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了解中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中学生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中学男生体育锻炼量优于女生,初中生体育锻炼量和锻炼周数明显高于高中生,进行中、高锻炼量的中学生运动动机水平和锻炼周数高于低锻炼量学生;中学生从事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对运动动机总分、体育锻炼量的影响显著;(2)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锻炼周数对运动动机预测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运动员本科学习的学习动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优秀运动员方向)的95名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和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学习动机基本属于远景的间接动机,内部动机水平不高且外部动机较为显著;女性运动员内部动机方向性更强、男性运动员外部动机方向性更强;处于退役期的运动员学习目的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3.
曾华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229-230
学习动机是制约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变量之一,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对Harmer(1991)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分类法进行了介绍,并就动机对教学的启示进行探讨,提出了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调查研究了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与体育锻炼动机的现状,初步探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与大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表现具有明显差别。(2)大学生的锻炼动机水平高于理论中值水平,其动机仍然以身体动机为主导动机,社会性动机需要加强。(3)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与锻炼动机有紧密联系。其中,坚韧、主动、乐观是体能与健康动机的有效预测指标;主动是乐趣与宣泄动机的有效预测指标;主动、乐观是外表与体形动机的有效预测指标;团结协作、主动是社交与休闲的有效预测指标。结论认为,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能预测体育锻炼的动机水平,因此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的水平是增强体育锻炼动机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吕争荣  关进国 《科技信息》2008,(18):151-15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芜湖市普通高校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大部分学生保持肯定态度,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多元性的,体育锻炼意识在大部分大学生中初步形成,运动场地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锻炼氛围的制造是影响和制约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沈小乐 《科技信息》2007,(34):250-251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育动机、兴趣和锻炼状况,有针对性的展开大学生体育活动,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对郑州两所市农业院校的部分学生的体育动机、兴趣和锻炼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所大学的大学生的体育动机主要反映在六个方面,兴趣主要集中在四个项目,影响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而为掌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锻炼动机测量》量表对渤海大学178名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协会与非体育协会大学生的锻炼动机排序依次是健康动机、乐趣动机、社交动机,只是能力动机和外貌动机的排序不同;体育协会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锻炼氛围都显著性高于非体育协会大学生;在能力动机强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延安体育精神对锻炼动机、体育锻炼的影响,考察锻炼动机的中介作用机制,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773名大学生做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延安体育精神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亦能有效增强锻炼动机。锻炼动机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其中以体能与健康、外表与体形为主的生理性动机起到主要作用。锻炼动机部分在延安体育精神对体育锻炼的影响中起了中介作用,而且其中介效应大于延安体育精神作用于体育锻炼的直接效应,其中体能与健康、外表与体形的锻炼动机的中介作用占总中介作用的比例为85%。结论认为,延安体育精神在增强大学生的锻炼动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增强大学生的延安体育精神是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了解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使用健身路径进行阳光体育锻炼的人群现状,结果显示,练习者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低年级大学生和体质健康水平较差大学生居多.利用健身路径参与阳光体育锻炼大学生大多以模仿他人为主,看说明的人少,特别是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多数锻炼者都可保证3-5频次/周,每次运动时间都能保持在30-60min;锻炼动机主要是增进健康、健美和减肥,锻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器械单一且损坏严重.建议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充分利用健身路径参与阳光体育锻炼,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贯彻到生活中来;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健身路径器械的管理与维护,加强对器械使用方法的指导,建立使用健身路径锻炼效果易操作的自我评价方法,加强组合健身器的研制开发,以达到提高器械本身使用价值,及大学生的锻炼兴趣.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高职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时间与空间、锻炼项目的选择、影响学生锻炼以及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依次为缺乏运动场地、没有锻炼的同伴、没有掌握锻炼的方法。女生认为宿舍体育锻炼氛围是影响自己锻炼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而男生则认为是受班级和校园体育锻炼氛围的影响。提出成立体育生活方式教育中心、健康干预措施、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和社区体育发展的建设以及建立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跟踪监测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015—2019年西昌学院体育专业学生考研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专业学生的考研工作 提出建设性对策。[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近5 a西昌学院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考研情 况进行调查。[结果]近5 a,西昌学院体育专业学生考研动机不断得到强化,报考和录取的人数、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与考研 动机有密切关系;考取的院校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考取的省外高校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提升,但是省内考取院校过于单一;少 数民族学生报考及录取人数、比例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较低;薄弱的专业理论和英语基础是影响体育专业学生考研的主要因 素。[结论]西昌学院体育专业考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考研学习氛围和辅导工作机制,但是在人才培 养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专业理论和英语的教育教学工作,应从精准扶贫的角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考研辅导工作,阻断贫困代 际传递,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一个有效、可靠的大学生运动参与风险感知及体育消费的关联模型,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设计了大学生运动参与风险感知及体育消费测量表,以西南地区成、渝两地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其运动风险感知与体育消费现状展开调查,并运用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运动风险感知测量表具有很好的测量效度、信度及区分度;时间风险、身体风险、财政风险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有显著负面效应,表现风险有显著正向效应,心理风险则对体育消费无影响;大学生运动参与风险存在性别、学校级别、家庭经济及父母教育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的心理风险与表现风险高于女性,重点大学学生的时间风险、表现风险高于一般本科学生,高收入家庭学生拥有更高的时间风险与表现风险及更低的财政风险,父母教育水平高的学生,时间风险及身体风险最大、财政风险越低.结论:风险感知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关注大学生运动参与风险,正确诱导其正面及负面影响作用,这对于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安徽省中小学生校外体育培训、体育锻炼及体育竞赛等校外体育参与现状,分析安徽省中小学生校外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探讨安徽省中小学生校外体育治理途径。[方法]向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中小学生发放问卷3 920份,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采用统计学分析对不同性别学生校外体育参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参与校外体育培训的学生比例不高,超过50%的安徽省中小学生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男、女生在参与校外体育培训方面的人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119,P0.05)。(2)经常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低仅为24.22%,偶尔参加和不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学生分别占61.56%和14.22%,男、女生在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357,P0.05)。(3)经常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学生比例较低仅为11.87%,偶尔参加和从不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学生分别占47.17%和40.96%,男、女生在参加校外体育竞赛方面的人数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465,P0.05)。[结论]当前安徽省中小学生参与校外体育培训、体育锻炼及体育竞赛的总体比例不高、性别差异显著、不同学段差别较大,学生对校外体育参与的期望主要在于增加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等软件需求、体育场地设施保障等硬件需求及科学健身指导需求。  相似文献   

14.
当前研究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教师干预策略进行了探讨.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表现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的教师干预策略,以期为有效改善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课堂沉默是各类高校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了探究大学生课堂沉默的真实原因,该文利用560份调查样本同时对大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动力系统和阻力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以能力不足、公众焦虑感、漠视心理、亲社会心理和防御心理为主的阻力系统是导致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核心因素,而以成就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为主的发言动力系统对打破课堂沉默的作用非常弱.为此,要有效打破大学生课堂沉默,必须以消除学生发言阻力因素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273名参加体育社团的医学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体育社团活动对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结论:医学专业大学生并非心理健康病症高发人群;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等体育活动组织的建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社团活动要选择符合大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的内容和方法,集体性体育锻炼项目更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对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增添体育课的吸引力和激发学生潜在的运动兴趣起推动作用;可以丰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提高多元化教学和促进教学水平的进步起促进作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起积极作用;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增添路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62名超常儿童(初、高中生),52名常态儿童(初二年级)的阅读动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超常儿童的阅读动机是多维度的,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社会性动机与自我效能感,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总体上超常儿童的阅读动机没有显著的年级与性别差异。(3)同年龄的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的阅读动机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类APP翻转课堂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2018级羽毛球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名学生。应用运动类APP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实验组进行一学期的教学,通过KeepApp监督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羽毛球入门"App学习羽毛球基本技术;"酷浪小羽"App反馈动作学习结果。对照组继续使用原来的传统教学。[结果]实验后实验组羽毛球基本技术各项指标显著提高,对照组提升相对缓慢。[结论]运动类APP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羽毛球教学效果,可将其应用到羽毛球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20.
选取112名未患代谢综合征和其它重大疾病的35~55岁大学女教职工,进行中国传统健身运动组合练习与现代健身操练习在中年女性预防代谢综合征的不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进行现代健身操练习和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练习的被试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被试相比,在抵御代谢综合征方面,运动与不运动的中年女性有明显的差异,前者通过适当的运动,在预防代谢综合征方面更有优势.在运动的被试之间,由于锻炼的形式和要求不同,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练习者在脂肪和糖代谢方面比现代健身操练习者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