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自然》1986,(1)
味觉的感受,首先是能溶解于水的物质作用于味蕾.味蕾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呈卵圆形小体,分布在舌头、腭、咽等处的上皮内.味蕾顶端有一个小孔,当溶解的食物进入味孔时,味觉细胞受刺激兴奋,兴奋通过神经传至大脑,产生了味觉.  相似文献   

2.
味觉与温度     
咖啡凉了,苦味加重,菜汤凉了,咸味愈浓。热腾腾的饭菜,分外芳香,冷饭冷菜则索然无味,这是何故呢? 原来人之所以能够感受到食物的各种滋味,是由于味觉和嗅觉共同作用的结果。味觉是能溶于水或唾液中的化学物质作用于舌面和口腔粘膜上的味蕾所引起的感觉。味觉的敏感度往往受食物温度刺激的影响。一般说来,正常健康人对温度30℃左右的食物,味觉敏感度最高。嗅觉是由食物散发在空气中的物质颗粒作用于鼻腔上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嗅觉的刺激必须是气体物质,而气体物质分子的挥发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温度的高低。所以,温度的不同,人进食食物时味道的感觉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扬子鳄胚胎味蕾发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例不同时期的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了味蕾的形态发生及细胞分化过程。孵化至第48天,部分舌乳头上皮的基部出现味蕾原基。第52天味蕾体积增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第56天部分味蕾出现味孔,味蕾细胞出现基细胞、支持细胞和味觉细胞的分化。第62天味蕾的味孔均形成,部分味孔扩大,味毛增多并伸出味孔外。味觉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其细胞核内的异染色质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均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味觉的奥秘     
相对于嗅觉、听觉、视觉,人们对味觉的研究起步很晚。19世纪初期,著名生物学家贝尔才第一次发现,舌的味蕾是味觉的器官。1925年,科学家才进一步证实,人的舌面上不同部位的味蕾掌管不同的滋味,才初步揭示了味觉感受器的构造。舌头是感受味道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5.
<正>A:味觉是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它的产生跟其他感觉一样,也必需具备感受器、特定的传入通路以及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这3个基本环节。味蕾是味觉感受器,食物中可溶性成分刺激味蕾,激发的兴奋由特定的通路传到大脑皮层的味觉区从而产生味觉。从生理角度分类,味觉主要有酸、甜、苦、咸4种。黄瓜皮和生柿子吃起来的"涩味"并不属于基本味觉。所谓"涩味",其实是口腔黏膜的蛋白质被凝固所引起的收  相似文献   

6.
革胡子鲇触须和口腔粘膜的味觉器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电镜扫描的方法,对革胡子鲇上颌须和口腔味蕾的组织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分属于两个亚感觉通路(迷走叶和面叶味觉系统)的两类味蕾,其感受器细胞组成和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区别为味蕾是否通过味孔与外界接触,以及在上皮中的分布状况.革胡子鲇口腔内也有少量面神经叶支配的味蕾位于口腔横瓣上.由迷走神经叶支配的味蕾成簇集中腭部.感觉细胞的微绒毛突出于顶端,有味刺激物能直接到达味感觉细胞膜上.其形态结构表明,鱼类味觉是接触性或近距离化学感受器.  相似文献   

7.
王淼 《青年科学》2010,(1):64-64
人们热爱辣椒,因为它带来的痛。人的神经末梢有一种感受器专门感觉由“烫”造成的痛,而辣椒素正好也能够刺激这种感受器,让我们觉得被“烫”到了。幸运的是(对有些人来说是不幸)这样的受体遍布我们口腔、消化道的黏膜,其数量和广泛程度大大超过我们用来感觉其他味道的味蕾。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1999,(2)
众所周知,人的嘴巴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这里仅谈前者所涉及的味觉问题。人们在吃东西时,都会知道某种食物味道,这是味觉的功劳。以往,人们只知道甜、酸、苦、辣、涩、咸6味,但最近研究结果表明,除了这6种味觉外,人嘴还有第7种味觉,科学家称其为"旨味"。那么,这种"旨味"究竟是一种什么味道呢?在日语中,"旨味"一词的意思很难翻译为中文,只是很多人用它来表示"美味"或"好吃"。这个词所传达的,是一种类似于肉的味道。  相似文献   

9.
南方鲇头面部的皮肤受外界机械和化学物质刺激时采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其面神经主要感觉支(上下颌须神经)的诱发放电。结果表明:由须的基部到顶端上下颌须神经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频率和幅度逐渐增强;上颌须神经相对下颌须神经有更高的味觉敏感性,其反应的幅度和频率更大,且阈值较低变化率大。两者都有脱敏和适应性现象;上下颌须神经含有3种类型单纤维,这3类单纤维及其联系的味蕾感受器可能构成3种基本的味觉单元。  相似文献   

10.
A:这是由于视网膜上负责感受颜色的视锥细胞的变化造成的。我们的视锥细胞中存在3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分别感受红色、绿色和蓝色3种颜色的光。这3种物质各自感受到的信号强度被组合在一起传递给视神经,我们据此就能判断所看到的是什么颜色。当我们持续凝视红色后,由于红色视物质兴奋时间过长,引起疲劳,由它负责收集的红色光的信号强度就“被削弱了”,而此时绿色视物质处于兴奋状态会“趁虚而入”。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苯硫脲尝味能力与硫酸奎宁、苦味酸和糖精钠苦味味觉的关系.对同一中国汉族青年人群,用阀值法进行了各物质尝味阀值的测定.结果表明苯硫脲味盲与尝味者对其它三种物质的苦味感觉与苯硫脲味觉无关。不同类型人群的尝味阀值分布性比较,经相关系数检验,P<0.05.苯硫脲味盲与尝味者对其它三种物质感受的平均尝味阀值间经t测验表明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还对汉族中这四种物质苦味感觉的最小阀值、平均尝味阀值予以报告.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发现硫酸奎宁、苦味酸、糖精钠苦味的典型味盲存在.  相似文献   

12.
伸出舌头,尝尝糖果和酸奶的味道,让味蕾在各种美味食物中“尖叫”;和母亲或者爱人拥抱,让身心都得到完全的释放。继视觉、听觉和嗅觉之后,本文将介绍味觉和触觉,让我们在五感的世界里尽情徜徉。  相似文献   

13.
黑鲷化学感觉发育和摄食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仔、稚、幼鱼嗅觉和味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及嗅觉、味觉与摄食的关系,初孵仔鱼的嗅囊很小、很浅,细胞没有分化。5d的嗅囊细胞开始分化,24d嗅囊分化完毕,嗅觉开始功能化,参与摄食反应。初孵仔鱼味蕾没分化,5d的仔鱼味蕾分化形成,参与摄食反应。随发育的进行,先后从口咽腔、头部、躯干、尾部、鳍等处依次出现味蕾。嗅觉和味觉是鱼类的化学感觉,嗅觉可以对远、近距离的食物发生反应,而味觉只能对接触的或几乎接触的食物发生反应。化学感觉对摄食的作用是对黑暗条件下视觉摄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鳞翅目昆虫幼虫通过味觉感受器中的味觉神经元来感受外界的化学物质。幼虫的味觉感受器中有不同的味觉神经元,其中有感受氨基酸和水的味觉神经元。氨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敏感味觉神经元对于幼虫取食选择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鳞翅目幼虫对氨基酸等味觉物质的感受,可为防治鳞翅目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Wnt经典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小鼠舌味觉乳头的早期发育以及味蕾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的缺失或者过表达可导致舌味觉乳头发育缺陷以及味蕾功能异常.此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成体舌的异常还与舌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对味觉的分类并不一致.如日本分为五味,即咸、酸、甜、苦、辣.在欧美各国分为六味,即甜、酸、咸、苦、辣、金属味.在印度分为甜、酸、咸、苦、辣、浅、涩、不正常味等八味.我国分为酸、咸、甜、苦、辣五味,再加上鲜味和涩味,共为七味.在生理学上只有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而辣味、涩味是由于刺激触觉神经末梢产生的,它们与四种味有所不同.辣味刺激口腔粘膜引起痛觉,也伴有鼻腔粘膜的痛觉,同时其它皮肤等处也可感到痛觉.涩味是舌头粘膜的收敛作用.因此就食物的调味而言,辣味和涩味应看成两种独立的味.关于鲜味则是与其它味相配合,能使食品的整个风味比它原来的风味更美.在欧美,把鲜味物质列为风味的强化剂或增  相似文献   

17.
正A: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通常来说,在品茶时,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苦味,但随后又有"回甘"的感受,给人一种这甜是因苦而生之感,常用"苦尽甘来"来形容。那么,这种独特的味觉感受是如何产生的呢?苦味与甜味都属于人的基本味觉,但两者的阈值是不同的。味觉阈值是指感受到某种成分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它代表了人体对这种味觉的敏感度,阈值越低敏感度越高。苦味是基本味觉中最易被感知的,阈值极低。有报道显示,平均只需  相似文献   

18.
国外撷英     
最近,日本开发成功一种能测定洒、饮料、果法等甜、酸、苦、咸、鲜味的味觉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了一种脂质膜,这种脂质膜是在聚氯乙烯中注入可塑剂并混凝土入脂质形成的。脂质膜的厚度为200微米,作味觉的受体。测定时,将传感器浸入液状样品中,由产生的膜电位来定量味的成份。如酸味物质结合在脂质膜的亲水基上;盐味物质能改变脂质膜影响水溶液中的电位分布;苦味物质浸入脂质膜的疏水基部分;甜味及鲜味物质吸附在膜上,能使膜内电位变化,从而测出甜鲜味。  相似文献   

19.
味觉虚拟器     
最近,日本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味觉虚拟器。它可以真实地模拟食物在口中咀嚼时的味道和口感。味觉虚拟器由安有金属棒的空腔尖头、检测咀嚼力的感应器、驱动金属棒的马达等部件构  相似文献   

20.
泡菜的味道有学者认为,西方人有四种味觉,中国人有五种味觉,多了一个苦。而韩国人可以感觉到第六种味道,在中国字典里没有可以跟这第六种味道相对应的字词。据说这第六种味道就是泡菜发酵时的味道,是氨基酸的味道。这种第六味觉是韩国饮食的基础,是“韩国人的味道”。韩国人的味觉确实很发达,而《大长今》中就有一段情节演绎了长今的超常味觉,例如她能说出一道料理里的全部材料。自然环境在决定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的基础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四季分明的气候,使朝鲜民族从古代起就以水稻为主要作物。大米是他们的主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