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琼  徐国兴 《海峡科学》2007,(12):38-39
目的探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和选择性培养方法.方法将人视网膜通过剪碎、匀浆、过筛、胶原酶消化处理后,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和物理刮除等分离方法获得较纯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瓶中,并采用含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素的培养基促进内皮细胞贴壁生长,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成典型的铺路石样生长,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细胞纯度达98%以上.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易行,培养出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纯度高、生长状态良好,并可稳定传代,为视网膜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有效的模型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树鼩(Tupaia belangeri)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s),并对培养细胞进行初步鉴定, 为新型实验动物树鼩的应用研究提供体外模型。方法 无菌取幼龄树鼩胸主动脉,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胰蛋白酶、胶原酶连续消化法分别进行树鼩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分离,经完全培养液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抗Ⅷ因子抗体进行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结果 经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3 d有细胞贴壁,7 d后细胞从组织块中大量长出,15 d汇合为单层;酶消化法所得细胞12 h即贴壁,3~7 d生长较快,12 d汇合成单层,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状;两种方法分离所得原代细胞经体外培养传代,6代内,细胞生长均良好;利用血管内皮细胞标志分子Ⅷ因子进行免疫荧光鉴定后确定为阳性。结论 本研究采用简便的方法成功分离到了树鼩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获取胶原酶灌注法提取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有效方法.探讨内皮细胞培养过程中生长因子的添加浓度,并对内皮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鉴定.方法 采用血球计数法对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胶原酶浓度下提取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计数.同时采用MTT法探讨了生长因子(Endothe-lia Cells Growth Supplement,ECGS)的浓度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并用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法观察了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形态,Ⅷ因子免疫组化对获取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当提取时间为10~30 min时,随着时间的增加,内皮细胞的提取数量增加;当胶原酶的浓度为0.1%~0.3%时,消化的脐静脉内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加.ECGS的浓度为30μg/mL时,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种植4天后细胞进入平台期.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形态为"铺路石"状.Ⅷ因子免疫组化鉴定为阳性.结论 胶原酶灌注法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获取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可以为组织工程血管内皮化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血管生成抑制素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利用Hoest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发现血管生成抑制素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1.19 mg/L,并干扰内皮细胞的周期,出现G0/G1期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猪冠状动脉血平滑肌细胞(PCASMC)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酶联合消化法原代分离猪冠状动脉来源的CASMC,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台盼蓝法、绘制生长曲线法测定冠状动脉PCA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和生长特征.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3d后呈梭形生长,7~8d后生长迅速可传代;第2代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3~5d即可见典型"峰-谷"状生长;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胞浆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成活率为97.5%;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高效分离和培养PCASMC的方法,细胞均稳定地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为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在体外观察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种植到去细胞猪主动脉瓣上的生长情况.采用TritonX-100联合胰蛋白酶、核酸酶去除猪主动脉瓣膜细胞.从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后.将从外周血培养的EPC种植到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膜上,用HE、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种植效果.结果显示猪主动脉瓣内的细胞去除彻底,但纤维支架保存良好.人外周血培养出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示ac-LDL和UEA-1阳性,提示为内皮祖细胞,种植后行HE染色可见到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膜表面单层内皮细胞生长,并且表达von Willebrand因子和CD31.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猪冠状动脉血平滑肌细胞(PCASMC)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酶联合消化法原代分离猪冠状动脉来源的CASMC,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台盼蓝法、绘制生长曲线法测定冠状动脉PCA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和生长特征.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3d后呈梭形生长,7~8d后生长迅速可传代;第2代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3~5d即可见典型"峰-谷"状生长;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胞浆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成活率为97.5%;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高效分离和培养PCASMC的方法,细胞均稳定地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为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砷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浓度按氟化钠(Na F)0,600,900μmol/L与亚砷酸钠(Na As O2)0,0.1,1.0μmol/L配伍,染毒培养时间为48 h.光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析内皮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非染毒对照组及氟、砷低浓度组细胞生长良好,呈梭形和卵石形,氟、砷单独及联合高浓度组细胞生长状态较差,部分细胞呈圆形,有坏死;氟、砷单独及联合高浓度组细胞活性低于非染毒对照组及氟、砷低浓度组(P0.05);氟、砷单独及联合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高于非染毒对照组及氟、砷低浓度组(P0.05);同样,氟、砷单独及联合高浓度组细胞DNA损伤较非染毒对照组及氟、砷低浓度组严重(P0.05).结论氟、砷单独及联合作用可降低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引发细胞DNA损伤,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氟、砷对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及DNA损伤作用是血液、循环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能够获得高纯度成骨细胞的简便可靠的培养方法,为成骨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稳定的种子细胞来源。在常规培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建立了组织块漂浮培养法,从新生兔颅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形态,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矿化能力的检测。该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显示典型的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获得的成骨细胞纯度高、性状稳定、增殖能力强。说明组织块漂浮培养法是一种可行的培养方法,能够为成骨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小鼠嗅鞘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和免疫细胞化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分离新生小鼠嗅鞘细胞,综合运用差速贴壁法、阿糖胞苷抑制和丝裂原刺激等方法对其进行纯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体外培养的新生小鼠嗅鞘细胞主要为双极或三极细胞.纯化培养后其纯度可以达到88.7%以上,污染细胞中有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嗅鞘细胞呈P75和CNP免疫阳性,GFAP和Nestin阴性.结论:本研究对新生小鼠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特性提供了部分数据.但不同的取材时间,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嗅鞘细胞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的分离与培养。方法取BALB/c小鼠胚胎分离成纤维细胞,利用体外培养体系,对MEF的生长形态进行观察,并对传代细胞培养液、胚胎胎龄、胰蛋白酶浓度进行筛选。结果 MEF在体外为贴壁生长型细胞,第三、四、五代细胞纯度较高且增殖最为旺盛;添加血清的M199和DMEM均能较好的满足原代细胞的生长,两种培养液中细胞增殖的速度无明显差异;11.5~16.5d胎龄的小鼠胎儿MEF分离效果最好;0.1%胰蛋白酶消化MEF时间以8~11min为宜。结论通过对MEF分离培养影响因素的筛选,为MEF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血管组织工程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无菌分离大鼠主动脉,剪成约5 mm×2 mm的组织块,内膜朝下平铺于含Ⅰ型胶原酶的细胞培养皿中消化30 min,收集内皮细胞;其后,取出组织块继续内膜朝下置于另一培养皿中贴壁培养,直至细胞爬出并融合成单层.观察细胞形态,并分别对两种方式获得的传至第5代的细胞进行Ⅷ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在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工作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Ficoll、Precoll和Panning法分离和纯化人外周血DC,再加GM-CSF(100μg/mL)和IL-4(10μg/mL)诱生出大量树突状细胞,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培养到第3天的DC扫描电镜可见DC伸出的树突状突起,呈毛刺状.培养到第7天的DC扫描电镜可见细胞胞体体积变大.这些毛刺状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呈分叉的树突状胞质突起,某些突起形成薄片状结构,培养后的DC细胞呈S-100蛋白阳性染色.结论: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可以在体外大量培养.  相似文献   

14.
人羊膜上皮细胞由外胚层发育而来,属于成体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非致瘤性、不存在医学伦理道德限制等优点.研究目的:建立人羊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检测其向三胚层诱导分化培养潜能.在无菌条件下机械分离羊膜,使用胰蛋白酶分步消化法收集人羊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其细胞形态与生长规律;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RTPCR及三胚层定向诱导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成功从人羊膜中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羊膜上皮细胞内的角蛋白19呈阳性;RT-PCR鉴定干细胞标志基因REX1、Oct-4和Nanog,在mRNA水平均有表达;定向诱导条件下,人羊膜上皮细胞可向成脂、成神经和成肝样细胞分化.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可在体外分离培养,具有干细胞特性,可以定向诱导分化成内胚层、中胚层、和三胚层三个胚层组织与细胞.  相似文献   

15.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的方法,检测传代细胞的细胞周期,并分析部分细胞表型,对rMSCs进行初步的鉴定。方法: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rMSCs,传代扩增,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rMSCs,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周期显示90.16%P1代细胞处于G0/G1期,免疫组化结果为:CD44、CD29阳性、CD34阴性,说明培养的细胞即非造血干细胞,也非成纤维细胞。结论:本实验分离培养的细胞群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吻合,说明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rMSCs,细胞稳定表达CD44、CD29,是实用、可行的方法,所培养的细胞可用于细胞移植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研究子宫平滑肌细胞生理和病理的实验研究模型,试建立一种新的简易机械分离培养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方法。先采用机械分离方法分离子宫平滑肌,再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混合消化法消化,可获得90%以上具有正常代谢活性的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存活的细胞经倒置显微镜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原代培养3d后细胞贴壁生长,约2周后细胞汇合成片,所培养的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呈梭形和典型"峰-谷"样生长,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采用本法体外培养的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生长良好,纯度高,可用于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生理和病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探讨脱脂棉和尼龙毛分离纯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方法和特点,建立脱脂棉分离T细胞的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以脱脂棉和尼龙毛分离出T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纯度和回收率,台盼蓝检测细胞活力.脱脂棉分离T细胞的纯度、回收率和存活率虽然都略低于尼龙毛分离法,但两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脱脂棉分离T细胞是一种简易、快速、经济、纯度较高和基本上不损伤细胞活性的方法,除了可以代替尼龙毛用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也可作为开放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兔和牛角膜上皮、基质及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和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兔和牛角膜上皮、基质及内皮细胞等3种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和改进这3种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角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消化法分离培养兔和牛角膜上皮、内皮和基质细胞,观察细胞贴壁生长情况,同时对生长良好的原代细胞进行消化传代,进一步观察传代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结果:角膜上皮、内皮和基质细胞均在培养48~72h贴壁生长,培养6~9d能形成良好单层,细胞形态典型,进行多次传代后细胞仍维持原有形态和功能,获得的细胞能进行长期培养。结论:为兔和牛角膜上皮、内皮和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提供了简单高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并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删Ⅶc)体外稳定培养的方法。方法:以1%Ⅱ型胶原酶消化收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嘲加10%的胎牛血清进行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内皮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镜下呈典型的铺路石或者鹅卵石样排列,3~4d时生长最快。5d左右融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结论:酶消化法获得的原代血管内皮细胞有较高的存活率,可以作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20.
人胚肝细胞分离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优化培养人胚肝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胶原酶,胶原酶和pvp消化法分离人胚肝细胞,并比较3种方法对分离人胚肝细胞的效果。结果运用这三种方法均能成功地培养出原代肝细胞,并能够传代;但胶原酶和pvp消化法分离细胞效果最好,细胞贴壁生长能力强。三种消化方法其细胞存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胶原酶和pvp消化法、胶原酶消化法、胰蛋白酶和pvp消化法。结论人胚肝细胞的分离首选胶原酶和pvp消化法,使用该法在体外培养的人胚肝细胞生长良好,可用于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