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ADF1高强度螺栓钢为基础,对材料的性能、螺栓的关键制造工艺、螺栓的力学性能及拧紧特性进行了研究,开发出各种性能均满足使用要求的14.9级发动机缸盖螺栓,其抗拉强度为1.45~1.49GPa,疲劳强度比42CrMo钢制造的相同尺寸的12.9级螺栓提高47.7%,耐环境腐蚀和延迟断裂性能亦优于12.9级螺栓.研制的14.9级螺栓通过了发动机可靠性台架试验及小批量装机后的道路试验,表明其作为发动机关键螺栓在汽车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螺栓钢高强度化过程中延迟断裂现象突出。分析延迟断裂的产生机理,重点阐述氢脆过程中材料的成分、微观组织、介质环境和应力集中的影响作用,通过材料搜集和对此分析,从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出发总结改善高强度螺栓钢敏感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该文根据锌基合金不同使用工况,利用SRV滑动磨擦损实验仪和M-200磨损实验机研究了ZA27CuMgRE合金同材料为摩擦副,以及与45^#钢配副的磨擦磨损特性,研究发现,合金在30^#机油润滑时间材质或与45^#钢配副都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耐干磨擦工况下易发生粘着,不宜使用,但也证明在短时间润滑失效时仍具有良好的拉伤抗力。  相似文献   

4.
汽车弹簧与螺栓用钢微塑性服役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汽车用弹簧钢与高强度螺栓钢的微生服役行为,在MTS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了不同钢种在不同强度水平和不同循环应力条件下的室温蠕变试验,结果表明,较低含碳量弹簧钢和螺栓钢的循环蠕变经历快速蠕变,稳定蠕变和失稳蠕变三阶段,而较高含碳量的钢,则只有后两个阶段,循环蠕变规律可用经验公式Δε=εoN^c描述,钢的化学成分,强度,服役应力和预应变处理显著影响其微塑性服役行为。  相似文献   

5.
波纹腹板H型钢梁柱端板螺栓连接节点抗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波纹腹板H型钢梁与普通H型钢柱采用端板螺栓连接的节点构造.基于高强螺栓抗拉性能的刚性端板模型和T形连接件理论,提出波纹腹板H型钢梁柱端板螺栓连接节点的设计方法.进行了2个波纹腹板H型钢梁柱端板螺栓连接节点的静力试验,并使用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将设计弯矩下的高强螺栓最大拉力的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高强螺栓拉力计算公式的可靠性;通过对比设计弯矩和有限元计算的端板屈服弯矩,证明了端板厚度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螺栓联接可靠性,以城轨车辆装配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普通螺栓M6×20为研究对象,以紧固方式、扳手角度和垫片材质为影响因素,以失效力矩为试验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正交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得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主次顺序和优先组合,为城轨车辆的螺栓联接装配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梁柱式竹集成材-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在弯剪复合作用下的受力机制及破坏模式,设计并制作了4组共12个梁柱螺栓节点试件,以梁柱间隙及螺栓布置为主要参数,对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梁柱间隙对螺栓节点弯矩-转角曲线影响显著,当梁柱间隙为20 mm时,螺栓节点出现明显的平台段,考虑梁柱挤压区对承载力的正向作用,曲线出现二次增长现象;随着梁柱间隙的增加,初始刚度、峰值弯矩及延性系数等逐渐降低,破坏形态为梁端顺纹劈裂同时螺栓孔壁承压破坏,螺栓出现单铰屈服模式;基于视频图像相关性(VIC-3D)分析得到在加载过程中螺栓节点区域旋转中心不断变化,并给出了螺栓节点破坏发展过程;建立了梁柱节点初始刚度及预测的弯矩-转角曲线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用设计好的电磁检测设备测得长螺栓的初始磁导率后,对所获得的模拟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磁导率特征值.设计了多层BP神经网络对钢铁材质长螺栓进行裂纹检测,实验数据表明,分类算法实现简单、分类准确,较容易应用在钢铁材质无损检测的实时系统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主要施工环节为切入点对施工技术进行论述,概括了选择材料、钢构件验收、钢柱安装、高强螺栓连接与及钢结构焊接等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木材-钢填板螺栓连接的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组不同木材厚度共20个螺栓连接试件的结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木材-钢填板螺栓连接在顺纹受拉时的承载能力,并探讨其破坏模式及破坏机理.研究表明,木材-钢螺栓连接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大小及其延性均与连接中侧材相对厚度有关.木材-钢螺栓连接在现代木结构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现代木结构的加工、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煤巷锚杆失效原因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锚杆支护设计、锚杆材质、地质条件、施工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控制锚杆失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内注浆锚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煤矿、公路边坡、建筑物基坑等不稳定岩土工程中 ,这一新技术国家尚无有关质量标准及规范 ,文章根据十余年来的研究与工程实践 ,提出有关锚注工程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供当前锚注工程施工及验收参考 ,也可供今后制定行业或国家质量标准、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直接发电项目中的能量转换单元内使用了联轴器,用来联接氦气透平和齿轮箱。本文在三维设计软件CATIA内建立了联轴器的装配模型,在ABAQUS for CATIA内对联轴器的应力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由旋转离心力所引起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303MPa,由螺栓预紧力引起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167MPa,由联轴器传递的扭矩引起的应力为1MPa量级,前两个应力最大值发生位置都在最大外径处的螺栓开孔位置,最大应力叠加后为470MPa。由此得出结论,制作联轴器的材料必须是在470MPa的应力水平下不失效的高强度材料。  相似文献   

14.
端锚锚杆锚固质量检测最佳激发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在检测端锚锚杆锚固质量时的最佳激发波. 针对一种特定型号的端锚锚杆进行数值模拟,确定了数值模拟中不同频率激发波下有限元模型网格的最佳尺寸,得到了针对该型号锚固锚杆质量检测的最佳激发波,在锚杆顶端可以看到清晰的上界面和底端反射波. 利用此最佳激发波对脱锚锚杆进行模拟,可以清楚地看到脱锚段的反射波. 因此,在工程上可以直接使用此最佳激发波对锚固锚杆进行锚固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红外图像的恢复是红外图像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了图像恢复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维遗传算法,给出了红外图像遗传操作的具体步骤。实验结果表明,方法有着较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施工工艺、材料特性、环境与荷载长期耦合作用等因素导致岩土体中锚杆锚固结构产生锚固缺陷,对工程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对在役锚杆锚固结构开展无损检测是进行锚固质量评估、锚杆质量补强的重要环节。应力波法适应强、发展快,是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采用的主要方法。从基于应力波法的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理论、室内模型试验、应力波激振与接收、信号处理与分析、数值模拟方面对国内外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中国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现有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较为成熟,可实现黏结型锚杆杆体长度及灌浆密实度检测,但其中仍存在不足,限制了锚杆检测精度与检测长度;针对老旧锚杆服役状态的无损检测方法也较少报道,仍需开展研究。最后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对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现有理论,研发与升级无损检测技术与设备,拓展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适用范围。同时,应构建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的锚杆服役状态智能评价体系并提出锚杆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高强螺栓连接的基础上,研发了新型咬合式高强螺栓连接.进行了4个传统高强螺栓连接和14个咬合式高强螺栓连接的抗剪承载力试验,详细介绍了试验过程,描述了试验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咬合式高强螺栓连接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板件错动破坏;连接板表面刨槽处理可大幅提高连接承载力;螺栓预紧力越大,连接承载力越高;连接板的刨槽深度越大,连接承载力越高.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将数值分析获得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二者的一致性,表明数值模型可用于后续大规模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8.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机械手RBF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完全依靠人工带电拧紧高压输电线路耐张跳线引流板螺栓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高空高压危险设计了一种双臂、双机械手的螺栓紧固带电作业机器人.在整个作业过程中着重对螺栓拧紧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螺栓拧紧过程控制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将机器人的螺栓拧紧过程抽象为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机器人螺栓拧紧状态监测控制方法.最后带电作业试验结果显示经过该控制方法机器人拧紧的螺栓联接可靠性增强,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作业安全性及作业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锚杆锚固质量的无损检测工作在锚杆锚固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分别应用FFT和HHT方法对锚杆信号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首先提取首波信号,然后将检测信号作HHT分解,分解后的信号与首波信号作相关,能更好地检测到反射波信号,得到较为准确的锚杆质量参数。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巷道锚杆支护的作用,介绍了锚杆支护的主动性和材料强度利用率的特点,基于施工实践,指出采用高主动支护性、高材料强度利用率锚杆支护技术能使巷道支护达到快速、优质、安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