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太极拳中"掩手肱捶"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其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其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掩手肱捶"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掩手肱捶"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掩手肱捶"和"云手"是四十二式太极拳中的两个动作,本文以"掩手肱捶"、"云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两个动作的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他们的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他们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四十二式太极拳中部分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难、美、新"的技术特点是现代竞技武术发展的方向。根据最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评分体系分为A、B、C三部分,C组难度动作的评分已成为套路的核心部分。对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决赛中的太极拳、长拳、南拳中男子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决赛的比赛中,三项男子拳术难度动作的失误率相差不大,动+动+静的难度动作比动+静的难度动作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太极拳中"马步靠"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其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其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马步靠"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马步靠"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和汉语都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文化形式,本文采取了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的动作名称进行了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认为: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不仅具有四字格形式、简约为美、工整对称等外部表现,更重要的是太极拳动作名称所具有的求气、求道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内在追求.汉语赋予太极拳动作名称独特的语言特色,使太极拳具有更多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6.
陶沙  韩杰 《科技信息》2010,(24):175-175,176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译文分析,认为翻译诗歌要意形结合。不仅要把握原作的意象、原作者的本意,还应该注重形式上语言、韵律、风格的使用,尽量与原作保持"形"的一致。译者应该在体现原作的范围之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使目的语读者能够读到最接近原作的译作。应尽量避免译作中出现美文之风和译者中的"意象派",使意形结合体现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7.
黄琴 《科技咨询导报》2010,(24):169-169
数学文化教育是对忽视数学思想文化价值的传统数学教育的补救和超越。在数学文化语境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实现由如下转变:由"知"到"乐",由"形"及"神","体""用"并举,化"静"为"动"。  相似文献   

8.
曹璐 《科技信息》2012,(13):274-274
古典舞中的脚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古典舞中脚的运行取于意,以意生气,以气催力,以力生动,意与动相结合形成的动态,才是脚步的随法。唐满城教授在《中国古典舞脚学法》一书中提到:"舞蹈的步伐,即是富有节律性、流动性的下肢运动"。中国古典舞的所有动作都是由脚出发,所谓"手舞足蹈"中的"足蹈"意味着脚下要具有丰富的表现语言。可见,古典舞中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倪震 《科技资讯》2012,(8):172+174-172,174
节奏是篮球教学的韵律,本文围绕篮球课教学节奏这一主题,探索教学节奏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指出处理好教学内容设计的"缓"与"急",教学环节上调整的"快"与"慢",教学方法运用的"动"与"静"以及处理教材内容的"详"与"略,是把握篮球教学节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颜元对朱熹人性论的批判,是以实事实行作为着眼点的。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第一,颜元以"气"为人性的本原,加上"理气融成一片"的理气观,批判了朱熹的以"理"为人性的本原,这是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开端;第二,颜元以"人欲合理"来驳斥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以及"变化气质"的要求,进而指出"气质之性"是人唯一的本性来批判朱熹的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又以恶由"习染引蔽"而产生来批判朱熹的"气质有恶",使"气"的人性本原得到了体现,并为修炼注重实行与践履的修心养性工夫提供了理论根据,是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焦点;第三,颜元以"习动"来批判朱熹的"主静"和"死读书",而主张人们成为既对自己又对天下有利的人,正是他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归宿。颜元对朱熹所作批判,把对人性论的着眼点从形而上的东西转移到了形而下的东西上来,具有鼓动人们在实际事情与行动之中以践履来求道并修养自己身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术欣赏是一门独特的学科,要求观者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作为教师应该提高教学方法,把"灌输"转变为"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做出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太极拳自身巧妙而深奥的攻防技艺,对中国传统人体修炼"身心"、"动与静"、"性与命"的良好作用等几个方面,论述太极拳使世人喜爱并遍及世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禅宗标榜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维方式渗入到我国古代诗歌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使我国古典诗歌越来越强调"意",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诗歌理论、创作与欣赏方面都体现出一种"重意轻言"的艺术态势。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教学方法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体育教学原理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阐述了如何更好、更快地使学生掌握太极拳动作。  相似文献   

15.
试析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出现使太极拳比赛日益规范化、系统化,而且对太极拳的普及与推广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太极拳竞赛套路由多种流派的动作贯穿在一起,这就要求演练者既要表现出各流派的风格特点,又要适应舒展大方、连贯协调的赛场要求。  相似文献   

16.
胡桦 《科技信息》2011,(33):404-404,405
因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以造成了在语篇衔接方面的差异。从连接词的使用、照应语的使用和省略语的使用这三个方面,结合一些实例,来对比英汉语在衔接方面的差异,旨在更好地阅读英语文章和进行英汉翻译。  相似文献   

17.
<正> 学会太极拳后,为了改进、提高动作的技术、技能、技巧,按传统的方法是从讲求“四功、四法”入手,遵循对“四功、四法”的要求去完成动作。这样才能练好太极拳,达到健身、养生、防老、去病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的“四功”即内练“心、神、意、气”。这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方面的锻炼。“四法”即外练“手、眼、身、步”,这是对肌肉、骨胳、关节韧带等方面的锻炼。  相似文献   

18.
王超 《科技信息》2009,(34):I0382-I0382
"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虚静"的观念,源于老庄哲学。作为哲学中的所述的"虚静",不仅道家有所论述,而且儒、法、佛各家都有所论及。本文主要从老庄哲学的角度出发,来阐释虚静说。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动作犹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柔和缓慢,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些特点与此阶段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中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没有兴趣。这也是太极拳在中小学开展不畅的主要原因,不利于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承。而太极舞是以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为基础,以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一定健身价值的运动。它既有太极拳的特点又有舞的韵味,是太极拳和舞的结合体,它为中小学生下一步学习太极拳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太极瑜伽",将两大东方古老的养生术——"太极"和"瑜伽"巧妙地融会贯通,以太极拳架入手,再与瑜伽的意识、呼吸、体式相结合,形成动中生静、静中寓动,诠释出阴阳互为其根、虚实转换的理念,成为近年来深受大众欢迎的一项新兴的"Mind-Body"健身项目。但因为两者文化发源的土壤、内涵、哲学思想等层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对其结合也引来一些质疑声。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相关太极瑜伽的文化理念和核心技术特点整理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使人们能够客观、正确、全面地认识太极瑜伽,为其更广泛地传播、发展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