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时期的“鲁迅“是透视延安文化历史形成和延安文人思想变迁的窗口,这一时期主要存在着两种鲁迅观。延安文人认为“鲁迅精神就是揭露黑暗追求真理,不怕孤独,即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的民主主义精神和批判国民性的现实主义精神”,并将自我对“鲁迅精神”的体认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学实践中。而中共领导人则更侧重从政治的需要来阐释鲁迅,使得鲁迅逐步被意识形态化,并且通过标举鲁迅的旗帜团结文人以及规训他们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共进驻陕北延安后,知识分子荟萃的延安形成一股带有强烈启蒙意识、民族自我批判精神和干预现实生活的文学思潮。文艺整风后,延安文人从肉体到精神都被结合进"体制"内,成为建构中共意识形态的"齿轮和螺丝钉"。作家莫耶及其小说《丽萍的烦恼》的坎坷命运,见证了延安文学从启蒙到政治话语的变迁,这种以"政治标准第一"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模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作家因人生阅历以及创作经验的不同,在奔赴延安前心态各异。洞悉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之前的文人心态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道路嬗变的脉络和原因。在艾青、丁玲、萧军等奔赴延安的中国现代作家中,何其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何其芳奔赴延安之前有两种心态:一种是追求报告文学写作,想通过奔赴抗战前线收集资料撰写报告文学,以实际行动参加抗战;另一种是追求进步的心态与精神。这种体现是他抗战前作品中蕴含着“激进力量”和追求进步的热情。再加上吴伯箫、杨吉甫等革命友人的影响,加速了何其芳奔赴延安的过程。何其芳奔赴延安之前的文人心态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中。这也说明,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前的文人心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相似文献   

4.
在延安文艺整风中,与丁玲等人放弃知识者的主体性、主动完成各自的思想转变不同,萧军则在调整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前提下,秉持鲁迅的文学精神,保持着思想上的独立,文艺整风并未真正实现对萧军的改造。应当说,鲁迅的深度影响和萧军的游侠性格成就了他在延安文艺整风中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5.
叶青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29-32
“立人”是鲁迅关于现代“人“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一次伟大思考,也是中国知识界一次明确地对自由解放、独立尊严的现代入本思想的呼吁和倡明。与两千年封建王权专制统治下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对权势的依附性人格相比,鲁迅的“立人”代表了一次伟大的精神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鲁迅区别于中国历史上传统文人,完成了自己由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也同时预示着五四风潮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迎来精神自觉的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构建延安城市道路空间体系完整、分区明确、特色突出的景观体系。方法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景观连续性、因地制宜、格局优化等原则,经过详实考察,从6个方面进行规划。结果从道路路段定位、道路标识系统、道路广告系统、道路绿地景观、城市广场景观等6个方面构建起延安城市道路景观空间体系的思路。结论延安城市道路景观体系构建模式是通过优美的道路景观引导自然优雅,高效有序,充满关爱的延安文化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推陈出新”是毛泽东为延安平剧研究院题写的题词,其精神实质是强调“批判地继承”与“创造性发展”相结合。延安艺术家们就是在“推陈出新”原则指导下,从利用民间艺术到改造民间艺术到创制出具体鲜明民族特色的新艺术形态,最终实现了对民间艺术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其中,以对秧歌的利用、改造、创新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整风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好形式,是克服和纠正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的有效形式。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和20世纪末的“三讲”教育都是我们党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党性党风教育运动,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和“三讲”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通过整党促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亦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在新世纪,应进一步巩固“三进”教育成果,坚持将“三讲”教育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彭健 《奇闻怪事》2010,(10):31-33
延安整风使全党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枷锁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党建重大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延安整风也淤积了一些问题,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必要站在一个更新的高度,用更加理性的视角,来全面认识延安整风的精神遗产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过客》中的“过客”“少女”“老翁”三个人物的形象内涵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鲁迅内心三个“自我”的象征。而鲁迅小说中那些主体感情色彩极浓的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无疑和鲁迅的精神内涵一脐相连,他们身上大致体现了鲁迅的思想发展变迁历程,折射了鲁迅在不同时期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甚至人生经历。这里将鲁迅笔下主体性极强的人物分为过客型、过客——老翁型、少女——过客——老翁型三类。紧扣过客的精神内涵,重点论述前两类人物类型,阐释他们的“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的生存方式和“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1.
"立人"是鲁迅关于现代"人"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一次伟大思考,也是中国知识界一次明确地 对自由解放、独立尊严的现代人本思想的呼吁和倡明。与两千年封建王权专制统治下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对权势 的依附性人格相比,鲁迅的"立人"代表了一次伟大的精神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鲁迅区别于中国历 史上传统文人,完成了自己由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一转交也同时预示着五四风潮中,中国现 代知识分子迎来精神自觉的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这是鲁迅后期诗作中的著名诗篇,写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日寇的疯狂侵略采取的是投降卖国的不抵抗政策,对内则加紧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在残酷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中,国民党反动派对以鲁迅为首的左翼文化运动发动了猖狂的进攻,尤其对鲁迅更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采取了种种反革命的高压政策,指使各种走狗文人,对鲁迅进行诽谤、围攻、恐吓、追捕,无所不用其极;另  相似文献   

13.
这是鲁迅后期诗作中的著名诗篇,写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日寇的疯狂侵略采取的是投降卖国的不抵抗政策,对内则加紧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在残酷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中,国民党反动派对以鲁迅为首的左翼文化运动发动了猖狂的进攻,尤其对鲁迅更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采取了种种反革命的高压政策,指使各种走狗文人,对鲁迅进行诽谤、围攻、恐吓、追捕,无所不用其极;另  相似文献   

14.
为使延安新区的道路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市民,营造出地方特色,且追随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脚步。文中以延安新区16条主要交通道路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延安新区道路绿地断面形式、植物物种组成与配置、公共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延安新区道路绿地断面形式主要以“特殊道路绿地断面形式”为主;道路绿化树种共有29科51属95种;延安新区道路绿地在整体规划、植物选择与配置、道路景观、公共设施、养护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并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鲁迅阅读渐渐远离文本本身.回归文本本身、还原鲁迅自我,是正确解读鲁迅文本的现代意义的惟一方法.从鲁迅作品中选取“黑夜”、“人名符号”、“知识分子”和“乡村”四个意象进行阐述和分析,我们发现鲁迅作品的时代意义正在于借助西方人文主义形式演绎中国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6.
抗战开始不久,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未到延安,他们向往延安,羡慕延安;及至延安,他们歌咏延安,书写延安。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们与革命领袖、工农战士分歧不断,从之前的"热爱"延安一变而为"批评"延安。探究原因,生活习惯和话语方式的不同固然重要,但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角色定位不同无疑是最主要的,其负载的价值差异很容易让知识分子在延安的阶级序列中处于不利地位,以一种格格不入的"他者"方式存在,与工农群众的"结合"之路曲折漫长,荆棘丛生。  相似文献   

17.
鲁迅杂文中"路"的意象和"走"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鲁迅笔下的“路”和“走”,认为其透出了鲁迅追求光明的探索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愫和胜利终将到来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8.
钱理群的鲁迅研究独具特色之处就在于,采取了“单位观念、意象”研究方法,对鲁迅文学世界中最具鲁迅个性色彩的单位观念、单位意象进行文本细读,把握鲁迅深邃复杂的精神与心灵世界。同时,在对鲁迅文化精神探寻中观照现实,对现实进行严峻而理性的反省,在对历史与现实的上下求索中,达到与鲁迅的精神与生命的感通与交融,凸现其“不合适宜”的启蒙主义文化立场与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硬骨头”精神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且总是被拿来与当今的知识分子做对比.实际上,鲁迅的这种精神有其产生的物质基础,那就是鲁迅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与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鲁迅在上海期间居住在租界,可以免受国民党迫害;鲁迅是名作家,他依靠稿费与版税可以过上较为丰裕的生活,而不用仰仗任何组织与团体.这些条件使得鲁迅可以仗义执言,不用看人脸色.脱离这些物质条件,一味称赞鲁迅的“硬骨头”精神,恐怕对鲁迅是一种误解,对当今知识分子也是不公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创造和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促进了社会和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构建延安和谐社会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