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康德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对人性中“恶”的问题进行理性反思的哲学家,这一反思集中表现为他对“根本恶”的道德形而上学论证。根本恶包含人心的脆弱、不纯和恶劣三个层次,在本质上是对准则中伦理次序的颠倒。根本恶学说深刻影响了后世哲学家对“恶”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观赏蔬菜的概念及其分类,结合现代都市生活的特点,详细说明了最具发展.前景的观赏蔬菜在都市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的人景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感受,表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审美思想,负载着整体美、生态美、清纯美的信息。因此,中华人旅游使人们被现代都市生活、现代工业节奏弄得疲惫的心得到慰藉和滋润,从而有助于建构现代都市人的和谐心理。  相似文献   

4.
邵燕祥说:"胆是先导,识是基础。"他的杂文就表明他是个有胆有识的杂文家。说他"有胆"是因为他敢于站在"民间立场"去披露现实中的假、丑、恶,为普通老百姓鸣"不平"伸"正义"。说他"有识"是因为他比别人更深刻地看到之所以出现假、丑、恶现象背后主要是法制不健全、"现代公民"意识薄弱。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指陈时弊,开启明智。  相似文献   

5.
1930年代上海都市生活、文化中摩登女郎的出现,冲击了既有的性别秩序,给都市作家带来了焦虑和恐惧。男性作家在文本中将摩登女郎物化、对象化和色情化,使其成为"恶"的代名词,从而在道德上凌驾、驾驭女性。文本中的厌女现象表现了男性再次掌控"她者"的努力,显示了文本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在多方面取得开创性成就的词人。他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他从都市生活,山川自然中摄取题材,拓宽了词的视野,丰富了词的内容:他以“实说”体式重新确定了叙述视角和抒情模式;另外,他采纳市井新声,以口语俚词入词,开启了写通俗白话词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现代诗风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在新诗坛由“革命期”向“建设期”过渡的时期开始现代诗写作。他的现代诗大多以“我”为主,更多地触及个体的城市生存体验。虽然他的诗在诗艺上略显简单,但他的这些诗歌为我们打开了沈从文作为文学大师的另一面风景。在大量的情诗之外,他还写了不少抒发个人命运感受、讴歌自然与生命、批判都市生活以及记录自己病中思情的诗歌。  相似文献   

8.
关心社会现实、注重功利意义的中国新文学到三十年代进入蓬勃发展期。这时,穆时英脱颖而出,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上,唱出与时代精神运然有别的“异音”。他把自己的文学创作深深植根于现代都市社会中失败个体的颓废和虚无的生存状态中。他从都市生活经验中寻求到簇新的艺术形式,并赋予这种艺术形式以痛苦的意味。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小说之所以被称为乡土抒情诗,是因为他的小说的主体是湖西小说,他的创作观念有着梦牵魂萦的湘西情结。他不仅以湘西为参照座标反衬出都市生活的恶浊,更重要的是,他把具有秀丽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风民俗和醇厚的人性的湘西作为一种人生形式的象征。他歌之咏之,实际上是在张扬他的理想的人生形式,他希望这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能被现代人所利用,从而达到重塑民族性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香榭里花园"的名字可谓无人不晓;而对地铁、公交上播放的各类新媒体新视频,人们也早已司空见惯。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商业作品,其实是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他就是李利民,一位与江南春截然不同的传媒奇迹的创造者——两年半完成海外上市,迅速转型投身新媒体行业,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又怎样带领一帮"门外汉"、创造了新媒体行业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张梅是执于探询城市精神的两位作家。她们90年代以来创作的反映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小说,集中体现了其在这一领域的思考和努力。两人在创作主题、叙事方式和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相通相异之处,分别体现了她们对现代都市与女性生存这一命题怕不同诠释、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女性的物质及精神生存状态的精神关怀和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发展历程始终以人的发展作为首要前提.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由于过度追求城市规模和速度,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出现.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在得益于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却被打乱了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忽略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因此,运动休闲具有的特性和功能,使其成为城市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产生时就与产业密切相关,在进一步发展中却出现了城市与产业的隔离与分离,解决不好可能再现城市破产,因此,“产城融合”是“城市社会”时期需要认真研究的新问题与大问题。“产城融合”发展是在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产业与城市相互配合、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现代文明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认为,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与探索应当从“城市新区与新区产业”、“城市整体与城市产业体系”、“城市与区域产业”等3个层面渐次展开;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产城融合发展”要强化“以人为本”和“系统经营”观念,在更宽的市场背景中去寻求和选择城市产业发展内容。如此,才能实现城市产业体系优化,推动现代城市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志宇  叶扬 《科技信息》2011,(19):I0071-I0072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使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呈多样化趋势。通过分析现代社会条件下城市居民多样化生活方式和户外居住环境的相关特征,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将居民生活方式结合于户外居住环境设计提供前提条件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呈现出多重形态。茅盾等左翼作家以其对都市社会的剖析,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和阶段的对立;老舍与京派作家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北平的传统气息,面对都市化的进程,他们无限地留恋和惋惜精神家园的丧失,也揭示了都市中的道德沦丧失和人性的坠落;海派作家描写了上海这一大市市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领地,写出了他们的孤独意识以及在都市文明挤压下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现代城市广场的概念,探讨了现代城市广场的特点,阐述了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提出了目前城市广场营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易斯·芒福德是一位伟大的城市思想家,在其毕生的学术研究中,城市是其最为关切的主题。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究城市文化、城市历史以及城市的未来。针对现代大都市的种种问题,芒福德倡导城市建设应该以城市文明为目标,以区域维度构建“区域城市”,促进城市的合理分布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区域城市”是缓解现代大都市种种弊端的最终手段。中国现有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与芒福德的“区域城市”思想相接近,城乡一体化是摆脱大都市困境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利用GIS软件的Network Analyst模块计算基于道路网络的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值,然后基于Huff模型分析城市居民分布与公园绿地吸引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出各类公园绿地的服务力和基于居民需求的服务范围,研究了各公园绿地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城市"病"诊断、防治与生态调控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我国正面临着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现代城市“病”问题。由于城市系统本身的高度复杂性,对城市“病”的研究必须摆脱传统理论与观念的束缚,建立全新的城市科学理论与方法。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该文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将生命体的概念引入城市科学研究中,将城市视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提出“从解构到整合、从特殊到普遍、从个别到整体”的思想,阐述了城市生命体特征辨识、能源代谢与大气污染互动规律、水和营养物质循环机理与演变规律、固体废物的循环与转化机理、生态特征及演变机理、承栽系统的健康识别及调控机理、生态工业复合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框架,并提出了开发多功能城市生命体健康诊断综合评价体系以及多目标模糊随机多阶段综合优化系统的研究思路,为有效探索城市系统内部的运作规律和城市“病”的产生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城市防震减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人口集中,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中心,减少城市地震灾害损失时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分析了地震时现代城市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从地震预测、城市防灾规划、建筑物抗震设计以及人民群众的防灾教育等方面探讨了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