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北老教育家车向忱身负国仇家恨,于抗日战争期间在陕西创办私立东北竞存学校,安辑东北流亡难童,立志要为抗战培养革命力量,为将来的建设培养人才。竞存学校的创办和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支持。在车向忱的带领下,东北竞存学校的学生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发初于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20世纪的前30年是中国电影学现实主义的萌芽时期。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学现实主义发展成熟,其主流风格体现为理性-社会现实主义,五六十年代则体现为理想-浪漫现实主义。“革”时期,思想-浪漫现实主义发展到极端,焦成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的合成,电影学现实主义断流。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精神复归,并走向多元。显然,作为中国影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探讨艺术和现实的关系,可以从侧面看出中国电影学的艺术审美变迁。  相似文献   

3.
只有王朔对旧历史进行一种不留情的颠覆,让历史理性起飞;张承志的价值理性才有充分的合理性。王朔是一个历史理性的持有,张承志则是一个价值理性的守护。两在表面上虽有冲突,但在最终却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王礼锡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的重要作家。由于种种原因,对王礼锡的研究非常欠缺。甚至被现代文学研究界长期遗忘。他的文学活动在30年代。由他发动的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倡导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直接促使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巨著《子夜》的诞生。他的诗歌创作,以来自现实的战争的声音,为古老的格律诗体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他自觉地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起来,献身于民族解放的革命事业,断然放弃旧体诗,转而投入新体系的抗战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沈从和张爱玲的小说在现代学史上独树一帜,其作品所表现的核心内容都是人性,所不同的是,前表现人性的美与善,后表现人性的丑与恶,且都把这些人性的表现推向了极致。本从作的出身,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方面入手,探讨沈从和张爱玲的作品在表现内容上的异同,从而揭示学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任何启蒙运动无法只靠热情维持着.如果说五·四狂飚正是由救国救民的启蒙热情推动起来的,那么随着逐渐平静下来,启蒙热情显然已无法独立承担起时代的命题.当1921年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出台时,其恢宏的西方文学介绍,冷静的文坛现状剖析,谨慎的古典作品再评估,再加上“实地观察、照实描写”的为人生派文学创作,将一股务实的理性精神之风吹进了启蒙热情沉寂的二十年代文坛.《小说月报》作为商务印书馆的老牌刊物,创刊于1910年8月,本来是王蕴章、恽铁樵主编的鸳鸯蝴蝶派阵地.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以“灌输文学常识,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并发表个人的创作”为宗旨,易帜为文学研究令的专门刊物,并由沈雁冰、郑振锋、徐调孚先后主编,叶圣陶曾于1927年6月至28年底郑氏旅欧期间代为主编.1932年终刊于“—·二八”战火,被誉为“二十年代第一刊”.  相似文献   

7.
文学创作的“陌生化”手法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无穷无尽的审美张力;陌生化使文学典型的欣赏活动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现象;陌生化使读者进入审美意境时看见更多的像外之像,读出更多的言外之意,听到更多的弦外之音;陌生化使受众在解读象征意象时得到多方面的艺术享受和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8.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从20世纪50年代发轫到90年代末的繁荣,呈现出曲线发展的轨迹。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新女性文学、政治文学与色情文学出现台湾文坛,曲线轨道的中轴是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从对传统女性美学的继承到对性别社会的审美反叛、再从对传统审美的解构到对女性美学的再度重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文学发展的明显线索,更能看到女性成为"人本体"和女性话语衍进的艰难历程。台湾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对当代文学美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王本朝教授的新著《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中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入手,将中国现代文学、知识分子、出版事业、新式教育等元素被有机地组合联系,试图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线索,为重现多元的历史语境,描述与阐释出版史提供崭新的思路。该著作所提出的“文学制度的现代化”、“制度化的文学写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提供了诸多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在论述西方现代派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特征以及主要成就与局限的基础上,郑重就西方现代派学对中国新时期学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小城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城文学(特别是小城小说)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并作出简要的评述,指出了研究中的某些不足及亟待开拓的空间。认为,现代小城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却因概念、内涵的模糊而被学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但近年来学界已开始关注小城文学(特别是小城小说)这一文学现象,在此方面的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并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12.
《圣经》作为基督教经典对世界文化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圣经》的汉译,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语言、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极其广泛。特别是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影响来看,汉译《圣经》既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又是现代文学家创作灵感的聚宝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走出古典是一场深刻的政治运动和思想变革。政治立场和学取向的关系,学的政治内容和其艺术属性的关系,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始终纠缠在整个运动之中。特殊的时代给学运动涂抹了丰富的色彩,激越的学进程踏着沉重的脚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呈现出多重形态。茅盾等左翼作家以其对都市社会的剖析,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和阶段的对立;老舍与京派作家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北平的传统气息,面对都市化的进程,他们无限地留恋和惋惜精神家园的丧失,也揭示了都市中的道德沦丧失和人性的坠落;海派作家描写了上海这一大市市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领地,写出了他们的孤独意识以及在都市文明挤压下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5.
文学活动之所以能够生成审美价值,是因为文学活动本身提供了审美活动发生的三个条件,或者说文学活动可以满足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三项原则——感性的原则,形式的原则,非利害(或距离)的原则。文学的审美价值形态主要有文学的美、文学的丑、文学的崇高、文学的悲剧性、文学的喜剧性等。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文学的审美价值属于"感性的认识",文学的非审美价值属于理性认识,它们在文学活动中既可能相互分离,又可能相互伴生、甚至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6.
略论曹禺悲剧意识的文化特质与审美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曹禺早期创作呈现出的悲剧意识的文化特质及其审美指向,说明了曹禺思考人的向度、力度和深度,分析他对人的沉思所达到了的哲学高度,并视之为感人至深的悲剧艺术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范围,同时又紧密联结成一个整体,但自近代以来,二者都在单线运动而使人类实践活动畸形发展。因此,在积极发展工具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人文精神(价值理性),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8.
谈论中国现代人本文学发展趋势这一话题,说实话我个人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因为从“五四”至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渴望接受西方人文精神的价值理念,但是他们对于西方人文哲学的主观认识,几乎又一直是处在一种混乱无序的茫然状态。所以“认同”与“误读”的二元对立矛盾,直接导致了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散文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对散文的性质,艺术特征的趋同性认识,其核心是人们的散文审美观和人们对散文功能的理解。散文作品是一定散文观念的产物。散文观念的嬗变决定性地影响着我国各时期的散文创作。本文拟对中国现代当代散文(文学性散文)观念的形成与嬗变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简要归纳,力图人理论的角度把握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脉络,检讨中国当代散文观念和散文理论的得失,并进而阐述自己对散文的本质,审美功能和艺术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审美现代性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界有学者把西方现代派文学反现代性、反理性、反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现代性视为普适性的标准,用以规范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文对这一现点提出异议。认为应当根据文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所形成的特有的审美关系,赋予中国当代文学以审美现代性的新内涵。就批判性的审美精神而言,中国当代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虽有共通性,但也存在基明显的异质性。无视这种异质性,势必导致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方向的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