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佳 《科技信息》2009,(19):153-153
由于受不同社会形态、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日语的第二人称代词的时候经常会产生误用。本文将从多种角度简单探讨日汉第二人称代词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况,比较各自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日文的称呼语,尤其是人称代词,学习者往往在惊叹其丰富多彩的同时,也为不易正确掌握而伤透脑筋。本文以日本电视连续剧《悠长假期》的台词为线索,对现代日语的第二人称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越 《科技信息》2014,(12):32+34
文章从日汉语中皆有的汉字结尾词"-品"出发,通过对词典中所载词汇的梳理,对两者进行了对比考察。通过比较发现,在这些词中虽然不乏形同义同者,但也有形同义不同、形不同义同,以及形不同义不同的,在构词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进而利用网络,对个别词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并对日汉语中相关词汇的发展趋势作了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4.
夏言是嘉靖时期重要词人,其以首辅之位和不同层面士人和作,形成了以夏言为中心的词人群。这个群具备台阁体特征,崇尚名儒大臣风格,并因夏言的存在而存在。本文还考察了夏言词以及词人群因不同场域形成的不同风格,这些都显示了夏言词人群与明代词学的发展总体趋势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音乐行家、词坛高手,晏殊、晏几道父子十分注意词与音乐的结合,在词牌的承用创新和具体声韵的选择安排两个方面力求妥帖恰当,从而使其词颇具可歌性。  相似文献   

6.
马莹石 《科技信息》2009,(32):I0175-I0175,I0177
日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有很多,例如"あなた"、"きみ"、"お前"、"あんた"、"お宅"等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却不常用。相反,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常用的虽然只有"你"和"您"两个,但使用的次数却很多,笔者通过中日对译小说的对比总结出日语中少用第二人称代词的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回顾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词块的研究以及语料库用于教材词汇评析的发展状况;以语料库语言学的词汇语法作为理论支撑,在英语专业教材《综合教程》中找出与Coxhead学术词汇相吻合的动词,尝试以大型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COCA为参照,把这些动词的深度知识,如搭配词(Collocates)、类联接(Colligation)、语义趋向(Semantic preference)、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与它们在教材中的呈现样貌进行对比分析;以动词sustain作为具体的例子,把该词在整套教材中的呈现样貌与其在COCA中所呈现的深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期待能为语料库手段应用于英语专业教材分析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韩吉利 《科技信息》2012,(7):410-411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词多义现象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基本词义向其它词义的引申,而且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相互关联。本文以red为例进行探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宗族社会中,继承制度以宗祧继承为首要内容。而宗祧继承只有与财产继承相结合,才算获得了实际上的意义。以徐士林《守皖谳词》、《守皖谳词补遗》为例,观照清代安庆府地区的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  相似文献   

10.
汉、日语言中的“反义词”是相当丰富的,其属性多种多样,既有名词,又有动词、形容词等,它们在语言表述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言中运用“反义词”,可以突出事物矛盾,起对比、烘托的作用,在说话、写作中善于运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更加鲜明,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在强烈的对比中,使读者获得极为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孙驰 《科技信息》2012,(30):209-210
关于人称的研究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在日语的普通的会话中,有极力避免采用人称代名词的倾向。在日语中,通常尽量不使用人称代词,而是通过词尾的变化或者直呼其名来取而代之。比方说,「それ、ちょっと渡してもらえる?」这句话虽然没有出现人称代名词,但是它的意思却是显而易见的。通常的日语中像「あなた、それを私に渡してもらえる。」这种说法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汉语中,如果没有人称代词就无法正常表达了。在汉语中由于没有词尾的变化,所以人称代词在会话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方说,如果把「把那个给我」说成了「把那个给」,那么对方就会不知所云,当然对话也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与日语中人称代名词的使用频率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相当之高。可见日语和汉语分别在使用人称代名词的时候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汉、日语言中的“反义词”是相当丰富的,其属性多种多样,既有名词,又有动词、形容词等,它们在语言表述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言中运用“反义词”,可以突出事物矛盾,起对比、烘托的作用,在说话、写作中善于运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更加鲜明,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在强烈的对比中,使读者获得极为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参与唱和、编选词集是词人实现词体创作自我经典化的有效手段。陈维崧在康熙十一年(1672至十六年(1677)将创作重心转向词体,积极参与江南地区的词社社集唱和、倡导号召阳羡词人群同题唱和,继而组建了一批以自我为实际领袖、《迦陵词》为风格范本的创作群体。此外,从康熙十年(1671)开始编订的代表当时词坛总体样貌的《今词苑》到康熙十七年(1678)完成的乡邦词选《荆溪词初集》,象征着在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人从选择经典到塑造己作为经典的转变。以词史角度考量,内外部的词体唱和与词集编选活动在客观上提升了陈维崧在词坛的影响力,直接推动了阳羡词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时红 《科技信息》2007,(36):169-170
本文以hold为例具体探讨了基本词hold的意义及短语意义是怎么样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手段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以absolutely为例,结合共时与历时主观化框架,对英语极性强化词的语义演化路径加以追踪,发现absolutely的意义体现了客观义<主观义<交互主观义的单向演进趋势.对照汉语对应成分“极”,可以发现英汉对应范畴在语义演化路径上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6.
以absolutely为例,结合共时与历时主观化框架,对英语极性强化词的语义演化路径加以追踪,发现abso-lutely的意义体现了客观义<主观义<交互主观义的单向演进趋势。对照汉语对应成分"极",可以发现英汉对应范畴在语义演化路径上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语义学的角度,基于比喻的方法,应用联想的理论,将源自日本传统艺术的比喻词分成依据内容、依据设置、依据过程三类,列举网络上公开或新闻报道中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其特点,进而了解日语中比喻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无线网络和互联网资源的迅猛发展,基于学习终端的移动学习模式应运而生。而移动学习主要体现在各类手机应用上。文章以不背单词和百词斩两款当前流行的词汇学习APP为例,分析了他们的优势和不足,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手机应用进行英语词汇学习,提升词汇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化负载词的英语翻译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语言属性认知,以南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例,归纳了文化负载词的四种翻译策略,有助于更有效地传递文化负载词的文化信息,提高翻译质量和体现翻译的科学性.并探索了这些策略的应用途径,提出了在地方英语教育中渗透文化负载词翻译、建立地方本土文化负载词语料库以及结集...  相似文献   

20.
明代词学群体是在乡邦资源的基础上,借助于家庭艺术教育,附属于其它艺术品创作形式之上,多产生于文人艺术家结社的环境之中,因此形成了家族性、非专业性、结社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