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正>嫦娥一号任务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实现绕月探测,2009年3月受控撞月。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嫦娥二号验证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获得国际最高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和月球虹湾地区1.5米高分辨率局部影像图;飞至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环绕探测;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中国飞得最远的飞行器是什么吗? 是嫦娥二号.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并于2010年10月6日上午顺利进入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的地月转移轨道.此后,它成为月球的卫星,在围绕月球旋转的同时,完成了一系列工程与科学目标.然而,这不过是嫦娥二号遥远征程的开始. 2011年6月9日下午,圆满完成探月任务的嫦娥二号离开月球,前往距地球约150万千米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8月25日到达指定位置.这时,它变成了围绕太阳旋转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3.
利用降落影像序列实现嫦娥三号系统着陆点高精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确定嫦娥三号着陆器的着陆点是圆满完成嫦娥三号任务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开展后续科学探测任务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嫦娥三号着陆器降落相机获取的降落影像与嫦娥二号获取的着陆区高分辨率DOM影像进行联合处理,利用SIFT特征匹配、图像单应变换和立体视觉测量等技术,实现了嫦娥三号着陆器着陆点的高精度定位,该定位结果为遥操作系统对巡视探测器实施高效可靠的任务规划和指导科学目标探测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4.
楚月 《科学之友》2006,(5):39-39
据悉,我国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上的“相机”——主载荷“光学成像探测系统”已研制完成,并交付国家探月工程应用系统总体部。它将搭乘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飞行38万km后到达月球上空,为我国拍下第一张“月球标准照”。  相似文献   

5.
正在经历了3年半的旅行之后,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飞抵目标小行星"龙宫"。该探测器将于2018年晚些时候在这颗小行星的表面释放着陆器,并于2020年将珍贵的样本带回地球上的实验室,在此之前,它已经为行星科学家提供了针对此类神秘小行星的近距离观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发布了一些距离"龙宫"约300 km拍摄的模糊图像。这是一颗普通但很少被研究的小行星,它看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嫦娥二号"卫星自2010年10月发射以来,经过长途奔月、近月制动、绕月飞行、降轨控制等多个关键环节,在距地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由于卫星燃料充足,科学家决定在2011年6月16日左右,让"嫦娥二号"卫星离开月球,飞向150万千米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继续进行探测。然后,它又从700万千米处以每秒10.73千米的相对速度,与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身而过,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人类第一次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经过约38万km、26天的漫长飞行,1月3日,嫦娥四号进入距月面15km的落月准备轨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内,随着现场工作人员一声令下,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 km处开始实  相似文献   

8.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轨道确定和月面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CE-3)在月球正面虹湾以东地区登陆,这是我国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成功实施软着陆.CE-3采用X频段测距测速联合VLBI测量技术进行定轨定位工作,其中VLBI采用了ΔDOR测量技术,测量精度较CE-1/CE-2任务有很大提高.本文评估了CE-3地月转移段、环月段和动力落月段的定轨精度,分析了着陆器定位以及巡视器相对定位精度.分析结果表明环月100 km×100 km和100 km×15 km轨道确定精度分别约为20和30 m,精度比CE-2提高约50%,与同时期国外月球探测定轨精度相当.CE-3新增了动力落月段和月面工作段的定轨定位工作,本文利用运动学统计定轨方法确定了CE-3动力落月轨迹,综合分析落月轨迹确定精度优于100 m.利用统计定位方法确定了着陆器的在月固系的位置,以及巡视器相对于着陆器的相对位置,着陆器定位结果和LRO图像数据差异小于50 m,差分群时延数据巡视器相对定位精度在百米量级,而利用高精度的差分相时延数据,结合一定的数据处理策略,可以得到精度在米级的着陆器和巡视器相对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9.
嫦娥二号日地拉格朗日L2点探测轨道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伟仁  崔平远  乔栋  黄江川 《科学通报》2012,(21):1987-1991
嫦娥二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月球环绕轨道飞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飞行任务.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该任务的轨道设计问题,提出了高精度星历模型下日-地拉格朗日L2点附近Lissajous目标轨道的设计方案;针对复杂日-地-月系统动力学环境,基于非线性动力系统流形等理论,提出了日-地与地-月双三体系统下的低能量转移轨道方案.飞行试验结果证明了嫦娥二号日-地拉格朗日L2点探测轨道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一年间探测到的科学数据,已经获得多项成果。作为“嫦娥一号”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卫星也处在正样研制阶段.预计将在2011年前发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嫦娥一号"的月表形貌特征分析与自动提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嫦娥一号"CCD相机获得的遥感影像及其经三线阵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后的DEM数据(空间分辨率为500 m)进行了月表形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月球的平均高程为-742 m,最大高程点和最小高程点均位于月球的背面,其中前者位于Engel'gardt撞击坑东缘,后者位于Minkowski撞击坑的次级撞击坑内;月球表面相对平...  相似文献   

12.
嫦娥二号卫星轨道确定与测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二号卫星轨道为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送入地月转移入口点、近月点100km高度月球捕获型轨道.该类型轨道确定及精度评估是测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X波段测量技术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及精度评估是测定轨中要解决的另一关键问题.本文针对喷气卸载对转移轨道定轨的影响提出了截短观测弧段以提高轨道解算精度的定轨策略,提出了基于入轨轨道与地月转移第一次中途修正量的入轨点精度评估方法,以及基于渐进重叠弧段的近月捕获轨道精度评估方法,在摄动力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100km高环月工作轨道月球重力场模型选用策略.给出了深空相位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对X波段测距及DOR数据噪声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文中给出的定轨策略正确、可行,嫦娥二号卫星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测控下准确进入环月工作轨道;X波段测量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方法正确,测速及时延数据噪声降低70%以上,测轨实验数据精度有显著提高.X波段测轨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适用于后续深空探测.  相似文献   

13.
        探月行动自阿波罗登月计划以来经历几次起落,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对月球的开发是人类以后将会面临的共同课题。各国对月球的科学研究中,关于月球矿产资源的贫富、分布状况都获得了比较确实的信息,对于这些矿产资源的利用也已经开始了研究。但从冶金工程角度研究月球原位资源利用技术的工作还不多。利用月球自有矿产资源提取金属原料,可以有力保障月球开发过程中的基础建设项目,加快月球开发的速度。通过对月球资源和能源的考察,以月表主要矿物钛铁矿为例,总结了适用于月球环境的冶金方法,并探讨月球冶金工业的建设原则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杨蔚 《自然杂志》2022,44(5):329-338
 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是中国深空探测的重要里程碑,并开启了中国月球科学研究的新篇章。嫦娥 五号着陆在月球风暴洋北部,位于月球最年轻的月海玄武岩单元之一。遥感探测显示该地区具有独特的化学组成,如中等TiO2含量和高Th含量。科学家利用先进的实验分析技术研究嫦娥五号月壤中的玄武岩颗粒,发现其形成于20亿年前的火山活动,比阿波罗号样品和月球陨石限定的月球火山活动结束时间晚8亿年。此年轻火山活动的诱发机制仍不清楚,但是有两个主流假说,即富克里普物质提供了额外热量导致月幔熔融或富水源区降低了熔点,可以被排除。新样品带来新发现,新发现催生新理论。月球长时间火山活动之谜仍未解开,新的理论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15.
深部碳循环:来自火成碳酸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焰 《自然杂志》2012,34(4):201-207
全球碳循环研究对于理解现今及未来大气圈CO2浓度及其变化趋势至关重要。传统的碳循环研究多侧重于探讨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地球表层之间的循环过程,基本不讨论地球内部圈层碳元素地球化学的行为与循环,现在发现传统的研究方式已很难深刻认识大气圈CO2浓度变化的规律。探讨地球内部与表层碳元素双向交换过程的深部碳循环研究应运而生,成为当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主要方向。火成碳酸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所组成,是地球内部碳元素含量最高的岩石,因而成为深部碳循环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当前的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火成碳酸岩中的碳来自大气圈的CO2,是再循环的碳。地表附近消耗大气CO2所新生成的沉积碳酸盐岩借助板块深俯冲作用被带入地球内部,在(超)高温和含水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碳酸岩浆,后者再上侵形成火成碳酸岩,或者直接喷发至地表,碳元素又重返地球表层。因此,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主导碳元素在地球表层与内部的循环过程,进而控制大气圈CO2浓度长周期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12,34(2):88-95
金星是地球的近邻“姐妹行星”,它们的大小和质量相当。早先曾推想金星有类似于地球的生机环境,甚至存在生物。但近半个世纪的探测表明,金星是跟地球差异甚多的神秘奇特世界。例如,金星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逆向自转),且特缓慢,金星的一昼夜相当于116.75(地球)日,不到两昼夜就度过一金星年--“度日(昼夜)如年”;它被浓密的大气和云层笼罩,难见表面的“庐山真面貌”,表面气压达93 bar(1 bar=100 kPa),强烈的温室效应使表面气温达467 ℃,酷热而干燥的环境显然不会存在生物;60%表面高程差不超过500 m,仅5%表面高出2 km;跟有古老而严重陨击的月球和水星不同,金星整个表面似乎都是地质上年轻的,陨击坑少,而火山地貌占主导,平均年龄可能不超过5亿年,几乎90%的表面是固结的玄武岩浆,到处有熔岩流和各种火山,断裂和断层交割景观,但没有地球那样的板块构造特征,也没有海洋和河流。金星的很多秘密还需要进一步探测研究。  相似文献   

17.
樊菁 《科学通报》2012,(7):506-509
提出一种新的巡航飞行方式,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方向上,利用离心力,辅之火箭推力,平衡重力,以保持飞行高度;在地球表面的平行方向上,依靠助推段获得的速度,惯性前进.这种飞行方式适合于高空稀薄气体环境,可将高超声速巡航飞行高度从传统的30km附近拓展到100km附近.  相似文献   

18.
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研究AsH2自由基:Ã2A1(000)−X~2B1(0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锋  秦成兵  张群  陈旸 《科学通报》2009,54(20):3190-3197
采用光腔衰荡光谱(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 CRDS)技术在19870~20250 cm−1能量范围内研究了AsH2自由基 Ã2A1(000)−X~2B1(000)带的高灵敏高分辨吸收光谱. AsH2自由基由AsH3/Ar混合气脉冲直流放电产生. 通过对K′a≤ 5,N′≤ 10的777根谱线进行了转动标识和最小二乘拟合, 获得了精确的激发态光谱常数和转动项值. 其中转动项值和部分高阶光谱常数均为首次得到. 通过分析发现部分K′a≤ 4的转动能级和全部K′a≤ 5的能级受到了扰动, 扰动很可能来自于基态的高振动激发态.  相似文献   

19.
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揭示海原断裂带微地貌的精细结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第四纪地貌体的位错精确测量是活动断裂研究的基础, 提高地形数据的分辨率是关键. 激光雷达三维扫描(LiDAR)是一种快速获取高精度地形数据的先进有效方法. 在我国一条标志性的大型活动断裂——海原断裂带上成功开展了机载激光雷达扫描, 覆盖128 km的区段, 获取了高密度的激光点云数据和达0.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实现了对海原断裂带的微地貌形态和断层几何的高清晰度三维再现. 高密度大范围的三维激光扫描促进断裂活动性和古地震复发规律的精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