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钢筋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遭受超高车辆撞击后,梁的抗弯承载力问题开展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从事故现场拆运2片主梁(1片受撞损伤最严重,1片外观基本无损伤),对这2片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别得到它们的计算极限承载力.按正截面受弯破坏设计试验方案,据理论计算得到的极限承载力估计加载量值、确定分级荷载,逐级加载获得受撞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全过程特性和破坏形式.试验表明,受撞梁的正截面破坏始于破损位置,短期抗弯承载力计算可以只考虑构件受损程度.在现行《公桥规》的基础上,文中通过引入梁的损伤系数,给出受损梁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其结果.本文公式和研究分析结果可为受撞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4块钢筋混凝土板采用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前后的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损伤程度的钢筋混凝土板加固前后的刚度、开裂及裂缝分布、极限承载力等性能.结果表明:加固后板的开裂荷载、抗弯刚度和极限承载力都有明显提高;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板的极限荷载和挠度,可用于钢筋混凝土板的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3.
空间钢框架二阶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的有限变形理论和内力屈服面塑性流动理论,对空间钢框架结构体系进行了二阶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力分析,同时分析了主弯曲、非对称水平荷载对空间钢框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经算例分析得知:如果非对称水平荷载比在0.5~2.0之间,则水平荷载的非对称性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影响很小;主弯曲对钢框架整体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随结构层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波形钢腹板钢管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及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新型组合结构——波形钢腹板钢管混凝土梁三维有限元计算方法.应用ANSYS程序对试验梁进行了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应用有限元方法,以波形钢腹板厚度、弦管壁厚以及管内混凝土等级为参数对其对受力性能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以上弦管局部屈曲为特征的A梁,若要提高其承载力,应增加上弦管的壁厚;而对于极限承载力受下弦管受拉屈服控制的B、C梁,则要增大下弦管的壁厚.上下弦管是否采用钢管混凝土对梁的受力性能与极限承载力有显著的影响.然而,管内混凝土的等级对梁的极限承载力影响很小.波形钢腹板应具有足够的厚度以避免其局部屈曲破坏.在保证这一板厚的前提下,波形板厚度对梁的承载力影响并不大,承载力计算中可以忽略其对梁的抗弯能力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建立钢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特征值屈曲分析与非线性屈曲分析,获得钢框架在静荷载作用下的理论屈曲荷载以及极限荷载.对比分析无损钢框架与底层梁柱腹板、翼缘受损时的钢框架的静力稳定性,得出底层柱翼缘处受损更容易引起结构发生静力失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稳定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受力、变形性能及其破坏特点,对带双腹板角钢的顶底角钢连接钢框架进行了极限承载力静力试验。得到了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稳定极限承载力和对应的荷载-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半刚性连接钢框架要产生很大的变形后才达到极限承载力;对于有侧移半刚性钢框架结构,分析中必须考虑二阶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的抗侧力性能,进行了1榀单层两跨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测试试件在侧向力作用下的位移角变形和承载力退化趋势,研究了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了结构的弹塑性特征、整体框架抗侧刚度退化、结构在同级位移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刚度退化规律以及加载位移与残余变形的关系.结果表明: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表现出较强的承载力和良好的抗侧能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框架结构形成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刚度退化表现出由快到慢的规律;结构破坏时位移角达到1/20,未发生承载力陡降的不利情况;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形成梁铰破坏机制,满足规范提出的"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8.
剪力连接件是保证钢—混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关键构件,目前结构中采用较多的剪力连接件为剪力钉.由于现有的规范对剪力钉极限承载力计算各不相同,有必要对剪力钉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具体将不同规格剪力钉进行推出试验研究,与不同规范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对剪力钉受力情况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常用规格剪力钉,目前各国规范中剪力钉极限抗剪承载力均低于推出模型试验实测值,对于大尺寸剪力钉和剪力钉成群布置的情况应保守取值,中国《钢结构设计标准》提出剪力钉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较为合理;2)通过合理假定,剪力钉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剪力钉推出试件的受力状态,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表明,在距剪力钉根部较近部位其承受了较大的剪应力和轴向应力.  相似文献   

9.
崇明游泳馆采用钢?胶合木混合网壳结构。通过对胶合木力学特性和游泳馆结构静力的分析,计算屋面网壳结构钢和胶合木的合理应用范围。讨论了钢夹板木结构连接节点刚度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并通过节点试验得到了节点的实际刚度。参考《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中关于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考虑木材的材质缺陷和无塑性发展能力,钢?木混合网壳结构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安全系数建议取4.2。  相似文献   

10.
某商务休闲钢屋盖可分为中央弦支穹顶和钢桁架主骨架.本文介绍了两者的结构体系构成,探讨了各部分对结构承载力的贡献.通过有限元软件sap2000和ANSYS等对整体结构进行了静力、稳定性、连续倒塌和极限承载力等分析,并建立了节点实体模型以验证节点可靠性,结果表明结构能够满足承载力与变形要求,且节点有较大富余度.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12个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试验,探讨混凝土强度等级、局压面积比对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极限承载力增大而延性降低;局压面积比减小,则承载力越高延性越低.采用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的壳-实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之上,利用ABAQUS软件及相应的有限元模型探讨局压面积比、含钢率、钢材强度和混凝土强度对短柱局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通过拟合分析提出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极限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将该计算公式、有限元计算值、其他学者提出的计算公式与笔者试验及其他学者共47组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试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笔者提出的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火灾场钢结构框架梁极限抗弯、抗剪承载力和框架柱承载能力及稳定性的变化分析,提出采用等效楼面活荷载的增大来描述火灾高温对钢结构框架极限承载能力的削弱.建立火灾高温作用下钢结构框架梁极限抗剪承载力,框架柱承载能力和平面内、外稳定性以及结构等效楼面活荷载的计算表达式.通过具体算例分析火灾条件下,具有不同保护层厚度的钢框架梁、柱极限承载力以及结构等效楼面活荷载的变化规律,并将等效楼面活荷载计算方法与现有计算方法进行实例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火灾高温作用下具有不同保护涂层厚度的钢结构框架,可根据火灾的燃烧时间和结构构件温度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等效楼面活荷载来分析火灾高温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简化结构的受力计算,判断其极限承载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受撞钢筋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受撞有损伤和无撞无损伤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破坏全过程,计算了受撞有损梁和无损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并对不同受撞损伤程度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分析,揭示了撞击损伤度与受撞击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下降和折减的规律.在大量模拟计算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入损伤系数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为受撞钢筋混凝土梁桥抗弯承载力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构疲劳累积损伤与极限承载能力可靠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反复荷载作用造成的疲劳累积损伤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了疲劳累积损伤下结构承载能力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并以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剪螺栓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常规的极限承载能力可靠度(不考虑疲劳累积损伤)和疲劳可靠度都很高,疲劳累积伤下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可靠度也可能较低,因此,在有条件时应对结构疲劳累积损伤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验算。  相似文献   

15.
钢管混凝土哑铃型轴压构件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钢管混凝土哑铃型轴压构件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计算方法.有限元建模中,钢管与腹板采用壳单元,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对试验构件的分析表明,有限元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腹腔内的混凝土受钢管紧箍力作用的影响很小,其应力-应变关系可按普通混凝土考虑.应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腹板间距的增加对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呈非线性增长,腹板高度的增加与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基本上呈线性关系.相比较而言,腹板间距增加对构件极限承载力的提高的影响要大于腹板高度的增大对其的影响.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简化计算方法的比较表明,简单迭加法比等效单圆管法与试验值和有限元计算结果更为吻合、也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应用Ansys通用软件建立整体计算模型,对大型群布电除尘器钢支承结构在最不利工况下的静力承载性能和稳定性能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讨论了初始缺陷对结构整体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给出不同初始缺陷下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及其极限稳定承载力,并与结构的荷载设计值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对所讨论的钢支承结构体系的承载性能给出了评价意见并提出改进建...  相似文献   

17.
对钢与普通混凝土组合梁的栓钉连接件和钢与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的栓钉连接件进行推出试验.研究钢与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栓钉连接件的抗剪性能,并和钢与普通混凝土组合梁的栓钉连接件的抗剪性能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钢与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栓钉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高于钢与普通混凝土组合梁栓钉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钢与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栓钉连接件的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滑移值明显大于钢与普通混凝土组合梁栓钉连接件的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滑移值.对钢与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栓钉连接件抗剪承载能力的理论计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初始负载对负载下焊接加固工字形压弯钢构件承载性能的影响,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结合生死单元法并考虑了体壳耦合、接触及摩擦等,对不同初始负载下焊接加固的4个工字形压弯钢柱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在受力过程中构件的荷载-位移关系、塑性渗透、加固后失稳破坏模式及稳定承载力,通过有限元结果与相应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试验中摩擦存在的影响以及有限元方法的可靠性,并进而与规范计算结果对比考察了现有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初始负载越大,压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原构件边缘屈服承载力均越低,且初始几何缺陷能够影响极限承载力;现有规范方法不能反映初始负载对压弯构件承载力的影响而偏不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将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RCF)与新型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PCF)进行抗震性能对比分析,验证PCF结构的安全可靠,从而进行推广应用。方法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erform-3D进行纤维截面建模,自定义组合截面;对RCF结构以及PCF结构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 该新型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最大位移均大于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较好,能够承担较大剪力,且整体耗能能力更强,抗倒塌性能良好。结论 此类新型装配式钢节点满足规范要求,而且能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33个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在轴心及偏心受压下的试验,研究不同初始轴压比、加固用钢套管厚度、长细比和偏心率下被加固柱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被加固柱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被加固柱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长细比和偏心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初始轴压比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实用公式,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