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基于不同风险源组合的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式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式风险分析是设计与实施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式的重要依据,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多数为仅考虑洪水预报的狭义风险,然而水库预报调度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为了能够更为全面的得到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式的综合风险率,本文分析了水文、水力、水位-库容和调度滞时4种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分布特性,建立了考虑上述4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式的水库本身和下游综合风险分析模型,采用基于拉丁超立方体抽样的蒙特卡洛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为实施防洪调度方式提供信息支持.结合白龟山水库实例,论证了防洪预报调度方式风险率小于常规调度方式风险率,对水库及其下游是安全的,并给出满足下游防洪安全约束的最高汛限水位抬高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洪水预报信息,采用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式能有效增加洪水资源利用率,是确定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上限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在汛限水位动态控制风险率定义的基础上,以大伙房水库为例,针对最关键的风险源—洪水预报误差,分析其分布规律及预报误差域,研究在不同洪水预报误差范围内,水库采用防洪预报调度方式进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利用洪水预报信息动态控制水库汛限水位,既提高了洪水资源利用率,又没有额外增加防洪风险,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鉴于传统水资源开发配置和调度管理普遍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系统仿真,有一定局限性,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及多Agent建模方法分析了跨流域调水管理过程的层次结构,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复杂适应系统仿真的Agent结构模型,并对Agent结构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和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基于swarm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和验证。结果表明跨流域调水管理仿真的Agent结构模型可以协调好智能体的反应性和适应性,满足了跨流域调水管理复杂适应系统仿真中对Agent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ETM+”数据为基础,以流域地形分类为手段,以降雨蒸发为控制条件,提出了基于遥感数据的小水库塘坝拦洪计算方法.该方法旨在利用遥感技术研究解决小型水利工程影响流域洪水预报精度的问题,主要针对上游有众多小型水利工程的流域,也可用于无径流资料的小型水库径流估算.以20060826洪水为例,对19个有资料小水库进行拦洪模拟发现,拦洪总量绝对误差为-0.2万m^3,相对误差为-0.12%,模拟精度较好.使用此方法对全流域的小水库塘坝进行拦洪计算,并校正原洪水预报方案,校正后的相对误差由校正前的31.8%降低到10.1%,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实现允许取水量与允许排污量的统一分配,建立了以初始水权为允许取水量总量控制目标、水量分配仿真模型与纳污能力计算模型相耦合的流域允许取水量与允许排污量统一分配模型;针对模型的复杂性,提出了一套显著提高分配方案可操作性与求解效率的水库群优化调控新技术,该技术综合了系统仿真、轮库迭代与智能计算方法.以北江流域为背景,阐释了模型的建立、求解和应用过程;绘制了大型水库优化调度图,获得了流域水资源系统的长期运行策略,给出了任意年型允许取水量与允许排污量分配方案以及跨行政区断面流量过程,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分配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流域水量调度自适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流域水量调度中来水和用水随机性特点,将自适应控制理论引入流域水量调度,建立了黄河流域水量调度模型,提出了自适应轨迹跟踪水量调度方法.水量调度控制目标是在整个调度期,各用水单位的用水比例始终逼近既定的分水指标.系统控制参数通过约束条件实现,可调系统参数通过水量平衡模型、水库自调节模型和水量分配模型确定.模型计算表明,水量调度自适应模型能够控制分水过程,使分水比例始终逼近既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面向流域系统的生态需水量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群)的运行调度对坝址下游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维及到下游河流廊道及与河道存在水力联系的生态系统生态用水安全.为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对水库(群)进行生态调度;而生态需水及其整合计算是其关键支撑.生态需水整合的核心是在对各类生态需水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以流域/区域水循环及其伴生水生态过程为主线,将各类生态需水整合成满足水资源配置或调度要求的水量过程.本文结合水库(群)生态调度实践需求,以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规律及水力联系为基础,整体提出流域生态需水的整合模式;在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的支撑下,构建了生态需水整合模型;并就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雅砻江流域的生态需水及其整合计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整合模式有效结合了各类生态系统生态需水在时空上的水力联系,与基于集总式水平衡分析的生态需水整合模式相比,克服了多时空尺度上生态需水水源及生态供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不足,可满足水库(群)生态调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考虑影响台风降雨因素的复杂性以及现有水库台风遥测资料的不完备性,采用基于信息熵与条件信息熵建立起来的不完备信息系统的约简方法,对台风形成库区降雨的影响因子进行挖掘.以典型水库中的台风特性参数及库区降雨实时监测信息为依据,忽略环境因素影响,重点研究包括台风风速、风力、7级/10级风圈半径、中心气压、台风中心与库区距离等典型台风特性因子对库区降雨量的影响,经信息约简认为台风风速、中心气压、与库区距离等台风特性因子是库区降雨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结果对水库台风监测及库区降雨强度分析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万塘滑坡危险度评价模型,综合考虑降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库水位、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岩层组合结构七个方面的因素,对三峡库区万塘滑坡进行危险度评价,并与传统的刚体极限平衡法相比较验证。通过重点定量分析降雨对万塘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验证了降雨在滑坡稳定性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为滑坡灾害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水库群多目标运行控制协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协同学原理,提出了水库多目标运行控制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相互冲突的供水、防洪、发电等目标.应用序参量构建了描述水资源子系统协调程度的有序度模型,并结合信息熵原理,建立了有序度熵,作为判定系统是否向协调有序方向演化的根据.对水库运行方式进行调控时,首先用模拟的方法获得初始方案,然后根据有序度和有序度熵对初始方案进行调控.应用该方法对黄河流域水库群的调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黄河调水调沙的模式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调水调沙就是利用干支流水库群对进入下游的水沙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塑造出相对协调的水沙关系,以充分发挥下游河道的输沙能力,遏制河槽萎缩、恢复并维持中水河槽.经多年研究,黄河水利委员会探索出了使下游河道不淤积的水沙关系,基于此种关系和黄河流域来水来沙条件,充分利用干支流水库,创立了基于小浪底水库单库调节为主、空间尺度水沙对接、干流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的黄河调水调沙三种基本模式.按以上三种模式进行了10次调水调沙,结果:黄河下游800km长河道主河槽平均下降1.5m,最小过流能力由1800m3/s提高到4000m3/s.同时,河口三角洲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2.
应用地理信息影像化方法,从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出发,在ERDAS软件支持下,建立长江上游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土壤可蚀性、植被覆盖信息的专题数字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数影像化图,并探讨长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评价结果信息客观细致,适用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长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总体水平较高,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面积占总面积82.8%;长江上游土壤侵蚀敏感性空间分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组成的四库梯级水库群是长江上游水能开发、中下游防洪安全和供水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四库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考虑防洪、发电和供水3个目标建立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模型,采用ε约束法,以四库梯级总发电量最大作为主目标,将防洪、供水等目标作为约束条件生成非劣解集;分别选取三峡汛期最高控制水位、最小下泄流量作为防洪、供水约束的情景因子,通过多情景分析,揭示不同来水条件下各目标的置换关系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设置三峡汛期最高控制水位146.5,150,153 m三种情景,其中,相对于146.5 m情景,汛期最高控制水位每提高1 m,多年平均增发电量约7亿kW h,以丰水年增幅最大;(2)最小下泄流量增加10%,四库总发电量多年平均降低5亿kW h左右;(3)三峡水库供水保证率受最小下泄流量影响比溪洛渡水库更为敏感,各种年型下缺水主要集中在枯水期,抬高三峡汛期最高控制水位,不能缓解消落期供水与发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单件小批量生产形式下的作业车间调度是生产调度中的重要问题.在综合考虑订单优先级、加工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工匹配度的概念来研究作业调度问题,建立了相应的调度模型,设计了一种启发式作业调度算法.在某制动阀生产企业数控车间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辅助车间调度人员进行车间作业调度.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它的发生、演化都具有相当复杂的非线性特征.为了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来研究复杂灾害系统风险综合评价问题,在建模的过程中引入非线性信息动力学模型——最大流原理,以反映复杂灾害系统风险等级的各个指标所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非平衡统计力学方法建立系统随机演化方程,通过给各指标赋予合理的权值使系统趋于稳定,从而实现对复杂灾害系统风险的综合评价.新模型揭示出复杂灾害系统风险耦合的形成模式和演化动力学规律,并结合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算法实现对该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模拟.最后应用该方法进行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复杂灾害系统风险综合评价,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针对经典概念性降雨径流模型较少考虑植被信息的问题,本文以澳大利亚南部典型中尺度Crawford River试验流域为研究基础,采用基于NOAA/AVHRR 遥感叶面积指数的Penman-Monteith蒸散发模型对原新安江模型和SIMHYD模型进行改进,借助改进的水文模型模拟植被变化后的径流过程,并尝试定量划分植被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径流响应.结果表明:新安江-ET 模型和 SIMHYD-ET 模型与原模型相比,模拟精度有一定提高.另外,在 Crawford River 流域有 25%的面积植树造林情况下,流域年径流总变化量为 32.4 mm,为造林前多年平均径流量的 47.6%. 其中,由植被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化量为 20.5 mm,为造林前多年平均径流量的 30.1%;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化量为 11.9 mm,为造林前多年平均径流量的 17.5%.说明造林使该流域径流量明显减少,而且相对于气候变化而言,植被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余贻鑫  秦超 《中国科学(E辑)》2013,(12):1346-1358
鉴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在电力系统的日前调度,即机组组合中考虑静态电压稳定和暂态稳定等与系统有功调度方式密切相关的安全性约束.然而,由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等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与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尚未见到在机组组合中考虑这些约束的相关报道.同时,由于缺少对不同调度方案的安全裕度进行定量评估的手段,至今在制定日前发电计划时难以有效地协调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针对上述问题,以安全域的方法学为基础,建立了一种可同时考虑系统运行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多目标机组组合模型,首次在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中同时考虑了支路潮流约束、静态电压稳定约束和暂态稳定约束.建立的模型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支路传输容量裕度、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和暂态稳定裕度为优化子目标,通过子目标的权值,可以方便的调整对系统运行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偏好,达到两者的兼顾.以IEEERTS-24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员工公平偏好的情境下,对项目型知识员工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依据公平偏好理论的思想,以项目延迟成本最小化和全体知识员工公平效用值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考虑公平偏好的知识员工调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调度结果。最后,实例分析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工程项目投标决策中涉及处理大量不确定性和未知信息问题,从业主情况、自身情况、项目情况、竞争对手情况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状况5个角度分析了工程投标风险决策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建立工程项目投标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S证据推理的工程项目投标风险方法,介绍了具体的决策过程及风险评价算法的步骤。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在工程项目投标风险评价领域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HIMS系统及其定制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循环既是水文科学的基本理论,又是进行水资源科学评价、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从水资源研究的需要出发,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水文建模的经验,立足自主开发,建立了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水文水资源模拟系统(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简称:HIMS).该系统已取得多项国家版权局的软件著作权.结合国家“973”项目对黄河的研究,进行了具体的研发和应用,已取得实用性的成果,并且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mo)合作,利用澳大利亚的331个流域50多年来逐日降雨径流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取得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HIMS系统具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能够针对不同的水文水资源问题进行模拟,并具备定制模型与二次开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