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温催化氧化CO的铜锌铈体系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占双  左宁  杨治 《应用科技》2007,34(6):53-57,64
铜-锌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氧化一氧化碳的活性,在此体系中引入适当比例的铈以后,催化剂的T99(CO的99%转化温度)明显下降.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组成(2因素)、沉淀剂比例、陈化时间、煅烧温度5个制备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正交实验预测铜锌铈3种元素的摩尔比为2.4:3.6:4、沉淀剂使用NaOH、陈化时间为3h、煅烧温度为450℃时所制得的催化剂有较好的活性.经过实验证明,上述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在130℃就可将检测气(含一氧化碳1%的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完全氧化.  相似文献   

2.
氧电极催化剂的组成对H2O2分解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uCl2和FeCl3原料,采用NaOH溶液中沉淀,并将沉淀物在空气中加热、氧化一还原、脱水的方法,制备不同Cu:Fe氧化物的催化荆(X=0.5、1.0、1.5、2.0、2.5、3.0),分别以各催化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催化分解H202,测定各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进行对比,以K对X作图表示活性与配比的关系。得出Cu,Fe3-xO4 Cu:Fe(X=2.5)时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研制Ni海泡石催化剂,并采用微型催化反应器-色谱仪-微机联合装置对该催化剂用于苯加氢制环已烷的活性进行评价.在此研究中,用氢化学吸附、程度升温脱附、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测定仪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并对酸洗条件、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4.
宏量制备CuH纳米粒子,并通过CuH纳米粒子在不同气氛下的热分解制备了具有不同组成和结构的铜基催化剂.CuH纳米粒子在N2中分解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CO催化氧化活性,而CuH纳米粒子在O2中分解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差的CO催化氧化活性.基于上述结果讨论了铜基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中的结构-性能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拓展生物发酵法制取糖脂类化合物在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该文自筛选经复合诱变的假单胞菌(Pseudonomas sp.)BS-03,以甘油为碳源,利用薄层层析(TLC)法鉴定其发酵液组分,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喷雾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NMR)法分析发酵液提取物成分,并推测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发酵液组分主要由中性脂、糖脂和脂肽组成.糖脂提取物主要由4种鼠李糖脂构成,分别为RhC_(10)、RhC_(10)C_(10)、Rh_2C_(10)和Rh_2C_(10)C_(10),同时还含有多种自由酸前体及少量脱水自由酸前体.鼠李糖脂的抗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鼠李糖脂的抗菌带较宽,对不同时期的微生物作用效果不同,其中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其次是酵母菌,效果最差的是细菌.  相似文献   

6.
PtRuP/C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采用浸渍法制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60%PtRuP/C(Pt与Ru的摩尔比为1:1)催化剂,并考察浸渍液pH值和P元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能量分散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催化剂进行结构、组成及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曲线考察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H值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活性有很大影响,pH值为7时制备的催化剂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2.8nm,并且具有最高的对甲醇催化活性和抗毒化性能;与不含P的PtRu/C催化剂相比,PtRuP/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扫速为20mV/s、电位为0.45V时氧化甲醇的电流密度达到63mA/cm^2。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b5 搀杂的TiO2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样品光催化降解和矿化水体中苯酚的催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b5 离子搀杂导致了TiO2晶格参数发生变化,紫外-可见吸收带边向低波长方向移动,带隙能量增加,并在可见光谱区域形成新的吸收带.Nb5 搀杂导致TiO2光催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一种具有钙态矿结构的Ag修饰的La0.6Sr0.4MnO3催化剂,实验表明这种催化剂对低浓度乙醇完全氧化的催化活性高于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O2-TPD谱表明,Ag+对La0.6Sr0.4MnO3表面的修饰可以增加催化剂表面O22-/O-物种的量,从而有利于对乙醇的完全催化氧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3种不同方法制备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通过浸渍负载CuO制备了一系列CuO含量为10.0%(质量分数)的CuO/OMS-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CO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BET)、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相法制备的S-OMS-2为纳米棒状形貌、结晶度低、比表面积大,而回流法和水热法的OMS-2为针状或纤维状形貌、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小.OMS-2制备方法对其负载Cu催化剂上的CO氧化反应影响较大,CuO/S-OMS-2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这可能是因为CuO/S-OMS-2中较大的比面积、较多的晶格缺陷以及高分散的CuO提供了更多有利于CO氧化反应的Cu-O-Mn界面.  相似文献   

10.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Y-O固溶体,并用XRD和Raman对Ce-Y-O固溶体的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当n(Ce)/n(Ce+Y)(摩尔比)≥0.6时,Ce-Y-O固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而n(Ce)/n(Ce+Y)≤0.5时为体心立方结构。固溶体的生成有利于提高氧化还原性能。Ce-Y-O固溶体担载PdO催化剂的CH4氧化活性表明,n(Ce)/n(Ce+Y)对担载PdO催化剂的CH4氧化活性影响很大,当n(Ce)/n(Ce+Y)=0.8时催化剂活性最高,CH4转化率50%的温度为350℃,完全转化温度为600℃。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不同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Ce-O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沉淀剂对其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氨水为沉淀剂的催化剂CO氧化活性最佳,它与CuCe-Ox催化剂具有较多的Ce~(3+)以及CuO物种有关.此外,采用氨水作为沉淀剂可促进CuO的生成,这是CO催化氧化的主要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CO氧化活性测试,采用XRD、XPS、TPR等方法表征,研究了Cu-Mn-Pt/γ-Al2O3系列催化剂中组分间的活性增强效应,并对其固相结构和表面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氧化型CuMn/γ-Al2O3催化剂中Cu和Mn之间存在一定的活性增强效应,两种活性组分发生协同作用;(2)还原型Pt-Cu/γ-Al2O3和Pt-Mn/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在系列中最高,Pt-Mn/γ-Al2O3的CO氧化活性增强效应最为显著.这与加人Pt后,Cu2+易被还原,Cu+明显增多有关;(3)同时含有Cu、Mn组分的几种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上Cu均有一定富集,加人Pt后,表相以Cu+为主.由于Cu-Mn-Pt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以致氧化活性相差很大,共浸制备较分浸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近年来基于不同第一过渡系列金属的分子水氧化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分子水氧化催化剂和非金属分子水氧化催化剂;以及常用的氧化物半导体电极材料,例如α-Fe2O3、WO3和BiVO4等。概述了目前分子水氧化催化剂在电极表面的负载方式,包括物理吸附方式、共价键结合方式、分子催化剂修饰吸附基团方式、静电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等。提出构建高效稳定的光致水分解分子器件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利用太阳能大规模裂解水制备清洁能源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Sr1-xCuxMnO3(x=0.1~0.5),考察了其在微波场中的温升行为,并以此为催化剂,考察了其在微波场中催化氧化CO的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在微波场的温升行为受酸比的影响。本实验条件下当X=O.2,即Sr0.8Cu0.2MnO3催化CO氧化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CO2的化工利用是节能减排的方法之一。光催化还原CO2合成有用的化工产品,具有绿色化工的特点。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gFe2O4/TiO2催化剂,通过XRD、IR、UV-Vis、SPS、SEM、NH3-TPD和BET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光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对所制备的MgFe2O4/TiO2光电性质、微观结构以及光催化CO2合成甲酸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后的MgFe2O4晶型未发生改变,复合的光敏化作用使MgFe2O4吸收边蓝移,提高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增大脱附峰面积和比表面积。在模拟日光灯照射下,MgFe2O4/TiO2光催化还原CO2的性能高于未复合的MgFe2O4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铜系催化剂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Cu系催化剂,用于催化湿式乳化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结果表明,铜乳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其它过渡金属乳化物,优化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方法,可有效地控制Cu^2 的溶出,克服Cu^2 的溶出问题,使该类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