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金属铟为靶材,蓝宝石为衬底,氩和氮的混合气体为溅射气体,衬底温度为100℃,溅射功率为100 W,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分别制备了溅射压强为0.8、1.0、1.4 Pa的In N薄膜.利用XRD、SEM分析薄膜样品呈六方纤锌矿结构.使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的吸收谱,计算得到在溅射压强为0.8、1.0、1.4 Pa下制得的薄膜样品带隙分别为1.825、1.74、1.82 e V.结果表明溅射压强为1.0 Pa时,带隙值最小,结晶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吸光度读数不稳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实例提出了排除这一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工业生产中,常会有一些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特别是化学污染事故,速度快,而且危害相当严重,必须及时处理。如何解决突发性事故处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环境监测部门当前要考虑的重点。在环保监测的过程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方法,应用非常广泛。本文重点对环保监测中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付浩  华中 《松辽学刊》2013,(4):24-26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Fe掺杂ZnS的纳米线.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仪(EDS)、扫描电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Fe掺杂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共聚焦显微拉曼一荧光光谱仪(PL)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六角纤锌矿结构,Fe成功掺入ZnS晶格中,形成替位式掺杂.随着Fe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吸收峰出现蓝移且发光强度逐渐减弱.掺杂后的样品在室温下呈现了铁磁性.  相似文献   

5.
以硫脲为硫源,采用燃烧法制备了Zn05Cd0.5S∶Eu3+半导体材料.研究了Eu掺杂量对Zn0.5Cd0.5S∶Eu3+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形貌,固体漫反射以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掺杂量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其发光性能却有着显著地影响.当Eu掺杂量为3%时所制备的Zn0.5Cd0.5S∶Eu3+半导体材料的发光性能为最强.  相似文献   

6.
魏茂彬 《松辽学刊》2013,(4):99-100,103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过渡族金属Cu^2+、Mn^2+、Fe^2+掺杂ZnS纳米棒.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仪(EDX)、扫描电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研究过渡族金属离子(Cu^2+、Mn^2+、Fe^2+)掺杂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共聚焦显微拉曼一荧光光谱仪(PL)对样品的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六角纤锌矿结构,过渡族金属离子成功掺入到ZnS晶格中.另外,金属离子的引入对ZnS纳米棒的发光特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751及751G型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为200~1000mμ,可以测定各种物质紫外,可见及近红外区域的吸收光谱。正确使用仪器、掌握常见故障的维修,对于发挥仪器作用很有必要。该仪器的光学系统示意图如图1。场效应管微电流放大器电路方框图如图2。  相似文献   

8.
低能量PLD方法沉积的a—C薄膜结构及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低能量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在单晶硅片、石英玻璃片、载玻片等基底材料上分别沉积了一层碳膜、X射线衍射谱膜为非晶态,喇曼散射实验表明膜无明显类金刚石特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结果表明:膜在紫外、可见光区折射率低于石英、玻璃等材料,红外透过率谱显示膜在红外区有宽范围,显著增透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硫脲为硫源,采用燃烧法制备了Zn0.5Cd0.5S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硫脲加入量对Zn0.5Cd0.5S的结构、形貌、吸收光谱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硫脲的使用量对于制备样品的形貌没有明显的影响,它对于样品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有着显著地影响.当硫脲的使用量为4倍时所制备的Zn0.5Cd0.5S为六方与立方两种晶相的混合相,其对于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将偏最小二乘法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快速分析黑加仑色素的含量,讨论主成分数对PLS定量预测能力的影响,并对校正集样品和预测集样品中黑加仑色素含量进行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1.
苦丁茶多糖是一类重要的天然药物,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糖类化合物在较高温度下被硫酸作用脱水生成糠醛或糠醛衍生物,能与蒽酮缩合生成蓝绿色化合物。本研究将五指山苦丁茶叶分为四个等级,以无水葡萄糖(A·R)为标准品,硫酸-蒽酮法,用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620nm的最佳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对四个等级的苦丁茶多糖含量分别进行测定。得到四个等级的五指山苦丁茶中多糖含量分别为5.945℅、5.875℅、5.777℅和5.681℅。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苦丁茶多糖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四级品的多糖相对较低,但差别不大;建议在采摘苦丁茶时,同时采摘未脱落的老叶,以免脱落后成分损失而失去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使用TOC分析仪可快速测定有机污染物在吸附剂FeOOH/mmt表面的吸附量,并以分析纯苯酚作为目标物,通过不同吸附实验结果,对TOC分析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对比讨论,得到可靠性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测试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吸附剂表面苯酚的吸附量,相对于传统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TOC分析法具有操作简便、误差较小等优势,适合研究实验教学中单一有机污染物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出偶氮苯掺杂硅酸盐聚合物薄膜,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能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固体核磁、热重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由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可知,聚合物薄膜的最大吸收峰在484 nm处,相对于偶氮苯分子在473 nm出现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了明显的红移,说明偶氮苯分子在硅酸盐层间发生了聚集现象,进而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四水硝酸镉和巯基乙酸为原料,在乙二胺为溶剂的高压反应釜中150℃反应12h合成了由纳米线组成的片状硫化镉纳米结构。同时,研究溶剂和硫源对硫化镉纳米结构的形貌和尺寸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对硫化镉纳米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污水、废水中有机物高效降解问题,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与浸泡法制备AAO/Ag NPs/TiO_2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不同条件样品对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特性,分析产生高效降解特性的物理机制.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160min时,相同浓度TiO_2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为63%,而制备的AAO/Ag NPs/TiO_2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率达到93%以上,热催化与吸附各占29.8%和10.3%,降解速率比TiO_2快2~4倍.AAO/Ag NPs/TiO_2复合材料显著提高TiO_2降解能力且循环使用后依旧表现优异降解效果,在降解废水有机物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景况.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良CTAB法和SDS法提取椰子基因组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光光度计进行紫外检测.结果表明使用改良的CTAB法较SDS法抽提椰子属植物中总DNA纯度和含量要高,适合分子生物学操作的要求,为后续椰子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静瑜  高岩 《河南科技》2013,(7):194-195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ZnO纳米片,通过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镜(SEM)、光致发光(PL)和吸收光谱(ABS)研究了不同温度ZnO的微结构和光学性质。X射线衍射的结果表明实验样品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样品具有纳米片状结构,随温度升高,纳米片逐渐团聚为纳米球。在光致发光光谱中观察到两个峰,一个是中心波长位于380nm附近窄且强的紫外发光峰,另一个是520nm附近弱而宽的可见发光峰,结果表明温度为110℃时表面缺陷最少。紫外可见吸收谱给出了样品在110℃时,结晶性更好,紫外吸收更强。  相似文献   

18.
<正> 对于多组分混合物的定量分析,用一般的分光光度法不仅计算麻烦,测定误差也较大。当试样的待测组分与其它组分完全重迭时,或背景吸收的试样以及混浊试样等的测定,一般的分光光度法更无能为力。近年来出现的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大大地提高了测试灵敏度和选择性,然而造价昂贵的双波长分光光度计至今在我国还未能推广使用。国内曾有人用两台72型分光光度计组装进行双波长分光光度测定,解决了一些单波长分光光度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两台72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氯化锌和乙醇胺混合溶液,在95℃水热反应2h合成了花状ZnO微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花状ZnO微晶为纤锌矿结构,它是由长度约为2.5μn,直径约为90nm的单晶ZnO纳米棒自组装构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生长机制。紫外可见光谱表明,该ZnO微晶在375nm附近有尖锐的吸收边。  相似文献   

20.
以尿素为原料,采用管式炉高温加热的方法制备出片层状石墨相氮化碳(g-C3N4)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样品在模拟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制备出的g-C3N4纳米材料不仅具有高效率的光催化活性,还兼具有对有机染料的高效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