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探究采用不同胶接缝构造的分段预制拼装大悬臂PC盖梁在弯剪内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制作了1个整体预制大悬臂PC盖梁模型以及3个分别采用大键齿、小键齿和牛腿式接缝构造的分段预制拼装大悬臂PC盖梁模型(模型缩尺比例均为1:5),并完成4个模型全过程的静力加载测试试验,获得梁体开裂荷载、极限承载力以及梁体混凝土应变分布、挠度、最大裂缝宽度等关键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分段预制拼装盖梁模型与整体预制盖梁模型的裂缝分布形态基本相同,破坏时梁体裂缝分布稀疏,裂缝宽度较大,且破坏形式均为弯曲破坏;采用大键齿和牛腿式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开裂荷载与整体盖梁模型相同,而采用小键齿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开裂荷载仅为整体盖梁模型的81%;采用不同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均明显低于整体盖梁模型,其中采用牛腿式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极限承载力最大,约为整体盖梁模型的84%;从极限变形能力看,采用牛腿式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极限位移达到整体盖梁模型的75%,而采用大键齿或小键齿接缝构造的盖梁模型的极限位移均低于整体盖梁模型的50%。综合结构静力性能及施工性能,牛腿式接缝构造是推荐采用的分段预制拼装大...  相似文献   

2.
地下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头抗剪性能直接影响管廊整体结构的安全运营,为研究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头剪切变形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头顺剪与逆剪数值模型,得到接头顺剪与逆剪的极限荷载和极限错台量,并进一步分析接头顺剪与逆剪的抗剪刚度,最后分析了轴力对接头抗剪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剪切工况下承插式接头变形规律与破坏类型均不同,顺剪工况下接头变形分为4个阶段,接头为延性破坏;逆剪工况下承插式接头变形分为3个阶段,接头呈脆性破坏,增大轴力可以提高承插式接头的极限剪切承载力.研究结果为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与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崔国游  刘忠玉 《河南科学》2003,21(5):540-542
基于水泥土挡土墙倾覆失稳机理的分析,提出可能倾覆的转动点不在墙趾的水泥土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方法。该法考虑了地基承载力大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基土内摩擦角越大,倾覆转动点越靠近墙趾,按本文定义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也越来越大,但始终小于现行规范方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针对预制拼装RC管廊自重大和吊装难的问题,通过试设计UHPC预制拼装管廊主体构造,并进行1:2模型的静力试验,得到了各级荷载作用下UHPC综合管廊的顶板、底板和侧墙的破坏形态、荷载-变形关系、钢筋和混凝土应变,并对整体受力机制、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UHPC管廊重量可减少30%,破坏模式与RC管廊基本一致,均为弯曲破坏,但UHPC管廊的开裂荷载和变形能力明显提高。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简化拉压区应力分布图形,建立UHPC综合管廊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误差在10%左右。提出的计算公式可为UHPC综合管廊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节段预制拼装混凝土桥梁剪力键接缝的抗剪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节段预制拼装混凝土桥梁腹板处多齿剪力键接缝脱离体的应力解析,分析并推导了多齿剪力键根部剪应力分布规律.依据弹性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多齿剪力键根部剪应力分布的不均匀系数,并在考虑该不均匀系数后对AASHTO接缝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与数值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该修正公式能够准确地反映多齿剪力键中剪应力的变化趋势和峰值效应,而且修正公式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7.
中空式混凝土复合防护大板基础作为一种新型基础,在输电线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其抗倾覆稳定性,采用理论公式推导和有限元模拟相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普通建筑结构的抗倾覆稳定(即倾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重力产生的抵抗弯矩的关系),推导出中空式混凝土复合防护大板基础抗倾覆稳定公式。其次,再以大板应力、基础周围土体塑性应变以及位移-荷载曲线为参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中空式混凝土复合防护大板基础抗倾覆修正系数的概念。最终,提出了中空式混凝土复合防护大板基础的抗倾覆稳定修正公式,并为其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淤泥地基一般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因此,在平原地区软基处理是很多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砂与橡胶粒隔震垫层下隔震结构的抗倾覆特性,以砂与橡胶粒混合隔震垫层、纯砂隔震垫层、非隔震三种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建立4组高宽比为1.0,2.0,3.0,4.0的框架结构模型。通过抗倾覆性振动台试验,分析在不同垫层类型、垫层厚度、加速度峰值条件下的上部结构的抗倾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结构的抗倾覆性能在砂与橡胶粒隔震垫层下要优于纯砂隔震垫层,非隔震情况下的抗倾覆性能最弱;当加速度峰值加大时,结构的抗倾覆性能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生活中的阳台为实例,运用结构力学的知识分析了挑梁的受力性能,计算挑梁的两端弯矩,提出影响挑梁稳定性的各种因素,根据各种因素提出提高阳台挑梁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地基刚度对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行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不足,阐明了地基刚度对挡土墙抗倾覆转动中心的影响,建立了任意转心下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分析公式和分析方法,指出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分析的核心问题是正确选择转动中心。  相似文献   

12.
混合结构房屋的基础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结构房屋的基础设计一般采用条形基础,按各墙体承受的荷载分别计算基础宽度.由于墙体的共同作用,应根据基础底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文中分别按基础节点处矩形修正、对称和不对称线性修正导出了3种基础外形方案修正系数K的计算公式.计算表明,对于四墙相交的“ ”型节点.K值最大;三墙相交的“⊥”型或“「”型节点.K值较大;而两墙相交的“L”型节点,K=1,即一般可不必修正.该修正方法简便、实用,所得结果简单可靠,可直接用于基础设计.  相似文献   

13.
面对装配化桥梁的高速发展及服役桥梁混凝土护栏改造的装配化需求,提出由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装配连接的新型节段拼装混凝土护栏.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准静态荷载和冲击荷载作用下新型节段拼装混凝土护栏和普通混凝土护栏的极限荷载、动力响应和破坏形式.结果 表明:新型节段拼装混凝土护栏在各类加载条件下均具有普通混凝土护栏同等的防撞性能;UHPC构件能替翼缘板吸收大量冲击能量,可有效减小翼缘板受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提混凝土护栏节段拼装方案为混凝土护栏的装配化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讨论了软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和软件土抗剪强度参数的测定方法,论证了Hansen公式和Skempton公式用以估计软土地基极限承载力的适用性。表明所估计承载力的安全度符合于软土地区的工程经验,给出了若干用以估计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参数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从地基土的构成特征、物理力学指标等方面分析了邹城白云大夏基础持力层的选择,通过强度验算和沉降计算,认为第3层砾粗砂作为持力层是适宜的,采用箱形基础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前,预制拼装技术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尤其是在施工条件受限制的地区施工优势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快速发展,在跨越深沟峡谷和大江大河的地方更多的桥梁采用该项技术,特别是利用移动造桥机节段预制拼装法建造中等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对环境交通影响小、对施工的地理位置要求低、施工工期短等优点.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必将为我国桥梁建设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出一种新型预制拼装钢管混凝土柱,研究不同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该类构件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试件模型,选取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验证模型可行.建立预制拼装钢管混凝土柱有限元模型,分析长细比、含钢率、偏心距、预制连接件内套管长度、内套管壁厚对其偏压力学性能影响.结果 预制连接件内套管长...  相似文献   

18.
套筒连接的预制拼装桥墩抗剪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采用灌浆套筒连接预制拼装桥墩的抗剪性能和影响因素,对拼接缝位置、截面中心增设无黏结预应力筋、拼接面增设剪力键齿的预制拼装桥墩试件及现浇混凝土桥墩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分析比较了试件的损伤发展过程和最终的破坏模式.从滞回曲线、极限剪切承载力、变形等方面探讨了试件的抗剪性能,并与现浇混凝土试件的抗剪性能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构造的预制拼装桥墩主要表现为弯剪破坏模式,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良好,且与现浇试件抗剪性能相近.截面中心增设无黏结预应力筋的试件,可提高抗剪承载力,并降低了残余变形.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基础类型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对各种荷载作用下,不同基础形式的模型试验,分析了各种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得出了桩基础和箱型基础在相同的条件下,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基本相同,与独立基础相比,承载能力高,竖向变形和水平变形小,是效果较好的基础形式.  相似文献   

20.
陈晓坚 《广东科技》2010,19(8):83-85
本人结合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有关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方案与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