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文主要研究溶解氧对低碳源污水一体化处理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经研究结果显示,当溶解氧的平均值为0.18 mg/L时,系统的实际出水可以达到国家低碳源污水一体化处理标准A级,如果进行污水工艺处理时,使用的溶解氧含量过高或者是过低均会对相关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造成影响。当系统中的相关溶解氧平均值在0.18 mg/L时,低碳源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中将会出现反硝化吸磷现象,同时还会出现硝化反硝化脱氮现象以及全程反硝化脱氮现象。与此同时,经过反硝化吸磷反应和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化学反应,极大程度上去除了污水中的氮总含量,有效降低低碳源污水一体化处理工艺脱氮除磷中所耗费的碳源量与耗氧量,进一步提高了低碳源污水一体化处理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邹宝华  王宏斌 《科技资讯》2012,(8):113+115-113,115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是SBR的一种变形工艺,运行简单灵活,能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介绍了CAST工艺的反应原理和工艺特征,总结了处理低碳氮比污水和低温条件下CAST的优化运行方法,以便获得更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3.
徐超  王晨  周长波 《科技资讯》2014,(28):93-94
生物脱氮技术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菌来实现氮的去除,而充足的碳源是反硝化菌高效脱氮的关键,研究表明,只有当C/N〉4时才可给反确化细菌提供适量的碳源,使得生物脱氮正常进行,达到TN达标排放。针对低C/N比污水传统生物脱氮碳源不足、脱氮效率不高等问题,文章阐述了几种有效处理低C /N比污水的组合工艺、连续流一体化间歇曝气膜生物反应器(IMBR)等新工艺及分段进水、外加碳源等强化措施,并对这些技术和工艺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污水生物脱氮一般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进行,处理效率低。本文通过引入脱氮新理念,介绍了SHARON工艺,SHARON-ANAMMOX工艺,CANON工艺,OLAND工艺,固定化微生物脱氮等几种污水脱氮新工艺。这些工艺通过不同的方式,缩短了传统硝化反硝化的历程,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脱氮效率,为污水脱氮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由实际生活污水配制的低C/N比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集成式反应器主反应区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考察了集成式反应器对低C/N比污水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DO=1.4~1.7mg/L,总HRT=18h(主反应区HRT=7.2h),C/N=5时,NH+4-N可从15±2mg/L平均降至2.5mg/L,总氮可以从20±2mg/L平均降至3.4mg/L,TN处理负荷可达0.13kg TN/(m3·d),较同类低C/N比污水脱氮系统高;相同条件下连续运行时,出水NH+4-N和TN浓度稳定在0.8~3.0mg/L和1.4~4.7mg/L,去除率在80.2%~94.9%和76.5%~93.2%.以Monod方程为基础通过物料衡算求解出SND动力学方程并求得硝化过程氨氮饱和常数KNH4-N+=1.34mg/L,氨氮降解反应级数n=0.622 4,反硝化过程硝酸盐氮饱和常数KNO3-N-=0.71mg/L.分析表明:该SND系统内生物量充足、活性高,生物降解效率受底物浓度限制小,集成式反应器结构合理,可实现小水量低C/N比生活污水深度脱氮,为我国中小城镇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低C/N比污水脱氮的问题日益突出,受到广泛关注。为此,本文提出了前置混凝分离-生化脱氮的解决思路,并利用前期研发的混凝剂聚合硫酸铁铜(polyferric copper sulfate,PFCS),研究了前置混凝对污水C/N比及生物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1)PFCS前置混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N比,降低了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化学需氧量(COD)以及总氮(TN)负荷;改善了残余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的构成,缩短了微生物迟缓期,由1 h以上减少到0.5 h左右;提升了硝化效率,硝化比率由30%以下提升到70%~90%。(2)前置混凝对脱氮产生复杂影响,整体上前置混凝有助于生化脱氮过程。(3)适当使用PFCS不会导致沉后水中余铜超标,残余的铜离子对微生物硝化有促进作用。上述研究结果对解决日益严重且普遍的低C/N比污水脱氮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污水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提供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的自养生物脱氮工艺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自养生物脱氮机理,为污水的生物处理工艺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针对目前日益严格的污水处理标准及技术要求,新型的自养生物脱氮工艺已成为国际上生物脱氮领域研究的热点,它的开发为低碳氮比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人们开发了CANON自养生物脱氮工艺,通过结合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的处理特点,进一步推动高效、低耗能脱氮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从工艺原理、特点、控制途径等方面,对CANON自养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以及介绍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SBR处理模拟低碳污水,考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中氮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硝化、反硝化动力学和物料平衡原理,建立了SND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SND过程中的硝酸盐饱和常数KD高于常规单级反硝化过程的常数.由动力学分析可知,反硝化过程是SND过程的控制步骤,保持较高的硝酸盐浓度或梯度有利于稳定的SND过程.  相似文献   

9.
反亚硝化脱氮是反硝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污水短程反硝化脱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亚硝酸氮浓度为30~110 mg.L-1范围内,主要考察了影响反亚硝化速率因素中的pH、NO2--N、MLSS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温度为18℃,pH为7.5时,反亚硝化速率最大;NO2--N浓度为60 mg.L-1时的反亚硝化作用最强;MLSS高则整体反亚硝化脱氮速率快,但MLSS高则单位质量反亚硝化菌的效率低.  相似文献   

10.
污水反硝化过程外加碳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源作为反硝化过程的电子供体,是影响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污水中碳氮比偏低时,需要考虑使用外加碳源提供反硝化电子供体。本文对现有的污水反硝化过程中外加碳源的种类及脱氮效果进行了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11.
低温低碳氮比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反硝化工艺存在反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较长(特别是在低温的冬季)、水力停留时间长、运行和投资费用大等问题。为寻找更好的反硝化细菌,从冬季北方城市污水厂驯化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 株耐低温、低碳氮比,且脱氮率较高的好氧反硝化菌株,命名为HFX08。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G-菌。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生长曲线符合S 型曲线,拟合方程相关性系数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随着碳氮比的增加,该菌株的反硝化速率随之提高,脱氮率最高可达92%。  相似文献   

12.
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技术处理低温低浊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低温低浊水的特性,对处理该种水质过程中的传质扩散及絮凝过程中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依据惯性效应理论,介绍了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技术在处理低温低浊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电子束不同辐照剂量对城市污水中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城市污水中大肠杆菌的灭除有显著效果,当辐照剂量达到4 kGy时,大肠菌群下降5个数量级.电子束辐照对城市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有一定去除作用,当剂量达到20 kGy后,COD含量变化平缓,其最高去除率达到了63.5%.电子束辐照对污水中的氨氮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当辐照剂量达到120 kGy时去除率达到47.8%.电子束辐照对污水的pH值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污水厂的污泥中回收磷是未来国内外市政污泥资源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磷矿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措施,已成为有机固废资源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磷含量为7.10-27.60 g/kg,我国市政污泥产量巨大,预计2025年污泥年产量将突破9 000万t (以80%含水率计),是极具潜力的磷源。现有两种从市政污泥中回收磷的途径:从市政污泥中直接回收磷和在市政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利用磷,而好氧发酵-土地利用是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主流工艺之一。该工艺可将市政污泥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是实现市政污泥磷资源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市政污泥好氧发酵过程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有效磷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有机质和微生物对难溶性磷酸盐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市政污泥好氧发酵过程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同时对以市政污泥好氧发酵为基础的难溶性磷酸盐转化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市政污泥中的磷资源利用研究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和污泥对作物种子发芽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和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对甘蓝、油菜、小麦、玉米种子发芽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和污泥对作物种子发芽具有暂时性的而非永久性抑制作用。同时施用污泥和垃圾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培养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生活垃圾和污泥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和污泥对草坪草种子发芽具有暂时性的而非永久性抑制作用。同时抑制作用的强弱与垃圾和污泥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F1级胶合板用脲醛树脂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低毒脲醛树脂的合成机理:降低甲醛和尿素的物质的量化,分批加入尿素和不脱水工艺,通过加入聚乙烯醇、三聚氰胺等改性剂来改善脲醛树脂胶的耐水性和耐老化性,同时降低游离甲醛的含量。在使用时加入小麦粉作为填料可提高树脂的初粘性,增加预压性,并降低脲醛树脂胶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污泥及其与煤混合物的热解特性和灰熔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造纸污泥、市政污泥及其与煤的混合物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污泥、煤及其两者混合物热解特性的异同,研究了升温速率、掺混比等因素对混合试样热解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挥发分综合释放特性指数.研究表明:造纸污泥的挥发分析出特性与烟煤相当,而市政污泥的挥发分析出特性远优于造纸污泥和烟煤;在污泥与煤混合物的热解过程中,2种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污泥与煤混合物的挥发分初析温度提高,挥发分最高析出速率和平均析出速率升高.但升温速率对挥发分析出总量没有明显影响.测定了煤灰和污泥灰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熔融特征温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污泥灰比例的增大,混合试样的灰熔点逐渐下降,但由于存在低温共熔现象,不按线性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气田低温站污水调查与分析,经试验确定了对该污水进行“混凝沉降.H202/Fez+氧化”的处理工艺及条件,文章还对彩响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试验表明,该工艺对有机污染较重的气田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对污水中N、Zn~(2+)的去除效果,并对其一般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巴天酸模对污水中N、Zn~(2+)有明显的去除作用。2.其叶粗蛋白、粗脂肪、总磷、总糖、还原糖的含量都比较高,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笔者认为,巴天酸模是一种适于本地区生长而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污水净化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