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诗歌是感情的直接产物.《礼记·礼运》又说,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虽然这不能概括人的所有的情感,但这确是人的几种主要的和基本的感情.种种生活现象使诗人产生种种感情,这些感情引起诗人开展形象思维活动,从而构思和创作出诗歌.任何诗人的任何形象思维活动,无不是由感情所引起的.《诗经》作品的产生,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被动式使用变化的考查可以看出,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汉语被动式无论在使用的形式还是在语义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不再仅仅局限于固有的传统用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多年,这种变化尤为明显。从形式上看,“被”字句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用于书面语,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原本主要用于口语的由“叫”“让”“给”等字构成的非“被”字句已多由“被”字句所取代。随着国人文化教育水平不断的普遍提高和国际间语言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原因,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凸显,但并不可能完全替代。从语义上看,汉语被动式原本带有的浓厚感情色彩,即主要用于对主语来说是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在现代汉语中越来越中性化,更多的用来叙述非不幸或者不愉快的事情,但原本用法并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3.
本书以鱼类作为模型,阐述了进化发展如何造就多种多样的感官系统。书中提出了三个选择鱼类作为模型的理由:第一,“鱼类”由众多不同种类的动物构成,有着不同的感官系统,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第二,“鱼类”拥有比许多动物更为丰富的感官,不仅拥有人类的所有感官,而且,还至少比人类多出三种感官;第三,“鱼类”处于脊椎动物进化的基础阶段,可以被视为是所有脊椎动物进化的模型系统,包括它的感官系统和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4.
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爱美是儿童的天性,当儿童跑到一个优美的环境里面,看看四周是苍翠的树木,鲜艳的花卉,还有各种有趣的小动物,又是美丽的图片,试想他会不会发生一种美感和愉快的情感。”学前儿童在认知、记忆、想象、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已初步得到发展,在审美方面有自己独特性,他们对周围一切事物都能发生兴趣,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本文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对意境的解说,大体有“情景交融”、“典型形象”、“想象联想”、“情感氛围”四种代表性的观点。应把它们放在一个由许多美感要素构成的完整的美感活动的过程中考察,可以看清楚它们在这个美感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层面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6.
词为一种具有浓厚女性色彩的歌辞,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词坛中,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是被男性词人改造过的女性情感。女词人李清照是词坛中特立独行的人,她的词真切地体现了女性对“词”这一体的深刻理解,反映了她的全部感情和生活。  相似文献   

7.
“也许第一次见到他,你就爱上了他(她),尽管对他(她)一无所知,却心甘情愿追随他(她)到天涯海角。知道吗,这并不是轻浮,只不过是你听见了自己基因的‘声音’!”———对于“一见钟情”,莫斯科大学生物学博士格纳季·西姆金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究竟什么是爱情?几百年来,作家、诗人和哲学家为了表述它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伟大的伏尔泰认为,爱情是最强烈的感情,“因为它同时占据着大脑、心灵和肉体”。海涅说:“天使称它为上天的喜悦,魔鬼称它为地狱的苦痛,而人们称它为爱情。”而拉罗施伏科到最后也没搞清楚这种感觉是…  相似文献   

8.
许娜 《科技资讯》2005,(24):86-86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具有的动力,调节,信号,感染功能,唤上进心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使学生将“理智的思考”寓于“感情体验”中学习声乐知识技术,形成技能,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有收获。  相似文献   

9.
王金强 《科技资讯》2014,(28):150-150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熏陶情感,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对其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的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感是人对美的一种主观体验。美感过程是人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感受、体悟、认识过程。无论艺术美感.还是科学美感,都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感受。科学美感指人们在科学领域里,在客观对象审美属性刺激下所产生的以情感愉悦为主调,同时伴随着感知、想象、思维等多种心理功能协调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她才会积极开动脑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自觉性的内在动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眼、耳等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能够有效地诱发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感觉。因此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发动机。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在听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用音乐帮助学生克服对听力的焦虑感;2,掌握听力技巧和增强听力训练:3,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2.
有人问我:“语文教学,什么最重要?”我说:“美感最重要,阅读教学中美感培养尤为重要。”阅读教学中美感的培养,即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从而最终获得情感的愉悦、成功的愉悦。本人多年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爱情与创作     
爱情与创作哈米爱情是使人们获得灵感的艺术之神。──[保加利亚]基·瓦西列夫爱欲冲动的压制和升华,产生了文明建设的力量。──[美国」罗洛·梅爱情,确切地说是性爱,是人类保存生命、繁殖后代.以求种族延续和物种进化的本能欲望、它是人住中最强烈的情感,也是包...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文学情感的变异与强化黄秀猛“文者情之著也,情不排嫣则文敞。”(袁枚《余贤村太守诗序》),文学作品要吸引读者,不能不重视它的情感表现。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说过:“感情可以提高和保持作品的价值。”狄德罗也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学生的性意识开放,公开化程度较高。21.2%的人对“性”感兴趣,有59.7%的人认为“性”不需要回避,14.6%的人表示对“性”无兴趣,表现出厌恶“性”的只占到3.1%。40.1%认为上大学谈恋爱正常,55%的人认为恋爱对学习没影响,18.9%认为恋爱影响学习;30.1%的人认为恋爱促进学习,31.4%认为恋爱是一种人生体验;14.5%认为是寂寞无聊;有占12.6认为随缘;而将恋爱作为结婚对现象仅占3.52%。在对婚姻最重要性”的调查中,49.6认为“爱情”重要,48.5%认为“责任”重要,4.98%认为志同道合,1.3%认为满足“性”。在调查中,24.5%认为“试婚”对婚姻有益。43.5%人对“试婚”选择模糊态度,不同意为32.4%。婚前性行为的调查中,11.70%不赞成,54.3%不支持也不赞成,33.6%赞成感情基础上的婚前性行为,5.3%认为满足生理需要,与结婚及感情无关,没感情也会发生性行为。44.8%认为婚前性行可以接受;48.1%认为双方愿意可以接受;10.2%认为应该谨慎。  相似文献   

16.
就中国当代文学中以爱情、婚姻及性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情、性“解放”的内涵与实质进行评论。提出该主题的文学表现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线索;从“个人感情空间”和“公共感情空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价值指向;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本质的理论,指出“新时期”文学中对“人性”解放的误读。  相似文献   

17.
散文的品位     
对于创作主体而言,散文即“情文”,是一种抒情写意的东西,或者更形象一点地说,是作者渲泄感情的窗口.写人也好,如《雪浪花》、《山村小姑娘》、《背影》、《我的老师》……都不是单纯地写人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写人来表达“我”的情感体验,或敬慕、或钦佩、或思念……;写事也好,如《挥手之间》、《儿行千里》、《最难忘却的一件事》、《也不是一味地叙述故事,构筑情节,而是通过故事或片断或一鳞半爪来写,此事对“我”的震动、影响、感染,或鼓舞或悲恸或无奈……写景状物更不必说,无“情”之景,无“意”之物,从来都不能称作散文,只能是说明文的一种.因此,作家冯骥才说“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流水也说:“散文,是独白,心灵的独白,散文是漫步,思想在人生与文化的广场上散步”,“感觉”、“情境”、“滋味”、“心灵独白”集中体现了一点作者对内情的抒写,因此,从文体特征上理解,对于作者而言,散文是情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本体论是价值型的,近代思想家们通过学习、吸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相关成果,使其逐步向存在型本体论转交。康有为、谭嗣同使宇宙观由生成论上升到本体论高度;严复将本体论由变易形态推进到进化形态;早年的章太炎又提出了“阿屯”说;直到孙中山的进化本体论,中国哲学本体论基本上完成了其近代转向。  相似文献   

19.
情,可理解为情趣、情味、情感,教育理应是具有情感的事业,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论》的作者诺尔曼·丹森说:“没有情感,就谈不上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两种心理素质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0.
肖俊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55-157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进行审美教育,根据美感的直觉性特征,把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或艺术境界生动展现于学生面前;根据美感的易变性特征,授课时另辟蹊径,常教常新,激发学生的美感;根据美感的情感性特征,设法激荡起学生的审美情感;调动学生美感心理因素,驱遣想象;运用比较,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