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众所周知,莱特、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三位杰出建筑大师,他们的作品在现代建筑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敏锐而富有经验的一代建筑师开始空前活跃,成为建筑师中一股新鲜充满活力的力量.他们在美学界,工艺界的新思潮影响下,在前人的探索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一些彻底地改变建筑的主张,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三位大师便足其中典型的代表.作为一代极具个性和革命精神的建筑师,他们潜心于自己开拓的一块思想和实践的疆域,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各自完成了一些经典的建筑作品.而他们的别墅代表作,不约而同地成为体现他们建筑思想和人生阅历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扎哈.哈迪德和杨廷宝中外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以此分析了他们的哲学思想,试图通过解读两位风格迥异的大师而对建筑哲学有更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陈必锋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5):19-20,45
本文通过对勒.柯布西耶与理查德.迈耶两位不同时期的建筑大师的作品分析比较,总结存在于优秀建筑师之间的"普遍性与延续性"观念,研究建筑设计与空间实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寻求现代建筑设计的优秀理念与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建筑创作应该表达什么?相对建筑内涵的多义性和解答的无限性,建筑师在自己的作品中所作的诠释实在十分有限。即使是世界知名的大师,也只能从有限的范围去认识和解读建筑。但他们是成功的,因为他们不仅把握住了建筑学的发展趋向,特别是他们选择了一个极其适合自己气质,并能选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切入点,在作品中酣畅地诠释了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文章拟从韦伯与哈贝马斯的理性概念出发,以法社会学为研究视角,试图梳理与比较两位社会学大师的理性概念思想,找出两位社会学大师在“理性”概念上存在的内在逻辑上的历史传承性和研究范式上的明显差异性,并指出这些文明成果对现今法治建设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对童、杨廷宝、齐康三位建筑大师的绘画风格进行评析,从绘画艺术的角度了解作为建筑大师的人格风范,了解并思考绘画艺术作为爱好及工作手段对建筑学习可能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创作思想、取材角度、艺术风格等三方面,对鲁迅与茅盾的农村题材小说进行了比较,从而探讨这两位现实主义大师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风格各异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这样说过:"正是格罗皮乌斯和布罗耶帮助了我,是他们教会我要了解生活".吴良镛、汪正章等专家学者也认为建筑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人类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他们明确提出建筑创作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有深远意义的建筑思想及成就,都是对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恰当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大师与我们     
《科技智囊》2004,(11):i040-i041
在《CI专刊》即将出版之际.我们收到了中西元男和田中惣二两位日本CI大师特意为专刊撰写的致辞.两位大师高屋建瓴的精辟言论对中国CI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他们对专刊的肯定和对中国CI前景的一致看好.对于我们和中国CI界都是莫大的鞭策和鼓励。  相似文献   

10.
刘伟  郑先友 《工程与建设》2007,21(6):843-845
文章分析了建筑大师托马斯·赫尔佐格的建筑设计作品以及其设计思想.从当前生态建筑设计的误区入手,通过对新型建筑材料和太阳能的利用,提出了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并指出未来的建筑设计将是生态建筑的天下.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位杰出大师马斯洛与罗杰斯,其核心教育观是“自我实现教育论”及“学生中心教育论”。人本主义教育观从产生到现在,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对于当代中国,尤其是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仍有它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这就是它的巨大的颇富意味的思想启蒙、观念更新和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邦直与朱载堉同是明代的律学家,通过对王邦直《律吕正声》和朱载堉《乐律全书》的比较,从律吕与政治的关系、律吕和历法的关系、乐律之政治观、乐律之融通观和律吕之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两位明代律学大师的异同和联系。不论王邦直还是朱载堉,他们都为中国的律吕之学研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治学和求知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两个层面———文化背景与数字技术的运用,分析了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的创作动力及操作方法,旨在通过对大师的分析研究达到对设计有所启发、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和莫里哀是跨越时空的两位戏剧大师,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喜剧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两位剧作家的喜剧作品,从人物形象的矛盾性、惩恶扬善的斗争性、插科打诨的幽默性、戏弄手法的喜剧性四个方面揭示他们艺术手法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学的角度,人本思想为理念,从空间和形态上,通过建筑、水体、植被、道路和景观小品等方面,对华南师范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进行了初步的评价.探索如何营造一个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整体完善的高校校园生态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教学方法自古代的非学院“师徒制”,发展到今天学院制的教学方式,其中现代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潘天寿两位大师的教学思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当下艺术的多元化时代,只有将徐、潘他们二位教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素描加笔墨”的高度融合,才是适应国画的特点与法度。只有把临摹与写生交叉互补教学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加理论知识素养,把绘画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  相似文献   

17.
齐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当代15位国家级建筑大师之一.他1931年10月生于南京,祖籍浙江天台,1949年在新中国诞生时,跨进了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他立志当一个"人民建筑师"的理想是从这里起步的.  相似文献   

18.
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他们所具有的那些种种不良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有的,他们也曾经纯洁无瑕,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他们思想行为上的不良.从这个角度讲,他们也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我们理所当然应该给予理解,充分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尊重.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个人情感、个人隐私等.耐心.只要老师不断地加以正确的引导,相信他们会逐步改掉过去的种种劣迹.爱心.老师应该给予他们学习上、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  相似文献   

19.
运用视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从形态与空间、运动与静止、光线与色彩等要素入手,解读赖特大师的展示建筑.体验空间的心理感受;品味建筑的设计手法;分析作品中建筑空间的视觉整体性、流动性和吸引性.  相似文献   

20.
闫琳  张俊伟 《科技信息》2007,(20):125-125
本文通过对几位现代建筑设计大师的代表作品和设计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努力去发现他们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是如何驾驭光和影的变化,创造赋于魅力的光环境,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