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怕什么     
生活中多数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最害怕烦恼什么,往往处理不好,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决定他们的前途。因此,为人父母很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最怕什么事件。据儿童心理学家近期发现,儿童在生活中最害怕的事件是: 一、自尊心受到打击。许多家长不了解儿童的自尊心,往往对他(她)们一点过失,就训斥“蠢猪”或“笨蛋”。这是对孩子的最大侮厚。孩子们认为,被人瞧不起是丢脸的事,绝多数孩子认为被同学瞧不起,如考试成绩差  相似文献   

2.
红是个命运的宠儿,生在干部家庭,受家人的宠爱,学习成绩好,老师喜欢,同学们有时也让她三分。一般的人她瞧不起,认为自己是一朵鲜花,同学则是旁边的绿叶,所以自命不凡。不屑于接近同学,和同学关系紧张,经常闹矛盾,真让我头痛。  相似文献   

3.
天气预报今与昔天气是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能不反映到人们使用的语言上来。譬如在谈到因小事引起的轩然大波时,俄国人会说“水杯中激起的风浪”,英国人会说“茶碗里掀起的风暴”,而意大利人则讲“汤勺里涌起的狂潮”。人们还常说到某某有“雷霆万钧之力”,某某有“叱咤风云的本领”,等等。而在人们无话可说时,往往也会聊聊天气。  相似文献   

4.
广告后遗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广告词成了我们的口头禅。如果不记住一些人人皆知的广告词,就有被说成是“跟不上潮流的人”的危险。我给大家举几个简单的事例:每当心情爽爽的时候,我总会道:“好高兴哦!”接着就会脱口而出“……又吃成长快乐了!”不说反而觉得不塌实。有几次,还是好几个同学“帮”我一起完成这一句“完整”的“口头禅”的呢!这是最经典的,大家回忆一下,也许,这样的事就发生在你身上。记得有几次,同学跑过来喊道:“×××生气啦!”随着一阵风,一群同学排成一排,边舞(什么舞都有,不能明确地说明是哪一种舞)边唱:“旺旺泡泡果冻真的会…  相似文献   

5.
在作战中,天气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兵家历来强调“天时地利人和”,而“天时”就是指气象条件。巧妙利用气象条件而克敌制胜的例子很多,如《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巧借东南风”、帮助周瑜火烧曹操战船的赤壁之战。当然,也有因气象条件败走麦城的事例,如元世祖忽必烈1274年和1281年两次东征日本,均遭风暴袭击,导致船毁人亡而败退;法国皇帝拿破仑对莫斯科的远征也被冰雪严寒所打败。  相似文献   

6.
要说大部队,阳光中学这次被选上的优秀学生记者最多了,其中有三位给营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李泽辉,他自始至终、一路上提着个大袋子,把营员们的各种要扔的垃圾都装进去,最后带回西安,分类整理后扔到了垃圾箱。同学们送他一个称号:“环保超人”。另一名同学叫李世添,每参观一处,他都有特别多的问题提问,这些问题很具有记者的专业水准,人送外号“问题专家”。这第三名同学叫王瑞,阳光中学的扛旗人,号召力强,有位小同学看他嘴边冒出了些许的绒毛,叫他“小胡子哥哥”,这一叫不要紧,火啦!我估计回校,这绰号会更加发扬光大的。在车上,他组…  相似文献   

7.
植物的入侵     
植物没有脚,却也能不断地迁移,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继续繁衍着自己的后代。这类大“搬家”有时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如蒲公英的种子外面包裹了一层絮毛,靠着这小小的“降落伞”,它可以漂浮在空中被风送到远处; 有时借助动物的携带,如有些植物的果实被鸟儿吞食后,未被消化的种子会被飞鸟带往远方,然后随鸟粪一起排出,散落各处; 有时则是被人带到新的家园,如仙人掌、风信子、水葫芦等植物就是如此。植物来到新的地方,它们的命运会怎样呢?它们的兴衰会对当地的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8.
同学小作文     
作文班里的周老师可真有“趣”,所以我们都叫她“趣”老师。“趣”老师的相貌长得也挺有“趣”:眉毛非常浓,成“一”字形,鼻子有点翘;嘴巴最有特点,有时歪着,有时正着,歪着的时候像一个小丑,正着的时候像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作文课上,她总是做一些怪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趣”老师上作文课,讲得非常活跃、生动。虽同学阅读然有些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但“趣”老师总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同学们。有的时候,“趣”老师会做一些有趣的姿势和动作,逗得大家前俯后仰……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慢慢地,写不好作文的同学也似乎有话可写了。(简…  相似文献   

9.
星河 《科技潮》2010,(3):50-51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样一则科幻小故事: 火星人来到地球“微服私访”,结果竟交出这样一份考察报告: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主要由金属成分构成,它们依靠轮子行进,眼睛会放出光芒,说话声则如怒吼一般,而且全靠一种被称为“汽油”的液体为生——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它的肚子里,生活着一种被称为“人”的寄生虫!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活中有一类极为普遍的现象,我们或许可以命名为“称量现象”。一个人的品行是好是孬,一件事的份量孰轻孰重,人们心中似乎有一杆“称”,大家的评判通常会令人震惊地一致,特别是真相被公之于众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指出诗人象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是一种摹仿者,他“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事物: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按照事物为人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按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这段话揭示了诗与生活的三种关系,即:如实再现生活原样;理想化地表现生活的模样,揭示生活真谛,表现生活应该是怎样。如海明威所说:“艺术创造的不是生活的逼真,而是某种确实真实的东西有时甚至是比其实本身更真实的东西”①.若是用创作方法来认定,第一种被人视为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第二种被人视为浪漫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拉脱维亚境内的俄罗斯人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们会变成“外国移民”。据报道,随着原苏联的解体,这些昔日的“同胞”如今正沦为不受欢迎的“二等公民”,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受到排挤和歧视,大批人因不能取得拉脱维亚国籍而被赶回故土,留下来的处境也甚为艰难。1940年6月,原苏联最高当局根据1939年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出兵占领了拉脱维亚。此后,大批俄罗斯人迁徙到拉脱维亚定居,并渗透到各个政治经济部  相似文献   

13.
编辑老师: 我们是生长在农村的学生。不知为什么,在我们同学当中,脸上长“青春痘”的人特别多,即“污染”了“门面”,又痒痛难忍,实在叫人烦心。听老师和家长说,这种“水疙瘩”不能挤,不能抠,也不用到医院去看,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好了。同学中有的人偷着用手挤压,有的人用化妆品进行遮  相似文献   

14.
4月17日,湖南省永兴县樟树乡大岭煤矿(也称“青山背矿”)因在综合办公楼非法储存雷管炸药发生爆炸,致使1栋三层综合办公楼被炸毁。事故共造成18人死亡,6人受伤,2人失踪。“4·17”地面炸药爆炸案已由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2001,(5)
生为现代人,人人都会留下若干个人资料,或曰个人档案。过去是“国有”一统天下,每个单位都有人事组织部门,专管个人档案的建立、管理和查阅。虽然那时还没有“隐私权”的概念,但个人档案之保密性是人事部门十分强调的,因而带有极大的神秘性。许多放处分、被控制、被歧视的人。往往发现人事档案作用之不可低估,乃有称“黑材料”者,就会成为一个人的终身影子。影子如能正确反映本人,自然无可厚非。如果其  相似文献   

16.
“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人说:“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还有人说:“是猫和老鼠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师与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其关系随时间,空间的不同关系而有所变化:时而如父子,严格要求之;时而如知己,充分理解之;时而如朋友,绝对信任之;时而如同学,彼此帮助也.……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中,泉水、井水、海水等因含有较多的钙、镁离了而被人们称为硬水。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许多不便:用肥皂洗衣服时,如果用的是硬水,钙、镁离子会和肥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些白色的沉淀,使衣服越洗越“脏”;把硬水煮成开水也很糟,含钙、镁离了的物质会因此形成水垢  相似文献   

18.
张鋆传略     
张鋆(1891-1977),字伯鋆,平阳县(今属浙江省)鳌江东河村人,出身寒微。少年时聪颖好学,启蒙老师陈仲芸对他期望甚高,资助他进县城平阳县学堂(今平阳县小)学习。1905年张鋆15岁时,与同学三人,相偕东渡日本留学。他立志长大后要为祖国富强而献身。求学的第一志愿是学海军,但未被录取。第二志愿是医学,因他认为医学能增强国民的体质,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也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于是他考取日本慈惠会专门医校,在那里勤奋学习六年,1911年以出色的成绩毕业于该校。这一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张鋆满怀爱国激情回到祖国。在选择职业时,他选中了生…  相似文献   

19.
肥胖症你了解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海霞 《安徽科技》2005,(1):106-108
在我国,当许多人沉醉于“美味生活”的同时,另一种挥之不去的烦恼——“肥胖症”却与他们如影相随。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7000万人正遭遇肥胖的困扰,各大中城市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肥胖症状。“我怎么可能会发胖呢?我吃得不多!有时忙起来,一天才吃一餐,连零食也不吃,真的搞不清楚为什么还是这么胖?我是属于那种喝一口水也会发胖的人吧”这类自我安慰的话,经常出现在肥胖一族的口中。其实在不清楚肥胖原因前,过早下结论可能容易让人打消减肥的念头。所以在计划减肥之前,必须弄清楚自己真正发胖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自己的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饶琪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5):227-228
毫无疑问,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如海如洋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阅读似乎占据我们日常生活大部分时光的时代,海量的信息固然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但与之相随的是有效信息的寻找和提取却无疑变得困难了。好在篇名常常会给我们一定的提示作用,在人们的日常阅读生活中,同篇名的这种“一眼之缘”往往决定了我们对于篇章是兴趣盎然还是意兴阑珊。这似乎也应验了那句俗话“题好一半文”,好的篇名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于篇章内容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冲动;而坏的篇名则会让读者了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