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严隽薇,女,1946年3月出生,上海市人,汉族。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在化工厂当过工人,后任化工过程控制技术员6年。198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控制与应用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6月至12月在瑞士铝业公司进行高访。现任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1997~1999年享受上海市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上海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  相似文献   

2.
陈礼璠,1939年8月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1962年7月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系后留校任教。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汽车工程系系主任,同济大学汽车设计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汽车设计与制造”学科带头人,上海汽车工  相似文献   

3.
晏克非 ,男 ,1 943年 1 0月生 ,湖南浏阳人 ,汉族。 1 96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路桥工程系。 1 968~ 1 978年在山西省太原交通局任技术员 ,1 979年到同济人学分校工作 ,历任副系主任、城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1 989年评为副教授 ,1 994年评为教授 ,1 997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交通工程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与运输》杂志副主编。晏克非教授长期从事交通规划与交通工程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与设计工作 ,曾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和上海市及其它省市…  相似文献   

4.
李镜培,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江西信丰人。1983年、1986年和1990年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和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土动力学研究室主任、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研室主任等职,现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基基础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岩土工程耐久性与灾害防治研究室主任;兼任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地区负责人,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可靠度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5.
施惠生,男,1953年2月生,上海崇明人。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硕士学位,并分配到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助教,1987年晋升为讲师;199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其问1996年曾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任访问教授。现任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材料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研究所所长。兼任《硅酸盐学报》、《建筑材料学报》、《水泥》、《建材技术与应用》等学术刊物编委,上海市水泥协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6.
李国建 ,男 ,1 938年生 ,江苏省泰兴人。 1 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 ,毕业后留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任教 ,1 976年调入同济大学 ,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 98l~ 1 983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资源化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 ,1 984年以来先后曾任同济大学环境监测教研室主任、环境系副系主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同济大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中国环境科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委员、上海市环境卫生工程协会常务委员、上海市…  相似文献   

7.
博士生导师高大钊教授简介高大创,1935年引!生,浙江平湖人。195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本科,留校后历任上力学与基础工程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同济大学科学研究处处长、同济大学科技咨询部主任、同济大学科学技术开发公司副董...  相似文献   

8.
练松良 ,男 ,1 95 6年 5月生 ,浙江象山人。 1 982年 2月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铁道工程本科专业 ,同年考取上海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研究生 ,1 984年 8月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历任上海铁道大学讲师、副教授 ,1 997年晋升为教授 ,现任同济大学铁道建筑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铁道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委员。1 997年 5月至 1 998年 5月在加拿大科学院地面运输技术研究中心进修一年。 1 991年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长期从事铁道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是现代运输条件下轨道结构的研究。主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机械行业的零部件设计中 ,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计算机铺助设计是计算机参与设计过程的一种技术 ,简称CAD (ComputerAidedDesign)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的快速性、准确性、并和设计人员的逻辑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结合起来 ,从而减轻设计人员的体力劳动 ,把人们从繁锁而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 ,并加速了设计过程 ,提高了设计质量。如果能够熟练掌握CAD二次开发技术 ,再结合有些课程的教学特点 ,那么 ,将CAD二次开发技术广泛应用于有些课程的教学当中是完全有可能的。下面我举例说明CAD二次开发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几个方面。1 CAD二次开发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借助CAD二次开发技术 ,将计算机绘图和机械制图紧密相结合 ,使机械制图课完全取消手工仪器图 ,从而最终实现设计制图甩图板已经成为现实 ,如由大连理工大学微电子中心开发成功的“工程制图智能电子习题集软件”就是CAD二次开发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典型应用。工程制图智能电子习题集软件系统是一个面向机械制图的人机协同教学的智能型CAI系统 ,结合工程制图教学特点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智能批改 ,三维真实感显示 ,...  相似文献   

10.
系统化的机械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SCAD)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系统化的工程设计方法与CAD技术相结合,提出系统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SCAD)方法。并研究了SCAD所包含的四个阶段-计算机辅助产品规划(CAPRP)、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ACD)、计算机辅助具体化设计(CAED)和计算机辅助详细设计(CADD)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了SCAD技术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顾牡 ,男 ,1 961年 9月生 ,上海市人。 1 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 ,获理学博士学位。 1 996年晋升为教授 ,1 998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同济大学助研、副教授 ,先后多次赴加拿大Univ·ofManitoba和美国MichiganTech .Univ .开展合作研究。现任同济大学教授、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兼物理系主任、上海市核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会员和教育委员会委员兼高工分委会副主任委员、《物理与工程》和《物理通报》杂志编委。顾牡教授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施宪法 ,男 ,1 94 2年 2月生 ,汉族 ,浙江绍兴人 ,中共党员 ,同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学报》编委 ,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工科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上海化学化工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1 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 ,1 966年复旦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1 980年起在同济大学任教至今 ,曾任化学系主任。先后为本科及硕士生主讲普通化学、无机化学、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等基础课和专业课。主编《普通化学》、《化学原理及应用基础》第四分册。 1 995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先…  相似文献   

13.
1.工作和进展杭州市对CAD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十分重视,依靠企事业单位主体的努力和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在机械、纺织(包括印染和服装)、建筑CAD应用方面起步较早,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特别是自我市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全国CAD应用工程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列为全国CAD应用工程重点推广应用地区以来,为我市全面推广CAD技术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在浙江省科委的支持和指导下,杭州市科委和有关部门从我市市情出发,将CAD技术应用工程列入产业升级工程的重要内容,根据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产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公路设计部门已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公路设计,文章以线段连接、汉字标注等为例讨论了如何利用C语言和ADS生成图形。基于AutoCAD平台,用AutoLisp 语言进行了AutoCAD的二次开发,讨论了建立线段连接作图命令集和AutoCAD下实现多种汉字标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用这些方法能提高工程作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之意.CAD技术的推广应用是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CAD技术自6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明以发来,以锐不可挡的趋势在全世界迅猛发展,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CAD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CAD在电子线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更为突出,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开发的电子线路CAD──SPICE系统以来,电子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三十年的应用表明,与其它线路CAD工作站相比,SPICE系统仍保持它的先进地位.  相似文献   

16.
微电子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I(计算机辅助教学)FOR WINDOWS PC交互系统的开发成功,对微电子CAD技术的推广应用及高等学校的教学应用等各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开发思路、功能结构及科研与教学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7.
武汉CAD技术应用蓬勃发展记者在武汉市政府电子信息办了解到,’94武汉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推广年活动历时数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充分发挥武汉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方面优势,促进企业进步,加速武汉经济发展,武汉市政府和市政...  相似文献   

18.
赵洪伦 ,男 ,1 947年 8月生 ,上海市嘉定人。 1 96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本科 )。 1 970年 8月至 1 979年 8月在贵州凯里水轮机厂担任技术员工作。 1 979年 9月至 1 981年 1 2月就读于上海铁道学院机车车辆专业 ,获工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留校任教。 1 990年 4月至 1 991年 1 0月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和皇后大学进修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回国以后任上海铁道学院和上海铁道大学副教授和教授。现任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兼机车车辆工程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兼任《同济大学学报》编委 ,我国铁路特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19.
结合计算机绘图的实践,论述了AutoCAD软件的特点和提高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图质量及速度的几个关键问题,对AutoCAD的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2月,在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工程类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中,韶关大学机电系的郧建国、蔡小梦副教授与王锦红、罗昕等老师,分别参加了《机械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基础》、《CAD/CAM技术》、《模具制造》等教材的编写,其中郧建国副教授任《机械制造工程》主编。郧建国等参加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工程类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