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直销”两个字,让多少人为之疯狂。“白手起家”成为千万直销人奋斗的目标,但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对于创业者来说,直销路途上遇到的困难不是常人所能体会的,阻碍直销人前进的因素可能有资金,团队,合伙人,市场……然而这一切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直销人心中的那个结。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国家直销管理条例仅允许单层直销,明确禁止多层直销。这似乎让人觉得多层直销就是骗子架构,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不尽然。国际上许多国家,如美国,多层直销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真正是骗子架构的是“金字塔”,它与多层直销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只不过很多金字塔是打着多层直销的幌子。  相似文献   

3.
关于直销立法的几次会议都在厦门举行,这些被人们称之为“厦门会议”的立法工作会业已成为直销业界的风向标,备受关注。2004厦门直销立法座谈会结束了,作为该会议的外围见证人之一,本刊记者亲历并记录了会期的见闻。“内外一致,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立法原则无疑是“厦门会议”最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于中国直销立法和中国直销界来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必将翻开中国直销业发展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中国直销经过漫漫15年.规范的过程一直混乱而无效。当我们一遍又一遍无助地呼唤“理性”和“规范”的时候,实际上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一厢情愿,中国直销现在最需要的是真相.中国直销业理解真相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行业集体“补钙”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独立的学术人格让陈得发在这个喧嚣的年代显得弥足珍贵。他召集的第10届直销学术研讨会可谓惨淡.但寂寞中蕴结的能量才是真正的能量.中国直销业需要这样的执著,会议结束时现场只有30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2005年9月《直销管理条例》正式生效前,不少欲染指直销业的企业,在进军直销的道路上显得犹豫不决,于是改做“特许加盟”,欲规避《直销管理条例》带来的监管风险。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以下简称“知”):陈教授一直是华人界研究直销的专家,遗憾的是我们在大陆很难看到您这样专业研究直销的学者型专家。就您认为,大陆需不需要这样的直销专业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既禁止了“团队计酬”的奖金制度,又将直销人员的奖金上限订为30%,让直销公司和直销人员在销售的奖励制度上没有太多的弹性运作空间,原来上下级直销商之间“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也随之消失;上级直销商辅导下级的经济动机不存在了,理论上“直销团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但是很多成功的直销团队,其成员之问已经有多年共吲奋斗的经历,团队成员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已经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这些直销团队是否会自然解散呢?它们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值此直销公司努力争取直销牌照的关键时刻,直销团队的未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本文试着从直销团队的功能和价值来探讨直销团队的存废问题。  相似文献   

8.
与直销朋友一起喝酒,一位年长且是我们直销“老师”的朋友,在大家都感谢他平时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时,他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你们是我的财富,我也是你们的财富,我们是朋友。”  相似文献   

9.
虽然网络直销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直销“捷径”,但我国的直销企业依旧难以发掘网络直销的潜在商机。  相似文献   

10.
一些急功近利的新直销企业过多关注直销网络,而忽视真正给客户传递价值的根基是产品或服务。常见的错误观念是,直销网络是企业运营的命脉,在网络中流动的产品并不重要,只要有了网络,随便卖什么产品都可以实现“利润倍增”。这种思维模式的极至便是“老鼠会”,网络中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虚拟的“权证”或空头支票。国家已经严令禁止企业采取这种操作方式。只有能为客户所认可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帮助直销企业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直销模式对产品的特质有更高的要求,这种直接面对面的销售对于直销人员也有更高的要求。直销是一个“人”的事业,他们要成功也需要有更多的特质。王莲,勤奋与执着,有平和的心态和感恩的心,有远大的梦想,成功也便展现在她眼前。  相似文献   

12.
一个从事直销工作的人都会拥有一支由他的下级和客户组成的团队,如何不断地帮助下级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从而使下级不断获得成长?如何使得团队在持续磨合和教育的过程中真正趋向“共识”、“共事”?如何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获得客户的认可和欣赏?是“团队的管理”的全部内容。于是围绕如何做好“团队的管理”便成了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直销采访中,我们常常惊诧于大量直销人对行业的陌生程度;同时,我们也总是听到一些行业人士发出这样的感叹:“做直销啊,真的是越做越明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多是糊里糊涂的,做到后来,才越来越明白这个行业的一些真正概念。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明明白白地做呢?仔细想来,其根源在于直销行业在中国的低透明度、长期的灰色运作,以及来自传销时代的不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当代地方科技》2004,(10):82-83
作为前传销时代硕果仅存的两家本土直销企业之一,福龙的前景被广为看好。福龙公司因为采用的是和安利一样的级差归零制的奖金制度,固在业界有“小安利”之称。因此一旦中国直销立法偏向安利,福龙自然坐收渔利。此外,据称杨兰钦本人也是“中国直销立法小组”13名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每个好孩子都有糖吃。”那么作为中国直销业“好孩子”代表的雅芳公司吃到这颗“糖”了吗?2007年11月29日,雅芳中国区总裁高寿康在广州高调披露雅芳直销第二阶段新进展显示,雅芳中国的直销之路正行进在甜蜜之中。  相似文献   

16.
《当代地方科技》2004,(3):26-26
直销在国际市场上又称为“无店铺销售”。中国重新开放直销市场,是不是意味着安利雅芳等直销巨头可以放弃现在的“店铺 雇佣推销员”模式? 然而,据了解,国家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订的《外资投资直销企业暂行规定》草案(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草案)中,对于“外商投资直销公司应履行的义务”,便有明确规定,“必须首先开店铺之后才能有权雇佣推销员从事直销经营”。  相似文献   

17.
1990年,雅芳以“传销”(当时Direct Selling一词的中文译名)申请在广州注册,标志着直销正式进入大陆,广州处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中心,地理环境优越,吸引了众多直销公司前来投资。  相似文献   

18.
9月12日,如新(中国)公司宣布成立如新(中国)学院,200多名如新高级经销商到无锡进行了3天的集中培训。“学院”的成立与运作,是如新公司为适应中国直销新政打响的第一炮。实际上,作为美国八大超速成长企业之一的如新公司,7年来一直着力保持在同中国直销行业中的“超前”状态。  相似文献   

19.
按照营销的游戏规则,当“价格战”无法奏效时,“产品战”便接踵而至,但由于直销产品大多趋同,“服务战”便成了必然的选择,在直销业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天狮集团作为内资直销老大,但是却一直没有获得直销牌照,据说跟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天狮涉传事件密切相关。2007年5月24日,天狮集团终于由大中华区总裁郑凤强出面在京召集新闻媒体,彻底划清与“假天狮”的界限,并对来自各方面的质疑进行解释。[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