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许多日本人的心目中,京都是最具有日本文化特征的城市。从恒武天皇迁都到1869年明治天皇去新都东京,京都历经风雨,是日本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都”。除去浓郁的历史氛围,京都还拥有一所世界级的高等学校——京都大学。建校100多年来,京都大学几乎囊括了日本乃至整个亚洲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在日本学生里,一直就有“进京都大学,拿个诺贝尔奖”的顺口溜。那么,京都大学的办学秘密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2.
京都奖简介     
郭晓强 《科学》2007,59(3):58-61
京都奖是日本的国际性大奖,负责颁发京都奖的是稻盛和夫基金会的建立者稻盛和夫。该奖始于1985年,每年颁发一次。在这短短20年间,京都奖已成为一项国际大奖,被称为“日本的诺贝尔奖”。京都奖在高额的颁奖金额和严格的获奖者筛选方面可以与诺贝尔奖相媲美,因此越来越得到国际上科学家、工程师以及艺术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1991年,苏联正式解体为若干个独立的国家,随之而来的工业崩溃减少了俄罗斯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帮助其很容易地就达到了《京都议定书》的气候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日本京都大学教授、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和日本京都大学副教授直树永田为美国《科学》杂志4月26日一期撰写的评论,其中一些观点值得我们借鉴。——编者今年5月将在东京举行亚洲最大的生物技术活动——国际生物技术展览会议。由于日本始终在生物和技术这两项  相似文献   

5.
今年12月7日.为期12天的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框架会议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而《京都议定书》框架内的5年碳减排计划又将于2012年到期。届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涉及全人类的气候变暖问题?美国并不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如果这次再采取不合作态度,哥本哈根会议就难以从其他国家得到建设性的承诺,这对气候灾难而言无疑会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6.
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曾担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49年他因提出关于核子力的“介子理论”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第一个获此项殊荣的日本人。1948年汤川秀树赴美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53年回国。日本政府为了表彰汤川秀树,在京都大学设立了基础物理学研究所,由他担任第一任所长。汤川秀树一生热爱中国文化,他认为中国文化对自己的物理学研究裨益良多。  相似文献   

7.
史瓦西的奇异解我初次耳闻“黑洞”这一词语,还是在京都大学学习期间,聆听汤川秀树教授主讲物理学通论课时的事。汤川先生说: “爱因斯坦,为了考虑扩充狭义相对论,终于想到必须引进黎曼几何学。他思索再三,结果导出一个引力场的方程。这是1916年的事。说起来,这个方程,过于玄妙,谁也无法理解,连爱氏本人也感到迷惘。”“在地球与太阳之间,有一个作用的引力场。引力大小按理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但是爱氏的方程解,却不是这样一些数值。这一来,问题就极棘手。可在人世间,毕竟不乏才智之士。居然解出了这个  相似文献   

8.
近来,全国各地医院接待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患者人数急剧上升。云南、山东和北京都出现了多起人因狂犬病致死的事件。在卫生部公布的2006年6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中,狂犬病的死亡人数排在其他传染病之前,  相似文献   

9.
博览群书的童年 1907年1月23日,汤川秀树出生于日本东京的一个书香之家,是地理学家小川琢治的第三个儿子,原名为小川秀树。后来成为医学家汤川玄洋的养子。与汤川玄洋的女儿结婚后,随妻子姓汤川。没有男孩的家庭招赘婿是日本的习俗。汤川秀树1岁那年,父亲辞去了东京地质局的工作,到京都大学担任地理学教授,于是举家迁往京都。汤川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京都这个古城里度过的。汤川秀树的父亲属于日本第一代的科学工作者,他既受过日本传统的武士道教育,也受过近代西方文明的熏陶。他酷爱日本壮丽的山川和绵延的海岸,对于地理学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大约在1868年,他曾赴欧洲学习和研究地理学。由于他长期的刻苦钻研,青年时代就成了日本地理学界的一位重要人物,刚过30岁就曾作为日本代表团中最年  相似文献   

10.
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公元1626年5月30日),在京都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爆炸——王恭厂大爆炸。它与3000年前印度"死丘"事件及1908年苏联的通古斯事件,被当代科学界称为世界三大爆炸之谜!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钟声终于敲响。从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至公元1000年是人类公元第一个千年;从公元1001年至2000年是第2个千年。为了欢庆第3个千年的光临,人们早已迫不及待了,因此在1999年除夕之夜就开始了全球性的狂欢庆贺活动,这有点像我们庆贺百岁虚数那样。然而要到2001年1月1日,人类才真正跨越划世纪和划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京都议定书》今年2月16日开始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签字国要逐渐减少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的工业废气。对此,俄罗斯总统经济顾问安德烈·伊拉里奥诺夫不久前在《共青团真理报》发表了题为《全球变暖是一个大神话》文章,不认同全球变暖的说法,现将其观点摘录如下。全球变暖会威胁人类吗?学者和政治家们对此各持己见。今年2月初在英国埃克塞特举行的研讨会上再次作出了的预测:如果与工业化之前相比,气温再提高2摄氏度,地球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1860年至2000年地球气温已上升0.6摄氏度)。预测会出现这种灾难的另一个标准是大气层二…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时间2015年3月6日,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器在经过历时7年半、行程49亿千米的飞行后,终于抵达谷神星,成为迄今为止第一艘环绕矮行星运行的飞行器。这是太空探测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北京时间2015年3月6日,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器(以下简称"黎明号")在经过历时7年半、行程49亿千米的飞行后,终于抵达谷神星,成为迄今为止第一艘环绕矮行星运行的飞行器,而且是环绕地球-月球系统外两个天体  相似文献   

14.
正大约50年前,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就想到了探测引力波的办法。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理论中所预测的无限小的时空涟漪。去年9月,关于引力波的预测终于梦想成真,1 000名物理学家通过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分别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和华盛顿州汉福德的两个巨大的探测器,终于在2015年9月检测到了引力波:十亿光年外两个巨大黑洞碰撞时产生的脉冲波辐射。周围同事们猜测,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5.
<正>经过两年的等待,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第二次运行。人们还记得,它的第一阶段运行便证实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因此有理由相信,它还会继续带来惊喜,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与此同时,利比里亚的埃博拉疫情宣告结束,标志着这个国家在经历了15个月的噩梦后终于迎来了新的开始。也许,重启的不仅仅是希望。  相似文献   

16.
环保十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政治领袖们关于气候变化的一切空话和无所作为,人们大概已经厌倦了吧?让我们看一下实际情况,11年前,关于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IPCC)发表了划时代的声明:“总的迹象表明,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有明显的影响。”9年前,全球首脑签订了制订发达国家在法律上承担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的协议——京都议定书。5年前,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不准备签署这份文件。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最终生效,美国和澳大利亚没有在议定书上签字。根据IPCC最近的估计,如果我们要使气候稳定并避免灾难性的后果,到2050年,必须削减60%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我们把…  相似文献   

17.
正自1988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议题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2015年末,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召开,由200多个缔约方达成的《巴黎协定》将成为2020年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纲领。这一协定实现了全球气候治理由争论到行动的转变,被认为是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比肩的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底。在飞行了14个小时后,我终于来到了距离北京万里之遥的澳大利亚南部城市墨尔本。从北半球寒冷的深秋过渡到南半球温暖的仲春.也从此开始了一次令我难忘终生的自然之旅。  相似文献   

19.
●自从首次预测希格斯粒子存在的50年以来,科学家终于宣布,世界上最期望已久的粒子终于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被检测到。在瑞士日内瓦附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礼堂内,充满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口哨声和欢呼  相似文献   

20.
胡德良 《世界科学》2007,(12):19-21
英国学者格温·普林斯(Gwyn Prins)和史蒂夫·雷纳(Steve Rayner)认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之后,对气候政策需要从根本上进行一次重新考虑,因为同样的政策就是再多也将不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