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2.
个性化诱导下的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停车资源有限条件下群体式停车诱导容易产生局部拥堵的问题,研究居住区参与的个性化共享停车服务模型.提出了个性化共享停车诱导服务策略,定义了居住区停车位共享管理指标,建立了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模型.通过对高峰泊位空闲指数差异均值和驾驶员停车后步行距离目标的双重约束,在满足驾驶员停车选择目标的同时实现了停车资源的均衡有效利用.研究表明,个性化诱导方式下,居住区停车场利用自身泊位的闲置时间可以有效缓解周边建筑的停车吸引,减少局部停车拥挤,成为毗邻建筑的最佳共享停车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3.
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是现代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总结国内外城市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以长沙市为例,对城市中心区的停车设施规划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为我国城市静态交通规划研究提供一些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车库空间,增加停车位,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该设备机械部分采用"桥式"结构,可依次实现平移、旋转、升降运动.在机械结构设计上以安全、方便、快捷又经济适用为原则.该设备使用时,不影响地面层车辆的进出,具有车位产权独立、空间利用率高、设备简单、运行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制定道路停车管理方法,通过观测典型一幅路12 m路宽设置两侧停车条件下道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同流量下的速度变化情况,探究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时流量与速度的互动规律,根据影响程度提出设置道路停车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流量阈值;然后利用软件搭建仿真场景,探究了停车位数量的分组情况和每组停车带之间的距离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当单向每车道非机动车流量大于420 bic/h的时候,机动车速度变化率较大,比自由流状态时降低了15%左右;当非机动车流量小于420 bic/h,机动车流量大于368 veh/h的时候,机动车速度变化较明显,速度降低了30%左右;当停车位数量分组为每6个一组且每组停车带之间的距离为18 m时,道路停车对交通状况的影响最小。因此得到停车位最佳的布置方式及流量阈值,即分别以非机动车流量420 bic/h、机动车流量368 veh/h作为道路停车管理时间层面的约束条件,不满足约束条件的时段不宜允许道路停车,以达到既不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行又可以解决停车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路内停车泊位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路内停车场的服务能力和利用率、泊车者的步行距离以及路内泊位的建设费用等因素,建立了路内泊位选址优化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为路内泊位选址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实际管理规划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城市中心区路内停车累进计费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中心区路内外停车场(库)停车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影响停车选择行为的停车方式属性和停车者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多项Logit模型和混合Logit模型以研究合理的路内停车累进计费结构,结果表明停车费率和步行时间等因素对路内外停车选择起到了关键作用,停车者对费率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并且首小时停车费率富有弹性,而自第2小时开始缺乏弹性.最后根据85%的路内车位占用率,并结合上海市路内停车累进计费政策提出新的路内外停车收费结构,以期达到降低路内车位占用率和减少路内长时停车数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停车设施片区优化指引的模型方法,以首选停车场和备选停车场的平面距离最小为目标函数,在泊位饱和度和车辆接受停放概率等约束条件下,建立停车片区优化指引模型,设计结合作图法的两层次搜索算法确定停车场备选解集.采用模糊优选评价方法进行备选方案的排序研究,通过隶属函数对各备选停车场方案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通过备选方案与基准方案的贴近度数值评价各次选停车场的排序,以东莞市中心城区第7停车分区作为计算实例,说明停车片区停车指引模型和模糊优选评价方法能够成功地应用实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城市汽车的保有量迅速增长,以厦门市为例,2010年厦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70多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38万辆,而且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长,但固定机动车停车位只有约12万个,机动车停放和停车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停车 相似文献
10.
停车设施容量限制下的路网容量计算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网是一个复杂的、随机开放的系统,很多因素会影响其容量的大小.根据城市道路网的特点,提出运用线性规划(LP)法,构建在道路通行能力以及停车设施容量双重限制下的路网容量计算模型;并从影子价格的角度,分析了路段、停车设施扩容对路网容量的影响.最后通过简单的算例,证实了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停车场内部泊车行为特性分析及最优泊位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有无诱导条件下的停车场内部泊车行为异同的基础上,提出服务于车位引导系统的最优泊位选择模型.结合国内外微观泊车行为调查分析结果,确定了停车场内泊位选择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步行距离、行驶距离、安全性、遮荫时长和有效泊位两侧车辆占用情况等.将各影响因素视为泊位的多项属性,建立了基于灰熵的最优泊位选择模型,对某一时刻停车场内所有的空余有效泊位进行排序,确定最优泊位.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客观、简单、实用,有助于车位引导系统为停车者选择实时的最优泊位. 相似文献
12.
在交易资产服从O-U(Ornstein-Uhlenbeck)过程模型的假设下,研究指数效用函数的无差别定价和套期保值问题.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得到了效用无差别定价满足的偏微分方程,同时得到对应的套期保值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情景分析的旅游产品定价博弈模型研究 《山东科学》2018,31(6):70-77
旅游供应链是为游客提供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等所有需求的旅游产品供应体系。旅游产品具有易逝性、差异性和无形性等特点,同时其生产与消费具有不可分割性。针对旅游供应商主导的单个供应商和多个旅游代理商组成的旅游供应链系统,建立了多从属者二层规划模型描述传统零售渠道和网络渠道之间相互竞争的旅游产品定价问题。数值结果表明从属层多个旅游代理商的竞争使得占主导地位的旅游供应商的均衡效益不仅大于单个旅游代理商的均衡效益,而且大于旅游代理商均衡效益的和,而从属层的旅游代理商则会因为潜在市场份额更大得到更多均衡效益。最后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产品替代系数与旅游供应商和所有旅游代理商的均衡价格及均衡效益都是正相关;当旅行社和旅游代理商的潜在市场份额变化时,实际销售量更多的旅游代理商会获得更大的均衡效益,而与其制定的产品均衡价格高低无关;旅游代理商的价格弹性与其自身均衡价格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不可交易"是经理股票期权(ESO)的重要特征之一.受制于此,经理股票期权无法通过对冲其标的资产来完成定价.考虑一类具有再装条款的经理股票期权,基于效用无差别方法,运用随机控制理论,推导出了定价模型满足的Hamilton-Jacobi-Bellman(HJB)方程,并运用格林函数,计算得到了经理股票期权无差别价格的解析解.最后,对模型的解析解进行了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道路网通行能力、缓解停车供需矛盾,从道路负荷度、车辆绕行及路侧停车需求三方面出发,构建针对城市办公区路网单行交通组织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最小干道路段平均饱和度、车辆最小绕行系数及最大停车泊位增长率为目标,力图优化单行方案以使目标函数最小;下层模型假定出行者遵循用户平衡分配原则选择路径,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算法处理多目标问题。最后对北京市某办公区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组织单行交通之前,干道饱和度明显降低,支路利用率显著提高;同时在保证较低的车均绕行距离的前提下,路侧可设置泊位数增大,支路可增设的路侧停车泊位为实施单行交通组织前的2.9倍。由此可见,研究提出的优化模型可为办公区等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城市中心区域组织单行交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弹性需求下道路收费的优化问题。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以最小化网络总的出行费用为目标。下层模型满足弹性需求下的平衡分配模型。提出了满足Wordrop平衡原则的模型以及求解算法,最后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为同一停车场不同入口同时申请停车诱导的车辆分配泊位问题,提出了以系统总耗时最小为第一层目标和单个停车者总耗时相近为第二层目标的双目标泊位分配模型。定量描述和分析了行进车道上泊车行为的发生对行程时间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停车入位时间进行分析,针对∆t时段内系统中待泊车辆数与停车场内有效泊位数比值的不同,选择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颐和园为例,基于前景理论,建立节假日停车选择决策模型。为确定停车选择影响因素的参照点,对实际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影响节假日停车选择决策的各个因素的价值函数,以及游客关于行程时间的概率重要性系数函数,计算得到了单个停车选择影响因素的前景值。利用熵权TOPSIS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综合考虑停车选择的因素确定得到方案选择的最终综合前景值,对所有停车方案的贴近度进行排序从而做出停车选择决策。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建立ML模型,研究游客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将根据模型计算得出的方案排序与实际调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前景理论适合用于节假日景区的停车选择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设置公交专用道是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措施,但是在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同时会占用私家车的路权,减少私家车的道路通行能力,从而影响整个交通网络。为了对多时段公交专用道进行布局优化,考虑从整个交通网络出发,以网络中私家车和公共汽车总出行时间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来建立双层规划模型求解最优的公交专用道布局,双层规划模型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采用了算例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算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多时段情况下网络采用不同OD需求下的公交专用道优化布局。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层规划模型在对多时段的公交专用道进行布局优化时,为了得到最优的公交专用道布局,需要道路网络将公交专用道开放时段内网络中每个小时的OD需求量作为网络的输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