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之友》2010,(6):F0004-F0004
《学园》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3/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810,邮发代号:64—53。同时,《学园》杂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总课题组的指导刊和学术合作单位。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10,(5):F0004-F0004
《学园》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3/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810,邮发代号:64—530同时,《学园》杂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总课题组的指导刊和学术合作单位。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09,(9):F0004-F0004
《学园》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3/C,国际标准刊ISSN1674—4810,邮发代号:64—53。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10,(2):F0004-F0004
《学园》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3/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810,邮发代号:64—53。现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总课题组的学术合作单位。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09,(8):F0004-F0004
《中外教育研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由《青年与社会》杂志社编辑出版,为《青年与社会》杂志下旬刊,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创刊15周年科学家发言摘录夏禹龙(本刊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世界科学》杂志办刊15年来,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可谓是惨淡经营。但可喜的是,15年来,《世界科学》杂志在办刊的方针上始终坚持自己的宗旨.力求在中国普及与传...  相似文献   

7.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两位美国生物学家文特尔(Craig Venter)和史密斯(Hamilton Smith)成功制造出首例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所控制的单细胞生物体——地球上本不存在的蕈状支原体(Mycoplasma mycoides)新种株,呢称“辛西娅”(Synthia)。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09,(2):F0004-F0004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前首席科学家、海洋植物学家西尔雅亚·厄尔勒(Sylvia A.Earle)。不久前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撰文公布了她的最新发现和一些奇妙海洋生物。从事了半个多世纪海洋勘探和保护工作的厄尔勒为构建国际海洋生物保护区,曾对海藻做出过开创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代我国年老的科学工作者接受的,大多是分门别类的单项专业教育,它往往形成一套传统的思维方式,习惯把自然界分成由各种细部组成的彼此独立的部分,就象一只钟是许多机械零件组装起来的一样。1985年我在《世界科学》杂志第8期上读过一篇文章,使我对科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篇文章前冠以科学哲学的栏目名称,标题是三个字:《系统论》(作者W.I.B.Beveridge,万崇信、张伟钧译)。后来才了解,早在80年代初,在我国哲学杂志中已介绍过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为什么《世界科学》.上的这篇介绍会给我如此强烈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潘友星 《科学》2005,57(6):36-40
1983年 自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以后,许多科学刊物陆续复刊或创刊。本年11月10日,张钰哲、何泽慧、卢鹤绂、曲钦岳、郝柏林、陆琰、刘咸、张孟闻、龚树模、何香涛、张和祺等12位学者(其中刘咸、张孟闻、张钰哲三位曾是《科学》历史上的主编或编委),联名致函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建议“将停刊前已有四十五年历史的《科学》杂志复刊”。信中指出“这样一份历史悠久的杂志所产生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是新创刊的杂志无法比拟的”,并具体建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持,委托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将这本《科学》杂志复刊,并组成一个由知名的老、中年科学家参加的编委会”。  相似文献   

11.
亲历CUSPEA     
韦丹 《科学》2007,59(2):48-49
1979年1月1日,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文革”刚结束,中国与外界隔绝多年,国内的本科生教育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研究生培养条件不足。中国现代科技教育的发展与派遣留学生是紧密相联的,但自1940年代以后,中国一直没有向西欧和美国派遣留学生。李政道教授当年去美国留学曾获得过吴大猷先生的支持,考虑到“文革”结束后青年学生到美国求学没有正规渠道,李政道教授倡导设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即CUSPEA(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使中国学生能赴美学习物理学。此项目得到当时主管教育和科技工作的副总理邓小平亲自批准。中国科学院及各高校的很多领导和学者也都参与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科学24小时》2009,(3):51-51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海洋植物学家西尔维亚·厄尔勒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海洋勘探和保护工作。最近她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撰文公布了她的最新发现和一些奇妙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13.
樊洪业 《科学》2005,57(4):37-41
1936 1月按理事会批准的改进方案,《科学》杂志自第20卷第1期起改版。  相似文献   

14.
因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享誉科学界的丽塔·L·蒙塔尔奇尼(Rita L.Montalcini),在其百岁生日到来之际,《自然》杂志报道了这位与众不同的从家庭实验室走进意大利参议院、并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意大利女科学家的科研生涯和发现神经生长因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迄今尚健在的诺奖得主中,杨振宁的年龄仅次于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古迪纳夫(生于1922年7月25日)。衷心祝愿杨老高高兴兴迎期颐,健健康康奔茶寿。谨以此文献给杨振宁教授的百年华诞。杰出的数学教育大师杨武之数学家和教育家杨武之(原名克纯,以字行,1896—1973)1919年晚秋时节与文化程度不高的同乡罗孟华(1896—1987)在合肥结婚(两人系父辈指腹为婚),1923年考取安徽省留美公费生出洋留学,1928年以论文《华林问题的各种推广》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归国,系代数数论领域首位华人博士。杨武之先后出任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38—1946年期间存续)、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大同大学(上海,1952年被撤并)和复旦大学数学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数学系系主任多年,华罗庚和陈省身是他最为出色的两位学生。  相似文献   

16.
电子计算机的威力人所尽知,但涉及到与物理世界有关的复杂任务—比如某种昆虫的构成—还得寄望于对DNA的深入研究。曾于2000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埃里克·温弗里(Erik Winfree),一直在潜心研究存储遗传生命信息的DNA;而人类的细胞正是利用这类遗传分子的信息来构建蛋白质,形成了我们的身体结构并做着与生命存在相关的几乎所有工作。目前,温弗里正在利用DNA独特的化学特性,旨在使其像计算机那样来处理信息(被称为DNA分子计算或DNA分子编程的新颖学科),甚至以DNA分子为“脚手架”构建起有用的结构。不久前,温弗里就其对生命起源的理解以及DNA的化学特性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接受了《发现》杂志资深编辑斯蒂芬·卡斯(Stephen Cass)的采访。  相似文献   

17.
斯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下图),得克萨斯大学天体物理系JoseyRegental教授。1979年,由于对亚原子粒子的弱电统一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与A.萨拉姆(A.Salam)、S·格拉肖(S.G1aShow)一起分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他的新书《透过湖水看世界:这个世界与宇宙》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此,《美国科学家》杂志采访了温伯格。通过访谈,读者从侧面可以了解到,除了工作,温伯格还是一位阅读兴趣非常广泛之人。  相似文献   

18.
《科学24小时》2009,(5):51-51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很多影迷一定对科幻大片《星球大战》中反重力机车(speeder bike)的优良性能记忆深刻,帝国军队用它进行地形侦察巡逻。土耳其人卡齐姆·多库(Kazim Doku)设计的奥迪“鲨鱼”概念车则给予我们驾驶反重力机车般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冻蝇     
冻蝇MichealAshburner著刘汉生译果蝇(Drosphila)作为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动物,其冷冻保存问题现已得到解决。P.马泽(PeterMazur)及其合作者在本周的《自然》杂志中指出,当今进行蝇低温保存公司已成为现实。果蝇类动物胚胎不仅...  相似文献   

20.
谢懿 《世界科学》2009,(4):26-27
从今年3月起,粒子物理学家法比奥拉·吉亚诺蒂(Fabiola Gianotti,下图)成为了欧洲核子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超环面仪器(ATLAS)实验的主管。作为同类型最大的实验,ATLAS可望为我们解答宇宙的神秘。不久前,《新科学家》杂志采访了这位ATLAS新任女主管,话题从她执掌大型实验开始,直至对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学的期待等。以下是这次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