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行政相对人不能、不敢、不愿提起行政诉讼以及在违法行政行为侵犯公共利益时,有必要赋予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的权利。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内外的司法实践,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是可行的。同时本文还论述了建立行政案件检察机关公诉制度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行政公益诉讼的缺失与补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有的行政诉讼制度因其对原告资格的严格限定而导致行政公益诉讼的缺失,致使当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损及社会公共利益时,公民无法通过司法手段监督行政行为。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既有其法理基础,又有其现实依据,为我国法治建设所必须。但行政公诉制度的建立并非要彻底否定现有的行政诉讼制度,较为实际的做法是通过司法解释在现有的行政诉讼框架内作出适当的补正。  相似文献   

3.
建立民事行政检察公诉制度,是完善我国诉讼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可或缺的法律措施.我国应借鉴国外民行公诉制度的经验,通过对国外民行公诉范围的考察和研究,恰当确定我国民行公诉的范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行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民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共同调整。一旦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其他利益主体的侵害,需要代表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专门国家机关通过公诉手段救济。完整的公诉权应当包含刑事公诉权、民事公诉权和行政公诉权。在我国,检察机关是应然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人,由检察机关掌握刑事、民事、行政公诉权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还没有规定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民事公诉制度都应当成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缺失保护民事公益的强有力制度,构建民事公诉制度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论证民事公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建构民事2公诉制度的两个关键问题即案件范围和法律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6.
检察民事公诉是指针对部分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民事案件而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的诉讼。该制度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民事诉讼制度所吸纳。在我国,由于危害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害层出不穷,同时亦基于检察机关自身的性质,建立检察机关民事公诉制度已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立法在检察民事公诉方面存在严重局限,因此,探讨检察机关在民事公诉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参与民事公诉的方式和范围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检察机关仍以诉讼监督为主,对行政执法存在监督缺位,不能及时、有效的制约权力滥用。本文通过分析行政检察监督权的应然权能以及合理定位,以行政强制措施为切入点研究行政检察监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突破检察监督权能的传统窠臼,并尝试构建和重组检察备案、检察建议、检察纠正及行政公诉制度,实现相互有机耦合的"制度群"效应,以应对新形势下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公诉权与自诉权冲突的视阈下,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公诉转自诉案件是公诉权与自诉权矛盾集中体现的"地带"。在这两类自诉案件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完善我国刑事自诉制度,可通过如下措施予以构建:明确八类轻微刑事自诉案件的具体范围、确立公诉优先原则、贯彻一事不再理原则、限制公诉转自诉案件范围、规定只有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才可以适用公诉转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9.
民事公诉制度源于西方国家的国王代理人或皇家律师演变而成的检察制度,它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层面干预民事诉讼,享有提起民事诉讼并出庭支持诉讼的权力。我国应当借鉴这种制度,在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域限范围内构建具有符合本土化和现代化的民事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民事公诉制度是指通常以公诉机关身份出现的检察院,为了维护特定情形下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民重要权利,以原告的身份提起民事诉讼的一种制度。我国建立民事公诉制度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是对支持起诉原则的扩展,是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民事诉讼主体与民事实体主体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修改增加了公诉转自诉制度的规定,以达到对被害人权益的救济,制约公诉权,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但是在实践中,它的实效却与立法原意相悖,本文通过对德国、日本以及法国的民事原告人相关制度的介绍以借鉴其合理之处对我国的公诉转自诉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诉因是用来限定公诉、审判以及既判力范围的,是介于两大法系中间的制度。当事人主义的诉讼结构和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是诉因制度的基础。诉因可以在公诉事实同一性的限度内变更。诉因的变更可以采取检察官要求变更或法院作出变更命令的方式进行。日本的诉因制度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修改后《刑诉法》涉及多处公诉制度改革,在扩大公诉环节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给公诉工作赋予更严格的标准和证明责任。基层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案件明显增多,公诉任务量加大。在强调司法程序正义的同时,公诉工作要从诉讼及时性原则出发,用好刑诉法赋予的程序、措施和手段,着力提高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对于部分刑事自诉案件,检察机关依一定条件将其转化为公诉,既符合起诉便宜主义精神,又利于维护公益与私权的平衡,自诉转公诉制度已被许多国家的立法所吸收。我国刑法虽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刑事诉讼法却没有相应的程序规范,需要在考虑我国国情和借鉴外国立法的基础上,通过修法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公诉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一标准过于抽象化、客观化和理想化,已不适应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需要对新刑诉法第141条进行重新认识。比较而言,国外的公诉证明标准低于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且更具可操作性。我们宜吸收国外证明标准的合理因素,确立“证据清楚有说服力、预期可予定罪”的公诉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6.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从我国的实际来分析,它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却很多,需要进一步的改革。要完善民事抗诉制度,建立民事公诉制度,确立检察院的民事公诉权。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既然有构建行政判例制度的必要性,又具备可行性,那么建立什么样的行政判例制度,如何构建我国的行政判例制度,便成为我们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说,在把握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和认清当今世界判例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构建我国特色的行政判例制度是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实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介绍和综合分析,将重点放在行政问责制度上,从中寻找到对我国行政问责制有借鉴意义的启示,并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实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介绍和综合分析,将重点放在行政问责制度上,从中寻找到对我国行政问责制有借鉴意义的启示,并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20.
行政公开制度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价值标准,它已经成为衡量各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美国是世界上行政公开制度最为完善和系统的国家,它在行政公开制度领域中的研究和探索,成为许多国家学习和参照的蓝本和典范。本文从简述关国行政公开制度入手,分析我国行政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美国行政公开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