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将培养的外周雪旺细胞移植到实验性的帕金森病鼠的的纹状体,观察外周SC能否诱导PD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再生。经荧光标记追踪,低亲和力神经因子受体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明;被移植的外周SC,能在PD鼠脑内存活并表达LNGFr;这些SC能诱导PD鼠脑内DA能神经再生并沿着移植的SC柱向状体延伸。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想方设法采用实验室培植的健康细胞代替受损组织治疗多种脑神经疾病。尽管科学家早已在培养皿中繁衍出神经细胞,但是构造与机能复杂的神经细胞始终未能如愿。目前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显然已经创造了这个奇迹。他们将实验室培植尚处于发育中分泌重要化学递质多巴胶的神经细胞植人鼠脑,从而实现了脑外与脑内神经细胞的对接。鉴于这些老鼠大脑中缺乏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而呈现人类帕金森氏疾病病变症状,在美国受这种变性神经疾病困扰的人达50万人之众。大脑中的多巴胺是一种对运动神经功能起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没有哪种神经递质像多巴胺一样引人注目。多巴胺被非正式地认知为传达快乐的化学物质,驱策我们的知觉、行为和动机。要逗乐我们大脑的愉快中枢,什么都比不上这些绚烂的显微图像。业内的显微镜学家受邀在《细胞》杂志上分享了这些纳米级的艺术作品,展现多巴胺释放、发送信号、感测过程之美。  相似文献   

4.
快感来自何处?为什么我们在特定情况下会感到愉悦?又为什么这种愉悦不能持久?动物也能感到愉悦吗?自古以来,快感就像上帝、爱或者美丽一样,是多层面的不解之谜,它是那么不可捉摸,又是那么令人神往。但是现在,只要向你脑中的某一微小区域通入几微安的电流,就能令你达到飘飘欲仙的状态了。  相似文献   

5.
快感来自何处?为什么我们在特定情况下会感到愉悦?又为什么这种愉悦不能持久?动物也能感到愉悦吗?自古以来,快感就像上帝、爱或者美丽一样,是多层面的不解之谜,它是那么不可捉摸,又是那么令人神往.但是现在,只要向你脑中的某一微小区域通入几微安的电流,就能令你达到飘飘欲仙的状态了.  相似文献   

6.
多巴胺和5羟色胺神经元发育的基因调控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超  丁玉强 《自然杂志》2009,31(3):142-147

多巴胺神经元和5羟色胺神经元是两种脑内控制多种生理功能的神经元,它们的发育(产生、分化和成熟等)受到胞外信号分子和胞内转录因子的调节。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本文将对最近的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向忠民 《科学通报》1992,37(8):768-768
在自然冬眠入眠前,冬眠动物脑内儿茶酚胺(CA)系统活动下降,并在冬眠过程中维持一个低的水平。在本实验室,曾发现中枢使用6-羟多巴胺(6-OHDA),造成CA系统的损伤,可促进冬眠活动。冬H民动物经6-OHDA处理后,可以提早进入冬眠状态,最长冬眠阵持续时间及总冬眠时都较对照延长。这提示脑内CA系统活动的降低可能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氏病是一种以因产生脑化学物质——多巴胺的脑细胞死亡而导致的平衡失调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有人曾用移植人胎儿组织的方法来弥补多巴胺的不足,但这存在许多伦理方面的问题。最近,美国罗得岛细胞治疗公司的德温·埃默里克等人正在研制一种含有能产生多巴胺的大鼠细胞的塑料胶囊,准备将之植入脑中,以治疗帕金森氏  相似文献   

9.
前已报道,在少年儿童中,人体特殊感应机能具有普遍性,这些儿童在运用特殊感应机能辨认文字、图形的过程中,往往主观上感到在脑内产生亮点.我们在一些儿童中发现这种主观上显示的亮点随儿童面对的方向而发生明暗变化,这种情况以小岚(女11岁)最为明显.我们想,这些少年儿童是否能凭借这种特殊感应机能来判别方向?为此,对小岚进行了测试. 我们用布蒙住小岚双眼,放一彩色纸片在她手中,当她自述脑内出现亮点后,将她抱起旋转数圈,再让她本人在原地转动,并转到脑内亮点最暗的方向时站定.结果她在面向南方时站定说,这边亮点最暗.用  相似文献   

10.
GDMF工程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证明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为治疗帕金森氏病提供了启示.但这些证据均来自应用GDNF蛋白进行的实验,而GDNF蛋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不利于临床应用,若能把携带GDNF基因的工程细胞移植入脑内,使其稳定高效地表达,则对帕金森氏病的防治将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把携带GDNF cDNA的重组质粒转入NIH 3T3细胞系,筛出稳定表达的克隆,与SD大鼠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共培养,观察到明显的保护作用,为用Ex Vivo法治疗帕金森氏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德星 《科学通报》1982,27(14):885-885
作者曾报道,电解损毁大白鼠两侧伏核或于两侧伏核内注射微量的6-羟基-多巴胺后,针效减弱。现以家兔甩头反应为指标,观察电刺激伏核后痛阈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伏核在痛觉信息的整合中可能起的作用。 实验共用家兔19只,体重2.5—3.5公斤。方法与前文所报道的基本相同。在消毒条件下,经脑定位仪按Sawyer的兔脑图谱将刺激电极分别插入两侧的伏核内,定位坐标约为  相似文献   

12.
中缝大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支配的超微结构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新文 《科学通报》1985,30(21):1664-1664
Fuxe首先报道,含大量5-羟色胺(5-HT)细胞的中缝大核(NRM)接受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NA)能神经末梢的支配。最近,我们用逆行荧光标记法和单胺荧光组织化学结合技术证明,NRM中的NA能末梢主要来源于延脑A1、A3、NA细胞群和桥脑蓝斑(A6)腹部的NA细胞。但Fuxe和我们的光学显微镜的工作还不能确定NA末梢是否真正和这个核中的神经元成分形成突触连结。本实验用5-羟基多巴胺(5-OH-DA)标记单胺能末梢,对这些末梢进行了必要的超微结构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马端端  王晓民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97,42(18):1913-1918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概念是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提出的.它是发生于中老年期的一种常见的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无变性造成纹状体系统DA含量下降导致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与体位不稳等临床症状.60年代开始的左旋多巴(L-DOPA)替代疗法一直是治疗PD的主流,虽然在一定时间内(3~5a)可明显改善症状,但此法不能减慢疾病的进程,而且随着长期用药和疾病的发展,效果进行性下降,且副作用日趋严重,不能根本解决问题.80年代初开始将自体肾上腺髓质或胚胎黑质细胞移植于脑内,收到一定效果,但细胞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以及伦理问题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80年代末,随着基因治疗概念的不断深入,基因治疗技术日趋成熟,人们开始了对PD基因治疗的尝试.1989年,Wolff将酪氨酸羟化酶(TH)cDNA转染成纤维细胞,植入实验性PD大鼠脑内,不仅表达出有活性的TH,而且脑内多巴胺的含量明显升高,症状也得到改善,为PD的基因治疗首开先河.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21,66(18):2319-2327
创造性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对推动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有重要的作用,而多巴胺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人类的认知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前关于创造性能力和多巴胺的关系探讨也越来越热,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还不甚明晰.因此,本文从多巴胺的视角对创造性的研究进行了梳理评述,主要包括:(1)从行为研究来看,运动和积极情绪等可以促使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从而提升创造性表现;(2)从生理研究来看,用来治疗帕金森病的多巴胺激动剂能够增强患者的艺术创造性,而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拮抗剂则会抑制创造性产生;(3)从神经科学研究来看,与创造性相关的脑区包括了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和中脑-皮质通路这3条重要的多巴胺奖赏神经环路;(4)从遗传研究来看,作为多巴胺重要遗传基础的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与创造性潜能有关.总之,本文通过对大量研究的整合分析,从多巴胺的角度对创造性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系统梳理,并就该领域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08,(3):13
一项对老鼠的新研究表明,老鼠大脑处理暴力行为的感受就像它获得了奖赏一样,充满快感。科学家认为,老鼠大脑和人类大脑类似。这意味着人类渴望暴力就像渴望爱情和食物一样。  相似文献   

16.
提高鉴赏力     
●他们还要探讨优秀作品中真正的精神和灵魂,并为我们指出快感的各种来源。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发现电针镇痛与脑游离氨含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后来证实电针镇痛时脑氨的变化受谷氨酸调节。后者是哺乳动物脑内含量最高的氨基酸,脱羧后转变成γ-氨基丁酸(GABA)。本文应用若干药物进一步探讨电针和吗啡镇痛与脑内GABA支路的相  相似文献   

18.
王希涛 《科学通报》1992,37(23):2193-2193
近些年来,应用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PD)已有不少报道。在考虑脑内移植治疗PD的临床应用时,供体组织来源自然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我们曾观察(待发表资料)到新生家兔主动脉旁体组织脑内移植可以存活,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PD模型大鼠因黑质纹  相似文献   

19.
人外周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昼夜节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仁宝 《科学通报》1986,31(15):1188-1188
生物节律,特别是昼夜节律,作为生物适应自然界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生命现象。已经有了许多研究,但关于受体的昼夜节律的研究还不多,目前为止还仅限于少数几种,如大鼠松果腺的β-肾上腺素受体、大鼠脑的α-、β-肾上腺素受体、M-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和鸦片样受体等。最近我们报告了大鼠肝胞液和肝核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昼夜节律。至于人的  相似文献   

20.
电针镇痛对小鼠脑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剑琴 《科学通报》1979,24(1):45-45
我们以前的工作曾发现电针镇痛与脑游离氨含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电针有效时脑氨下降,无针效时脑氨升高。我们已经证实电针对脑氨的变化受脑谷氨酸调节,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生物活性的重要物质,在脑内含量极高,脱羧后变成γ-氨基丁酸(GABA)。这两种氨基酸不但在脑代谢中十分重要,而且还有神经递质功能。因此,深入探讨针刺镇痛与谷氨酸、GABA等有关氨基酸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