着婚姻功能的实现。强权政策、社会集团需求、金钱财礼、生计与生活方式、情爱等因素是主导古今中国婚姻实现的经验,左右着婚姻的发展方向。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层次关系交织在一起,婚姻的内涵就会变得极其复杂,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