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科学史上,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在灵感的触发下成功的。1876年,门捷列夫为了找到当时已发现的36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苦苦深思。他把突破口放在元素的原子量上,但当时在这36个元素中,还隔着尚未发现的元素,因此,困难也就更大。他做了63张卡片,在每张纸卡片上写下了已知元素的名称、主要性质以及原子量。他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排列这些卡片希望能够发现一条控制所有物质的简单法则。一天晚上,他伏案睡着了,他梦见了卡片自动地组  相似文献   

2.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探求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研究和思考了很长的时间,他把一切都想好了,就是排不出周期表来。为此他连续三天三夜坐在桌前苦苦思索,试图将自己的成果制成周期表,可是没有成功。大概是太劳累的原故,他便倒在桌旁呼呼大睡,想不到睡梦中各种元素在表中都按它们应占的位置排好了。一觉醒来,门捷列夫立即将梦中得到的周期表写在一张小纸  相似文献   

3.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以后,曾科学地预言未知元素达15种以上.因此,根据周期律的法则,他把尚未发现的元素都留下"空格",如同一位天才建筑师,门捷列夫在建造这座"元素大楼"时,已为未来的客人预备了一个又一个房间.  相似文献   

4.
刘钝 《自然杂志》2019,41(4):294-298
1869年门捷列夫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除了把当时所知的全部63种元素按原子量大小分组(族)排列外,还在表中留下一些空位,预言了与硼、铝、硅类似的元素的存在及其性质。随后的20多年内,这些空位相继被新发现的元素填补。1877年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听到了门捷列夫的预言与元素镓的发现这一故事,联想到发现海王星的经过,由衷感叹西方科学的精致与功效。  相似文献   

5.
历史     
02.081834年2月8日,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出生于俄国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市。1869年3月,他在题为《元素性质与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包括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还留有4个空位。两年后他发表了更精确、更系统的元素周期表。在门捷列夫的重要工作之前,虽然科学家不断发现新元素,但是对元素的性质和彼此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6.
超重元素     
张志尧 《科学通报》1973,18(6):241-241
一、前言 1869—1871年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律的时候,人们只发现了63个元素。门捷列夫根据周期律排成了一张由九十几个元素组成的周期表,把第92号元素铀排在已知元素的最末一个。表中留出29个“空位”,并预言了这些尚未发现元素的性质。这一预言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所证实。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评价门捷列夫关于元素周期律预言指导发现新元素的科学意义时指出,门捷列夫“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7.
“门捷列夫……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与莱维利叶推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一事媲美.”这是恩格斯对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所作的评价.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经过后人的不断发展而更臻于完善.今天,我们学习化学,研究化学时,元素周期律仍然具有指南作用.  相似文献   

8.
俄国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为探求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研究和思考了二十年的时间,却未取得突破,但他对此研究仍然如痴如醉。曾有一次,他的友人来看望他时,见到他在办公室中走来走去,紧皱双眉,桌上还铺满了卡片。原来门捷列夫为了研究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已经几天没出办公室了。他尝试了各种可能的表格形式都不成功,但是他并不气馁。有一次,他连续三天三夜坐在办公桌旁苦苦思索,试图将自己的成果制成周期表,可是没有成功。大概是太劳累的缘故,门捷列夫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突然他被惊醒,因为他梦见了一张清晰的元素周期表,他急忙把梦中的那张表画了下来。门  相似文献   

9.
稀有金属     
钟焕邦 《科学通报》1958,3(5):134-134
在已发现的101种元素中,除16种非金属元素(内有一人造元素砹)和6种稀有气体外,其他均为金属元素。在79种金属元素中约有三分之二属稀有金属,其中有12种人造放射性金属元素(锝、钷、钫和九种超铀元素)。稀有金属这名词首先是由苏联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来的。当时他认为,这样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不多,用途不广。但在19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的进展,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有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有些元素以前被认为是稀少的,而现在不再是稀  相似文献   

10.
金刚石和石墨本出一源.化学向人们揭示了它们的共同元素--碳,导致差异的是不同原子的排列,以及它们的互化.  相似文献   

11.
谜语一:一非地图二非画,教室寝室处处挂,衣食住行可容下,理化地质皆赖它。(谜底为:周期表) 谜语二:金屋。(谜底为:镓) 1876年5月,法国科学院公布了布瓦博德朗在闪锌矿(Zns)中发现了镓(Ga),同时并测得了一些数据。没几日,布瓦博德朗收到来自俄罗斯门捷列夫的贺信,内容除表示祝贺发现镓元素外,特别指出镓的密度4.7有误,而应在5.9-6.0。后布氏认真重测为5.94。仅这一项就足令布氏对门捷列夫佩服得“五体投地”。镓被门氏称为“类铝”元素,1869年他排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就让镓的位置空着,而且预测的一些数据,与布氏实测的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2.
正将数十种元素规整到一张周期表,这不仅仅是某个时间点某个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而是自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提出元素周期表框架后,一代代科学家前赴后继投入到元素分类、预测、对新发现物质的特性阐述等工作的努力结果。在19世纪中叶,稀有气体、放射性、同位素、亚原子粒子和量子力学都还属于未知事物。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康拉德·劳伦兹曾经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灰腿鹅生的蛋分作两组孵化。第一组蛋由母鹅孵育,孵出的幼鹅理所当然地和母鹅生活在一起。第二组蛋在人工孵化器里孵化,幼鹅出生后也不让它们看见母鹅,而是让它们最先看到劳伦兹本人。结果,劳伦兹被幼鹅当作母亲而形影不离地追随。如果把两群小鹅放在一起,用一个箱子将它们扣住,过一会儿再把箱子提起,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相似文献   

14.
直到现在,在人类的实际活动中应用的有机化合物,主要都是由碳、氢、氧、氮,以及比较少的氮、硫和磷组成的,也就是由目前门捷列夫周期系中的101种元素中的4—7种元素组成的。上述的前四种元素,在形成天然有机物质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叫作有机原。  相似文献   

15.
郑海飞 《科学通报》1994,39(3):246-246
元素丰度模式是稀土丰度模式的推广应用,少数研究者曾采用该方法研究玄武岩源区的化学不均一性,但其元素的排列顺序是根据洋中脊玄武岩标准化元素丰度型式确定的.显然,如果元素的排列与实际分配系数大小顺序不一致,则其可靠性就值得怀疑.本文提出的方法是,首先对源岩-熔体之间的总分配系数进行相对大小的估算,并以此作为元素排列顺序的依据.与以往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更可靠地反映地幔源区的元素丰度特征.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一天,你足不出户,便能遨游银河、俯瞰宇宙、排列原子、洞悉基因的话,你定会认为这是梦中之旅。然而就在现在,虚拟现实技术正在使我们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史上的任何一项新的理论和发现,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一百多年前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发表以后,对化学的发展起了革命性的作用。不仅解释了已知元素的化学性质,而且预言了许多新元素,最终把科学家引向创造人造元素的道路。这是《周期表通向人造元素的曲折道路》向读者所介绍的这一情况。《边缘化学》和《化学的激光革命》向读者介绍了化学的新进展以及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相结合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64年,美国布鲁克海文国立实验室的一个小组宣布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基本粒子——Ω~-粒子。这个粒子正是1962年盖尔曼(Murray Gell-Mann)根据他所提出的八重法模型所预言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吻合得这样好,轰动了整个物理学界。这使人们不禁回忆起上一世纪门捷列夫根据周期表成功地预言新元素的情景,在周期表的背后不正隐藏着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奥秘吗?而今,Ω~-粒子的发现使人类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战斗进入了更深的一个层次,新的一页又揭开了。  相似文献   

19.
恼人的哭泣     
尽管没有外界的寻衅,孩子仍是频繁地哭泣,请注意,有时候孩子的目的是要引起大人的注意: 切莫纵容! 当一个孩子哭泣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在想出一切办法哄他。一会儿给他讲故事,一会儿拿出玩具给他玩,要不再拿来糖果给他吃。……孩子呢?却仍在没完没了地哭,终于大人们烦感起来,冲着孩子大声地吼叫,结果仍是无效。的确,若要制止孩子哭泣,就要想出一点儿办法来。 让我们花一点时间仔细地观察  相似文献   

20.
<正>被誉为“航空航天之芯”的铼,是一种比稀土还稀有的稀散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矿产资源。为了保障我国航空、航天及军事等领域关键原料的安全、争抢技术领先和确保长远发展,有必要深入开展铼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并做好铼资源的战略储备。铼元素的发现1869年,门捷列夫在刚刚发布的元素周期表中预言了这一元素的存在,当时第七族还只有一个元素——锰。由于铼在地壳中的含量实在是太低了,而且缺少单独的矿藏,通常与其他金属伴生,难以开采和获取,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一直到1925年,德国学者沃尔特·诺达克(Walter Noddack)、伊达·诺达克(Ida Noddack)、奥托·伯格(Otto Berg)才从矿石中探测到这种元素,并从660 kg辉钼矿中提取了1 g铼,成为最后一个被发现的拥有稳定同位素的元素。1950年左右,苏联和美国先后实现了铼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