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文化、造园手法以及对意境的追求分析,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特征及其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延续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用现代建筑设计的观点去探讨鸡公山近代建筑群的整体空间构图,研究个体建筑在选址和环境空间处理所采用的手法及艺术效果;并且对其与西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空间处理的方法进行对比。在继承和发挥鸡公山建筑风格方面,对鸡公山风景区的建筑规划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其中的休闲美令现代人品味,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学习借鉴之经典.休闲美是随着中国古典园林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对自然之美的表现,建筑的聚景、点景作用,空间分隔与联系、空间的相互渗透与分明层次,这些都是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休闲美的重要元素.而这种休闲美的内在精神根源于古代造园文人崇尚自然、反对物质羁绊的人文取向及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汲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运用于现代建筑创作中去是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延续历史文脉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声景角度为中国古典园林水景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借助探讨水声景的空间营造手法,为园林声景理论与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建议,为营造出更有特色的水声景点奠定良好基础。【方法】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声景实例探究水声景点的空间营造手法,以满足古典园林声景的3个基本要素为标准,筛选出34个水声景点,分析蕴含声景要素的空间营造要点。【结果】水声景点常借助地形高差、山石堆叠或者天然山泉产生声音,分为流水、跌水、泉水3种类型。声源分布类型包括点状、线状和面状分布。空间环境上,常采用植物、山石、墙体、水体等要素对水声景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围合,包括整个声景点被围合、声源处被围合、接收点被围合等方式。接收点上,亭是被采用最多的建筑形式。【结论】中国古典园林水声景的营造手法主要以流水为乐声,借山石地势以围合空间,设亭以欣赏水声。  相似文献   

5.
以郑州植物园园艺体验区空间设计的过程和成果为例,探索风景园林空间营造的设计手法和技术.该设计手法带给人们的视觉转换和空间体验与中国传统园林是相似的,展现了设计者对中国传统园林独特理解和现代美学的追求以及对当代风景园林价值取向的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凝聚着深邃的文化基因,其源起、发展、成熟无不与中国文化密切联系,从传统山水文化、哲学思想、文学经典到人文精神都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找到它们的烙印,这为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提供了独特的角度,同时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城市现代化进程难免受到国际化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任何"国际化"的趋势,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本土化"才能体现在城市发展之中。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非截然对立,和现代化也并不矛盾。本文侧重于以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为借鉴,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技艺随朝代更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古汉字造字法"六书"中"形声"、"象形"、"会意"、"假借"、"指事"、"转注"角度出发,追寻造字法与古典园林的联系,对汉字造字法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悠久光辉的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 ,形成了自已的风格 ,并同中国几千年的木结构建筑一样 ,一脉相承 ,在延续之中丰富与发展。中国古典园林无论在构图、情趣 ,还是空间组合、意境创造上都有着自已的独特风格。中国古典园林始于殷、周时代的“囿” ,距今有 3 0 0 0多年的历史 ,一直到明清 ,共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高潮、鼎盛五个时期 ,园林的处理手法日臻成熟与完善 ,强烈表现出了其民族风格。全国各地园林遍布 ,数量众多 ,又因地制宜 ,形成了百花齐放和不同的地方风格。而研究中国古典…  相似文献   

10.
许甘芸 《科技信息》2013,(20):178-178
18世纪早期出现于英国的如画式园林是欧洲造园艺术的三大重要时期之一。在如画式园林的发展进程中,对于园林空间的理解和处理为后期的设计思想提供了来源。在对现代建筑的空间特征分析中,可以发现一系列的现代建筑领军人物的空间处理手法都与如画式园林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归纳,可以更好的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古典园林在造园过程中的思想意向、表现形式、营造手法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中西方古典园林在美学追求上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江南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艺术成就,其造园艺术手法多样,形式丰富多彩,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通过研究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分析其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实际运用,阐明江南园林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在广州第十五届园林博览会上,笔者以实践试图探讨在一个仅32㎡的小空间里,把园林四要素、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和生态环保概念进行有机组合,在小空间里把园林意境营造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中的边角空间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边角空间的深入研究,分析了边角空间的成因、类型、作用以及理景手法,为更好地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石是日本园林中重要的造园要素。日本古典园林理石艺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并且在现代园林石景设计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对我国现代园林石景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首先对日本古典园林枯山水代表作中石景艺术特点及其现代美学价值进行研究,其次分析了以栅野俊明和野口勇作品为代表日本现代园林中的石景设计手法和艺术特点,最终得出了对我国现代园林石景设计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江南古典园林寄畅园的空间布局和造景手法这2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寄畅园在空间布局和造景手法上的优点,以期对现代园林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厦门私家园林作为闽南地区近代私家园林的代表,其空间设计手法和景观营造上都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是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和西式园林造景的高度融合。围绕园景构建与文化价值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从近代厦门私园选址与格局、造景手法、园林要素营造三方面探讨其园景构建;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说明近代厦门私家园林是多元文化的历史见证和文化内涵的价值载体。并简要阐述园林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意义,为现代园林建造与文化内涵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有着“园林之母”的美称。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中国古典园林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浸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和审美意识。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对于传承中国古代文明,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其文化内涵,概括出发展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旅游所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合理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以其优秀的造园手法闻名于世,而留园则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在建筑设计、场地规划、景观设计、装饰设计等方面无处不体现着古代建筑和造园师对形态构成的重视.本论述从形态构成的定义着手,结合留园在建筑、景观方面的造园特色,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以及色彩构成三大构成要素对留园的形态构成进行逐一分析,充分体现古代建筑和造园者对形态构成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这些分析,旨在引起广大建筑和景观设计工作者对形态构成设计原则的足够重视,以期在现代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更加充分地应用形态构成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博大精深,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受到世界欢迎。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目的,从而达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旨趣。文章通过古典园林营造,论述了古典园林的意境特征及意境的营造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