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黄土高原的问题举世瞩目。它的地貌侵蚀和水土流失是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指出植被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要素,且对水土流失与地貌侵蚀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不断深化植被建设、地貌发育与土壤侵蚀理论的研究,为探索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水土保持治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晖 《定西科技》2009,(2):38-39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陇西县宏齐项目区位于甘肃省陇西县北部,系黄河流域渭河水系的二级支流,行政区域包括马河、通安驿、宏伟和权家湾4个乡镇的27个行政村,流域总面积409.77km2,水土流失面积393.08km2。项目区为梁立陵沟壑地貌,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黄土高原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黄土高原地貌与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黄土层下6种不同类型的基底地形,其上黄土层厚度与黄土地貌的空间差异均与基底地形的类型有关.根据黄土高原的地貌结构与成因,结合晋陕峡谷区新生代晚期地壳平均抬升速度的讨论,论证了黄土高原在成因类型上完全不同于剥蚀高原、构造高原、熔岩高原等各种高原类型,它是一种独特类型的叠加高原.正因为其类型的独特性,黄土高原在周缘特征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上,均有别于其他任何类型的高原,也使它成为水土流失量和速度最大的高原.  相似文献   

4.
陇中地区,黄土广泛发育,其分布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95%以上,厚度最大可达200余米,地表层被径流水侵蚀切割,地貌形态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黄土残源次之。统观全区,其地形破碎,沟谷纵横,沟深坡陡,这均为水土流失所致。本文仅就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质问题,概述其形成条件、主要侵蚀方式及其预防措施。1 水土流失的形成条件 水土流失即水与土在各种自然条件影响下,黄土被水侵蚀,从而破坏耕地和各种水利工程设施,造成地力贫瘠或减弱抗旱能力。而水土流失的形成直接受地层岩性和水文气象条件所限制,同时也受到地形结构、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陕西汉中盆地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着重提出加速汉中盆地低山丘陵区的水利化建设,突出解决干旱与中低产田的治理问题;同时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坡,恢复自然植被,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也是该地农业上新台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从水资源、黑风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个方面阐述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指出气候、水资源过量开发、人口快速增长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只有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增长,才能保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应用R S飞GIS技术及水土流失定量数学模型对该市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分布等进行了分析,从地貌、气候、植被飞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工程与城市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南京市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分析其特点,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和加强水土保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资源,黑风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个方面阐述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指出气候,水资源过量开发,人口快速增长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只有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增长,才能保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坝系农业—治黄之本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治黄的根本任务现代黄土高原的科学研究表明,黄土高原的大范围、高强度的水土流失以自然侵蚀为主,人为加速侵蚀只起次要作用,而且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受控于自然地质地貌过程,在未来的几十万年内强度不会减弱。大规模水土流失这种地貌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构成了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两个主要限制因子,造成了当地贫穷落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24个具有年代控制的全新世剖面的孢粉记录后,得出以下主要认识:一是孢粉资料揭示出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的全新世植被类型存在差异,在基岩山地和河谷地带全新世曾发育有森林植被,而黄土塬面上和黄土/沙漠过渡地带全新世植被以草原为主,未见森林植被.二是考虑到年代误差范围,尽管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单元的全新世植被类型不同,但植被变化反映的环境演化格局基本一致,即早全新世黄土高原气候较干燥,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气候又开始变干.  相似文献   

11.
论陕西黄土高原地貌的景观美学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陕西黄土高原地貌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提出了陕西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空间组合结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美学特征分析,认为应充分挖掘其旅游潜力,强化宣传,将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组合推出,打造黄土高原地貌旅游品牌,丰富和深化陕北旅游的内容和内涵.  相似文献   

12.
荣海 《大自然》2014,(2):41-42
广袤的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偏北,是全球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具有独特的千沟万壑地貌特征。这里气候干旱、风沙较大、植被稀疏,但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和铁杆蒿却是当地很常见的两种植物,对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属于当地优势种。它们如何适应黄土高原干旱的气候呢?让我们通过试验,从种子繁殖的角度细细解读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北方有一个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它西起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北接长城,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土厚50-180米。这里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很严重。然而,黄土高原地区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在历史上曾经林木繁茂,山清水秀,后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强,这里才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大量的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灾害频繁、  相似文献   

14.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关系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地貌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气候环境变化作为一个活跃因子 ,正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着重大变化 ,当前的生态危机正是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实施全新、全面调整的警告。一、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陕北黄土高原的演变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典型案例 ,其生态环境演变与恶化的趋势 ,实质是众多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子又与开发西部落后的经济互为因果 ,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见图1)。图1陕北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地貌环境变化集成框图德国研究复杂系统的著名专家…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芳 《山西科技》2007,(2):139-140
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以因害设防、因地制宜为原则,根据不同地形、地貌,总结了许多关键技术和基本治理模式,用来提高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6.
植被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作为该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其发生、发展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土流失防治的效益与土壤水分的平衡.文章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刺槐生长模型方面所进行的一些研究,以期了解黄土高原刺槐生长模型的特点、进展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以米脂、洛川为代表的典型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的野外考察,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黄土披盖形式,地貌发育规律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明显表现于二者沟谷发育特点及发育规律上,导致沟谷延伸速度的显著不同,两地区水土流失形成主要受各自不同的地貌发育规律控制,均需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强水土流失期。  相似文献   

18.
武继腾 《科技信息》2012,(19):493-493
六盘山区,位于宁夏固原境内,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其大部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和风沙区。境内塬、梁、峁与川、台、沟相间,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俞向北雨量俞稀少,气候俞干燥,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十一五"期间,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生态建设力度上的加大,特别是通过"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工程的实施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使人们对发展的观念和生态建设问题的观念在根本上有了改观——发展问题与生态问题紧密相关,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9.
段耀峰 《甘肃科技》2001,17(2):59-60
陇中地区,黄土广泛发育,其分布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95%以上,厚度最大可达200余米,地表层被径流水侵蚀切割,地貌形态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黄土残源次之.统观全区,其地形破碎,沟谷纵横,沟深坡陡,这均为水土流失所致.本文仅就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质问题,概述其形成条件、主要侵蚀方式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西安半坡遗址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讨论最近10000年来的植被和环境,制定治理黄土高原及其水土流失的战略方针,预测未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方法 通过对西安半坡遗址大围沟剖面的地质调查、密集采样和孢粉分析,讨论该区植被的演替。结果 论证了全新世古气候环境的特征,总结了早、中、晚全新世在该区发育的植被及其所代表的气候环境。从该剖面17个样品中分析出了大量孢粉,做出了黄土地层的孢粉图式。据该剖面上孢粉组合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全新世的植被与相应的气候在时间上的演变与空间上的分布范围。结论 中全新世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温凉干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