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亭的空间形式、空间功能和空间意义的分析,界定了(清漪园)颐和园中属于“亭”这一范畴的建筑,并从亭的空间位置、体量、空间功能和题名等四方面分析了(清漪园)颐和园及其相关样式雷图中的亭,揭示了亭在颐和园景观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亭,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建筑,其命名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1188个亭名的统计分析,得出其省域分布状况及命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为旅游资源开发中亭的命名提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从四会柑乡大桥观光亭廊设计实践,体现到在建筑景观中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与建筑、山水等相给合,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既能登临眺望又起到观景、赏景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亭"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具有独特风格与功能的建筑形式,它凝缩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形式美的精华,集实用价值与观赏性能于一体,因而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亭"逐渐变成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的意象。宋代词人频繁地以"功用性亭"意象入词,并以之为核心载体,巧妙灵活地组合诸多传统意象,或写离别之痛,或诉相思之苦,或抒羁旅思乡之愁,或道行人不归之怨,营构出了种种凄婉动人的词境,展示出了丰富的悲剧美学内涵,从而使宋词更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从当今建筑文化现象入手,论述了对建筑文化内涵三方面的理解一、建筑文化的概念.建筑作为一种实体但却表达着文化意义.例如山西大院;二、建筑文化的物质性和精神性.建筑是一个文化系统,除了物质功能外还具有精神品质;三、建筑文化的历史性和地域性.建筑的存在,大多数都是历史的,而且还具有地域差异性.因此,建筑设计和建筑创作应立足于地方文化特色,做到"因时、因事、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
双溪客舍乙座别墅是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代表作品,它的建筑空间通透、形体简洁,布局借白云山的山势而为,摆脱了利用形式化的"中国固有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桎梏,它在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和人文审美理想三个方面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地域性格,对研究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岭南建筑的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建筑有“亭、台、楼、阁”等类型,其中的“亭”在周朝便有记载。那时的亭是边防要地的堡垒和岗哨。古代称之为“亭戍”或“亭候”。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从四会柑乡大桥观光亭廊设计实践,体现到在建筑景观中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与建筑、山水等相给合,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既能登临眺望又起到观景、赏景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钢空腹夹层板在建筑楼盖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建筑楼盖的大厅洞口等常需作封平改造,但新增楼盖结构的高度常受原结构楼盖高度的限制,且改造后不得损伤原楼盖的承载力。钢空腹夹层板是一种新型板系结构,用于建筑楼盖封平改造工程中,具有自重轻、跨度大、结构高度小、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以贵阳市台湾大厦底层大厅封平楼盖改造工程为例,讨论了钢空腹夹层板的简化设计和改造时的若干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楠 《科技资讯》2014,(34):221-221
学校建设作为教育的物质载体,需要充分的体现出综合性的文化功能。同时学校建设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设计上需要具有灵活性、人本性和温馨性的特点,在遵循建筑自身规律性的基础上,需要充分的与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建筑语言更好的诠释出学校建筑设计的内涵。该文从学校设计的地域性出发,对学校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湖湘传统民居建筑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古民居建筑其魅力除建筑造型、建筑功能外,还在于通过建筑装饰形成了与其它地域不同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功能实用性与艺术装饰性相统一;朴实简洁的装饰特色;浓郁的楚巫神秘风韵;天然的湖湘乡土气息;浪漫的写意情趣.传统的民居建筑装饰,是湖湘传统建筑最具有艺术特色的部分,它永恒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彰显湖湘厚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李平毅  陈颖聪 《科技信息》2010,(36):I0013-I0013
四川自贡仙市古镇作为因盐而兴的市镇聚落,其地域文化特性虽然包含于巴蜀文化之中,但还具有独特的井盐地域文化特质。本文主要探讨仙市古镇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兼容并包的建筑风格,注重场镇安全保护功能以及因地制宜形成的独特的一地多用、一物多用等建筑规划和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3.
薛东 《广东科技》2014,(12):113-113,99
作为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地铁的建设设计风格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甚至不少地铁建设设计作为城市最具代表的风景线彰显城市的艺术形象与文化功能。由此可见,地域特色与地铁建筑设计风格的相结合已然成为新时期地铁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它对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地域特色角度研究,不同国家的地铁建筑设计在展现自身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表达出浓浓的地域风情,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建筑设计理应得到城市设计与规范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与关注。针对地域特色与地铁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细致阐述。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地域文化的相关概述,指出物质元素、民俗元素、建筑元素和历史元素是地域文化的四大构成元素,进一步从物质环境和人文精神两个层面对其进行特征表达,并通过延续传统信仰、满足生活习俗、凸显建筑特色和体现视觉效果等方法来表现出地域文化.最后,具体从地域传统历史、地域民俗特色、地域建筑文化和地域材质利用4个方面,对地域文化在北川巴拿恰商业步行街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与当地地域特征的融合而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藏文学中地域文化的嬗变过程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发展史,也是西藏这一地域本身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史。研究西藏文学中地域文化的变迁对探究当代以来地区文化发展进程和社会经济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追溯当代西藏文学中地域文化的嬗变历程可以发现,西藏文化中体现的地域特征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具有基础作用,而文化源流和宗教信仰则引起作家对于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人性与生命的深度思考,从而影响作家对人的精神追求的地域性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16.
彭璐 《科技信息》2010,(36):362-362
建筑是文化的容器,建筑装饰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两者结合全面地反映着建筑文化的本质特征,建筑装饰是一种建筑的视觉形象,它是多种功能的,不但有美观目的,同时还有民族、宗教、地域、伦理、习俗、心态及情态意向等多层次语义表达,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建筑设计中从传统观念到具体手法皆有自己的领悟与重塑力。  相似文献   

17.
对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13座公园景观亭的选址、造型、风格、材质、色彩、保存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重庆公园景观亭以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中式风格为主,色彩朴素典雅,装饰简洁,大部分景观亭维护现状良好,鉴于重庆山城的特殊地理环境,景观亭主要建于山顶或山腰.同时指出景观亭现状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文化最完整最鲜活最深层的表现形式之一,汉味小说是具有浓厚的武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汉味小说的研读,我们能够了解孝道德在武汉地区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可以看到在这种丰富呈现背后内蕴的时代文化变迁轨迹和地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建筑作为社会的一种物质产物,其精神意义植根于文化传统,植根于乡土文化的土壤之中。技术则是一种解放的力量,它不仅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技术作为影响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每一次变革都开创了一个辉煌的建筑时代。高技术是指“当前正在迅速发展的,处于发展前沿并在应用手段与方法上还在探索阶段的各项新兴技术,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在建筑中对高技术的追求,就是其技术的进步性、材料的先进性和功能的合理性。建筑具有文化与技术的双重性,是技术与文化的统一。建筑的文化范畴具有艺…  相似文献   

20.
美学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集中学习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美育功能从外观到内涵都应具有较强的美学氛围,这对学生心灵的陶冶和灵魂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的美育功能是由其静态美育功能和动态美育功能构成的.静态美育功能是指图书馆本身的特点和建筑美所具有的功能,动态美育功能则是指它的人文环境所具备的功能.这些功能造就了高校图书馆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