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概述目前,技术预见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引起该领域学者一致认可的是由英国Sussex大学Ben Martin教授提出的,即技术预见就是对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在未来远期的状况进行系统研究,其目的是要确定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以及选择那些可能出现的、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最大利益的通用技术。技术预见是由技术前瞻、技术预测的发展演变而来,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  相似文献   

2.
<正>技术预见(Technology foresight)作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致力于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行整体化预测,系统地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利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手段,实现经济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目前技术预见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运用。宏观层面,为政府科技决策与科技管理服务,体现在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的参考依据,确立制定科技规划和计划的基  相似文献   

3.
<正>技术预见(Technology Foresight)是一种新型的致力于科技与经济信息一体化,将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战略管理工具,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远期未来进行系统探索的过程。其目的是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和战略研究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当下的  相似文献   

4.
《天津科技》2004,31(6):59
技术预见是要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并选择那些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最大化贡献的通用技术。而国家关键技术选择是在社会资源有限、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为实现国家目标,在弄清现状、杷握未来的基础上选择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因此,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有许多重叠,  相似文献   

5.
技术预见方法论的浅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技术预见方法论是关于技术预见学方法的学说与理论,即系统研究和分析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未来需求及发展趋势.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科技发展领域以及选择关键技术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假设、原理、理念和具体操作方法,是技术预见研究及其在科技决策过程中开展工作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同时也包括具体的技术预见方法。文章论述了技术预见方法论的内涵、理念假设及技术预见的一般原理,重点分析与讨论了技术预见的一般原理,如系统论、突变论、博弈论、辩证法,以期为我国技术预见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技术预见的基本定义、发展历程、主要方法和活动类型等,分析了山西省开展区域技术预见的现状、需求和基础条件,探讨了山西省加快开展区域技术预见活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技术预见的基本定义、发展历程、主要方法和活动类型等,分析了山西省开展区域技术预见的现状、需求和基础条件,探讨了山西省加快开展区域技术预见活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技术预见的定义和发展,对“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能源技术领域的德尔菲调查进行了概要介绍和系统分析,并与日本第7次技术预见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预见活动逐渐成为世界潮流。通过对国外技术预见实践的调研和思考,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到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重视资源的有效配置,特别是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技术预见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因此,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于2001年立项启动了“北京技术预见行动计划”,进行地区层面的技术预见和政策选择研究,先选定信息和材料两个领域进行“德尔菲调查”,现课题已取得重要结论,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课题调查结果和研究结论不仅对制定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制定促进相关领域技术发展的各类政策和改进科研计划管理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未来所进行的有步骤的探索过程,旨在选择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通常采用德尔菲调查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预见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被各国用来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运用德尔菲调查、情景分析等方法识别和选择未来关键技术课题,构建官、产、学、研沟通、协商与协调机制。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1.
中观层次技术预见与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区技术预见将是地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强调新形势对地区科技管理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 ,分析了技术预见、科技规划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之间的联系 ,界定了中观层次技术预见与国家技术预见、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重点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技术预见如何服务于区域科技发展战略 ,目的是为正在我国开展的和将要开展的地区技术预见与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订研究和实践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预见活动逐渐成为世界潮流.通过对国外技术预见实践的调研和思考,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到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重视资源的有效配置,特别是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技术预见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因此,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于2001年立项启动了“北京技术预见行动计划“,进行地区层面的技术预见和政策选择研究,先选定信息和材料两个领域进行“德尔菲调查“,现课题已取得重要结论,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课题调查结果和研究结论不仅对制定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制定促进相关领域技术发展的各类政策和改进科研计划管理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庄珺 《华东科技》2012,(6):34-36
为系统研究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的长期发展状况,选择那些能给社会带来最大化利益的技术,技术预见应运而生。上海市于2001年1月启动了技术预见项目,十多年来围绕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相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上海科技创新做出了贡献。在上海的技术预见中,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整合各方利益诉求的创新战略管理工具,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预见研究中都得到了积极应用,并取得了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技术预见理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企业技术预见的定义,描述了它的内涵特征和工作流程,探讨了现代企业技术预见中的预测方法及其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5.
魏阙  边钰雅 《创新科技》2015,(12):14-16
本研究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实际技术预见工作的回顾,探讨了各国在技术预见工作方法上所做的创新性尝试及效果,最终对我国技术预见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本研究的结论对于我国科学地开展技术预见工作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技术预见的产生与发展技术预见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对于社会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技术预见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可以说,美国是技术预见的先驱者,也是开展技术预见理论研究最早的国家。但受当时国际局势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美国将研究重心转向了"适应未来"的技术预测,逐渐放弃了"塑造未来"的技术预见。  相似文献   

17.
跨国企业开展技术预见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企业的技术预见活动明显增加;到90年代,企业的技术预见活动更加活跃和普遍。跨国企业开展技术预见活动主要有两个中心目的:一是内部目的,即预见活动是企业运作的一部分,企业需要面向未来的长期发展战略;二是外部目的,即预见活动是企业为更好应对未来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的预先步骤。前者包括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研发和创新、组织与管理等,后者包括早期预警、背景信息和市场需求等。跨国企业的技术预见活动给我们诸多启示:我国企业应当将技术预见活动结合于企业的战略规划,我国的咨询业应当看到企业长远战略和技术预见咨询的商机,我国的技术预见研究应当加强对企业预见实践的研究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按世界经合组织的定义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推动其增长,以高新科技产品生产和服务部门为支柱,以强大的科学系统为坚强后盾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13,(7):112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政六街3号的《创新科技》(电话0371—65528539 65957007;投稿邮箱:inno2000@sina.com)是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的综合类科技期刊,也是国内较早以创新为主旨的高品质杂志。刊物主要发表创新方法、技术预见、战略研究、技术创新、创新管理、情报科学等方面理论与应用研究的讨  相似文献   

20.
国防生物科技是关系未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性科技领域,开展国防生物科技技术预见是科学制定国防生物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采用技术预见研究方法,首次通过情报监测和专家咨询遴选候选技术领域及相关关键技术,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国防生物科技技术预见指标体系,对国内军事专家、战略专家、勤务专家以及各个领域的生物科技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我国国防生物科技未来发展的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