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子量分布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分子量及其分布对注射成型聚丙烯样条的密度,结晶度、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的影响,不同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聚丙烯样品由化学控制降解制得,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实验数据与分子量分布之间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分子量分布集中的小分子透明质酸,在6g/L的高分子量透明质酸水溶液中加入一定梯度重组水蛭透明质酸酶,并控制水解时间。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加入重组水蛭HAase的量和水解时间,根据水解分子量下降规律,可以制备出分子量分布集中的小分子HA,包括水解终产物透明质酸四糖和六糖。同时,通过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证明水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6,(1):29-31
利用RAFT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窄分布的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研究了溶剂、RAFT试剂类型及用量对单体转化率、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可以看出聚合反应具有活性可控的特征,丙酮为更合适的溶剂,RAFT 1为更合适的RAFT试剂,且RAFT 1能实现不同分子量PAM的活性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苯酐、顺酐、二丙二醇、丙二醇为主要原料,通过一步合成法得到不饱和聚酯,并以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产品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经探索发现本实验在醇过量10.9%、酸值为23.78~29.18 mg KOH/g、椎板粘度控制在10.25~15.50 Pa.s、反应时间32±2 h、反应温度204.5±0.5℃的条件下,可获得分子量分布较窄(分子量分布为1.17~1.18)的不饱和聚酯(分子量为4 000~4 500),为获得窄分子量分布的不饱和聚酯产品的合成条件的选择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分子量的聚α-甲基苯乙烯(PAMS)降解过程中降解机理的差异,实验采用小角激光-GPC联用谱仪测试不同分子量PAMS在降解过程中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降解初期小分子量PAMS转化率和分子量变化率远远小于大分子量PAMS,降解时间至4 h时,140万PAMS比30万PAMS转化率增加了24.8%,分子量变化率增加了48.48%;PAMS分子量分布由最初的窄分布向宽分布变化,其中分子量大的PAMS分子量分布变化比分子量小的PAMS快。大分子量PAMS降解初期主要以无规断链反应为主,而小分子量PAMS主要以解聚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6.
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聚合分子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少量联吡啶存在下,苯乙烯在稳定自由基TEMPO作用下的聚合,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具有活性聚合特征.联吡啶与TEMPO的物质的量比在2∶1时控制聚合效果好,135 ℃为体系较理想的聚合温度.1HNMR研究表明联吡啶可以提高控制苯乙烯活性聚合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个工业化聚酯(PET)生产过程中的分子量分布模型。选择影响指标的主要工艺参数作为决策变量,以产品理想分子量分布为目标,采用序贯二次规划(SQP)算法对缩聚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控制。应用仿真结果表明,工艺优化值和输出指标与工艺分析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8.
脂肪醇乙氧基化窄分布催化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脂肪醇乙氧基化窄分布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酸碱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以及以碱土金属为主体的双组分、多组分催化体系在控制和窄化分子量分布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简要评述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邻苯二甲酸酐和顺丁烯二酸酐与乙二醇进行缩聚反应所形成的不饱和聚酯,经陡度淋洗分级后,对各级分用端基分析法测定其分子量。用已知分子量的窄分布的各级分建立了GPC的标定工作曲线。实验表明,由该标定工作曲线测定的不饱和聚酯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准确、可靠,从而为不饱和聚醋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几率方法推导而得的加聚反应统计理论对没有终止反应的聚合过程,即活性高聚物体系的反应动力学与分子量分布进行处理,得到了不同引发速度的分子量分布公式。 以苯乙烯-丁基锂-苯的反应体系作为对象,研究其动力学行为,订定了在一定温度、浓度范围内的引发反应和增长反应的反应级数,测定了有关的动力学常数。 根据反应动力学特征,应用理论分析所得的分子量分布公式计算了分子量分布的理论曲线,理论曲线与实测的分子量分布曲线基本重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用于水溶性涂料的丙烯酸共聚物。研究了影响树脂浓度和涂膜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丙烯酸含量,非极性单体含量,分子量及其分布对树脂水溶性有很大影响,其中分子量分布的上限控制着树脂的浓度。采用远红外(FIR)烘烤方式可使水溶性涂料的固化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下,且涂膜的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用凝胶色谱(简称GPC)研究了醇酸树脂的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平均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其分布是从对称分布逐渐变成不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聚酯型光致抗蚀剂质量,我们通过合成方法的改进,结合凝胶色谱法测定产品的分子量分布,认为产品的分子量大小和分子量分布取决于所采用的合成方法,从而直接影响光刻胶质量。改进后的合成方法,在常压下可进行反应,降底了反应温度,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並易于控制分子量大小,制得了分子量分布较窄而对称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在以萘锂为引发剂的丁苯共聚体系中加入偶联剂氯代醋酸乙酯进行偶联反应,制出宽分子量分布的丁苯共聚物,研究了偶联方法,考查了偶联方式及偶联剂用量对共聚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以及偶联反应对共聚物结构、组成、T_g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偶联反应可以有效地加宽共聚物分子量分布,减少小分子级分,提高分子量,而且产物中凝胶含量甚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单官能团分子对A-B 型、A-A、B-B 型二类线型缩聚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影响的偏微分方程,并用Laplace 变换法求解,得到此二类缩聚反应类型的分子量分布.文中还详细讨论了缩聚反应产物中端基结构不同的分子的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16.
苯甲基化木材溶液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将苯甲基化木粉溶液化,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考察了不同溶液化条件对液化产品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木材经苯甲基化改性后,其溶解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该实验条件下,苯甲基化木材的增重率是影响液化产品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且增重为142.5%的木粉,其液化产品分子量分布较窄;在此增重条件下,溶剂用量增大会导致液化产品分子量增大,分布变窄;催化剂的选择直接影响了苯甲基化木材的溶液化历程,相同用量时,盐酸作催化剂液化产品的分子量较低且分布较窄;溶液化时间对液化产品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付阳  霍萃萌  姜垒  朱琰  任志勇 《河南科学》2009,27(12):1520-1523
分别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LGPC)法和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一凝胶渗透色谱法(MALLS/GPC)法测定了分子量为10万以上氯化聚丙烯(CPP)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并据此对两种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得到的高聚物分子量相差小于1%,分布相差约2%.与传统的GPC法相比,MALLS法可获得重均分子量的绝对值,因而与GPC联用可获得更加符舍样品实际分子量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硫酯存在下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微乳液聚合研究。比较了三种乳化剂对聚合体系稳定性和分子量控制的影响。在单体含量约8%时,以阳离子型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铵(CTAB)为乳化剂可以得到稳定的微乳液,且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即产物分子量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多分散性系数小于1.3.产物的子量控制在4万以下时达到较高的精度。聚合过程存在明显的聚合恒速期。而用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则需加入长链醇类助乳化剂。助乳化剂虽可提高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单体含量,但不利于微乳液分子量的控制。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控制和体系的稳定没有明显影响。胶乳直径小于30nm,略大于未加链转移剂的正常微乳液聚合胶乳。产物的立体规整度较高,间规PMMA占59%。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纯化出胆木和裸花紫珠药材中的水溶性多糖成分,并测定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分离纯化出胆木和裸花紫珠水溶性多糖,采用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联合CAD检测器,以葡聚糖作为标准溶液,运用Chromeleon 7 Extension Pack GPC Templates软件作图分析,根据葡聚糖对照品标准曲线和方程测定胆木和裸花紫珠水溶性多糖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本方法分到的水溶性胆木多糖数均分子量Mn为230 777,重均分子量Mw为261 646,分子量分散系数为1.13,分布带较窄;裸花紫珠水溶性多糖数均分子量Mn为167 885,重均分子量Mw为747 309,分子量分散系数为4.45,分布带较宽.结论:该法测定大分子物质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准确可靠,适用于多种无紫外吸收的大分子物质的分子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对用两种不同催化体系合成的聚酯切片进行了分子量分布测定(GPC法)。结果表明,现生产采用的催化体系生产的聚酯分子量分布与新催化体系生产的聚酯分子量分布大体相同,这与两种体系所得聚合物纺制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基本相同的结果完全相符。另外,对用新催化体系所合成聚酯切片出料过程中的头、中、尾部料进行了GPC分析。分析指出,头部料分布较宽,高分子量尾端表征值较大,而中、尾部料分布较窄,且峰值向低分子量部分偏移,但低分子量部分並未增加。文中对此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