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夕琼 《科技信息》2010,(17):161-161,164
社会的发展和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要求英语教学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当前英语教学存在"重语言知识,轻文化因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跨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英语语言的文化障碍及交际能力。文章认为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学,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统一起来,同时也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行之有效的策略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为我国未来旅游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向世界推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较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鉴于此,笔者提出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提高教师文化修养,增加和改革中国文化教学和测试内容以及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等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国文化修养的策略,使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樊湖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2):160-160
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以前的英语教学大纲相比的一个亮点是将文化意识列为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注意导入相关文化内容,使学生积累有关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对“跨文化交际”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该种能力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中国学生在用外语交际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在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文化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琼 《科技信息》2007,(21):215-216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两个误区,其一把跨文化知识和技能等同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二,忽略本土文化意识,注重对英语文化的单向输入。作者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本上是人的素质的一方面,它的培养不仅要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并应贯穿英语教学始终;另一方面英语教学应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导入英语文化,由此才能培养学生英汉互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就得到了中外学者及外语教育家们的认可。自此,文化教学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已经从"语言能力"扩展到"交际能力",如今进一步发展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加强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同步进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非常重要,本文就文化的导入原则及导入的方法和途径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徐姝斐  曾红红 《科技信息》2007,(29):263-263,154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了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必须得以重视。要培养学生的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需要教师掌握文化导入的策略和技巧,本文就这两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王卫群 《科技信息》2011,(36):93-94
跨文化意识(intercultural-consciousness)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知。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阐述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从导入与英语语言有关的文化内容、比较中外文化差异、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营造文化氛围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的初步探讨和分析,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改变单纯"为语言而学语言"的课堂教学模式,向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内容传授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英语教师要重视文化导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笔者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高丹丹 《科技信息》2010,(35):J0274-J0274,J0436
大学英语教学中,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经常困惑着学生们,这种文化差异使得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理解,难于接受,甚至阻碍了英语学习的进程。也许有诸多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但其中缺乏"跨文化意识"是主导因素,即缺乏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语言本身属于文化范畴,语言和文化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学习外语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这也正切合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努力造就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文化导入的内容、原则、方法和文化导入中常见的误区五个方面讨论了文化导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我国的英语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英美文化的导入,更要意识到中国文化的导入也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跨越种种交际障碍以更好得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了解和运用外语。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融入文化因素,进行中英文化对比,以帮助学生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正因为英语已成为世界英语,与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而他们都把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纽带,我们要学习的文化不仅仅局限于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需要多元的、全方位的导入。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导入中国文化和导入什么样的中国文化及如何导入的问题。导入中国文化的原因有二∶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和跨文化交流实践中研究平等交流意识的缺失。就导入什么和如何导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问题着手:弄清中国文化之精髓;确立平等文化意识;调整英语教材内容,增加母语文化;积极主动地传输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提高英语教师跨文化交流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教学中,英语教师既要有意识地导入文化学习,又要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通过谚语、神话、艺术、媒体等学习文化,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处理好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处理好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日趋重要,必不可少.因此,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知识,跨越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搞好英语教学,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跨文化交际以及跨文化知识的导入方式与英语教学关系密切.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文化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导入,力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和措施,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英语学习包括许多方面,如语法能力,交际能力等,同时也包括学习者对于本族文化及另一种文化的态度.适当地导入文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论述了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原则、内容和方法,目的在于通过文化导入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接触一种新的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英语国家文化成为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文化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也应将本土文化的教学包括在内.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大学外语文化教学之现状,阐述了外语教学中讲授本土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对如何改进文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日趋重要地,必不可少。因此,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知识,跨越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搞好英语教学,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跨文化交际以及跨文化知识的导入方式与英语教学关系密切。大学英语教学就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