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微波法合成硫化铋纳米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檬酸铋、硫脲为反应原料,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采用微波法合成了直径为30~50nm的硫化铋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硫化铋纳米棒形貌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β-CD)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有利于形成硫化铋纳米棒,并且较低浓度的β-CD(约0.005mo.lL-1)有利于形成分散性较好的硫化铋纳米棒.初步探讨了制备方法对硫化铋纳米棒晶型和合成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微波法制备纳米硫化铋与回流法相比,其晶格的生长方向不同,并且可以节省约80%的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法以Bi(NO3)3.5H2O为铋源、CH3CSNH2为硫源、尿素为矿化剂在丙三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较小尺寸的Bi2S3纳米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NIR)、荧光分光光度计(PL)等对样品进行检测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Bi2S3为纯相正交结构,形貌和尺寸受到S与Bi的比例、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影响.通过控制不同的条件可得到形貌均一的纳米棒.并对小尺寸Bi2S3纳米棒的光学性能及生长过程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无水乙醇(C2H6O)为溶剂,利用溶剂热的方法合成硫化铋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 D S)观察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分析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硫化铋样品为长约2~3μm,宽约300~500 nm的纳米级棒状结构材料。最后,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分析纯Bi2O3、LaO3、TiCl4为原料,NaOH为矿化剂,通过Glycothermal法制备了具有板状形貌的钛酸铋镧(BLT)纳米晶.采用X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测试手段对纳米晶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醇水体积比、反应时间和矿化剂加入量等因素对晶粒尺寸、形貌及结晶性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BLT纳米晶尺寸随醇水体积比增加而减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晶粒尺寸与结晶度逐渐增大;随着矿化剂量的增加,晶粒宽厚比逐渐增大.当醇水体积比为1:5、反应时间为24 h、矿化剂引入量为0.266 mol/L时,BLT纳米晶宽厚比可达2.67.  相似文献   

5.
硫化铋纳米晶的水热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温水热条件下,以BiCl3、Na2S2O3(或Na2S、硫脲)为反应物,制备了硫化铋(Bi2S3)纳米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纳米粒度测定仪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正交晶系的Bi2S3纳米晶,形貌主要为纳米棒;同时硫源、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会影响样品的粒径.  相似文献   

6.
以Bi(NO_3)_3·5H_2O和Al(NO_3)_3·9H_2O为原料,溶解在乙二醇中形成乙二醇铋配合物前驱体,在不同的温度下微波加热合成不同形貌的纳米铝酸铋凝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ZATA电位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并且考察反应温度和微波辐照时间对产物成分与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为密集球状颗粒,在微波加热4min条件下粒径平均为30nm.实验得到的纳米颗粒对大肠杆菌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以Bi(NO3)3.5H2O为铋源、CH3CSNH2为硫源、尿素为矿化剂在丙三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较小尺寸的Bi2S3纳米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NIR)、荧光分光光度计(PL)等对样品进行检测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Bi2S3为纯相正交结构,形貌和尺寸受到S与Bi的比例、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影响.通过控制不同的条件可得到形貌均一的纳米棒.并对小尺寸Bi2S3纳米棒的光学性能及生长过程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首次以无水硫酸铜(CuSO4)和六次甲基四胺((CH2)6N4)为原料,用微波法,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比制备出粒径和形貌不同的氧化铜纳米颗粒,并用DSC、XRD、FT-IR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抑菌圈法研究了纳米氧化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对这两种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9.
微波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钼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用微波等离子法制备纳米金属钼粉的原理,探讨了此法制备纳米钼粉颗粒的工艺与影响因素,并以羰基钼为原料制得纳米级钼粉,平均粒径小于50nm,还研究了钼粉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一水合醋酸铜(Cu(CH3COO)2·H2O)和硫脲(或硫代乙酰胺)为原料,以二甘醇(DEG)作为溶剂和还原剂,通过醇热法在高温(180℃)下合成纳米硫化亚铜(Cu2S)晶体.采用XRD、SEM、HRTEM、BET等方法对合成物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物为较纯的花状和颗粒状纳米Cu2S.由于花状纳米Cu2S的特殊形貌,在100 min内其降解活性艳红(X-3B)的效率高达67.2%,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微波法纳米镍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微波法制备纳米镍的有效方法及反应条件.在微波辐射快速加热的条件下,以乙二醇为溶剂,PVP为保护剂,采用N2H4.H2O还原N iC l2.6H2O,通过改变PVP、N2H4.H2O、N a2CO3的用量,经60s制备了大小比较均匀、平均粒径在50~100nm的球状纳米镍.TEM结果表明:这些纳米N i是由许多平均粒径为6 nm的小颗粒的纳米N i组成的球状聚集体.N a2CO3与N iC l2的最佳摩尔比为1∶1,PVP与N iC l2的摩尔比控制在40,N2H4.H2O与N iC l2的摩尔比控制在5.  相似文献   

12.
微波法合成SiC纳米微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酚醛树脂,超细炭黑和超细SiO2为原料,用微波加热的方法合成了SiC纳米微粉,用X射线衍射,分析电镜等手段对SiC微分进行了性能测定,比较并分析了不同的炭源和温度对SiC微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法制备了纳米晶B aT iO3,并通过XRD、SEM、TG及原子吸收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晶体为立方相B aT iO3,SEM显示B aT iO3颗粒形貌主要为立方相,一次粒子的粒径约为50 nm,TG分析表明所制得的B aT iO3粉体晶形稳定,原子吸收分析表明所制得的B aT iO3粉体杂质总含量为0.0261%.  相似文献   

14.
在十二胺为表面活性剂、正辛烷为油相形成的油包水(W/O)型反胶束体系中,使Na2WO4和CdCl2发生反应,制得了长约2μm、带宽约20~30nm的CdWO4纳米带.测试了其拉曼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该CdWO4纳米粒子具有较好荧光发射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辐照法,以葡萄糖为还原剂还原Cu^2+离子,制备出空芯纳米氧化亚铜颗粒,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六次甲基四胺对颗粒形貌的影响.制得的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微波辐照法制备的氧化亚铜颗粒具有空芯球状结构;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减少,构成空芯球的纳米颗粒由球状过渡为片状,且粒径逐渐增大.氧化亚铜颗粒属于立方晶型,其吸收峰出现在430nm附近,对应的禁带宽度约为2.58eV,尺寸效应导致了明显的蓝移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TiCl4为前驱物,利用微波加热的方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采用XRD,TEM以及UV-Vi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测试所制备TiO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和不同反应物浓度对TiO2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TiO2分别为球形锐钛矿和锐钛-金红石混合晶型,平均粒径在30 nm.TiO2对甲基橙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采用微波制备样品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用微波辐照的方法制备了均分散BIiOCl微粒,本文介绍了制备的过程呼条件,对微波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磷酸钴纳米粒子的微波辐射制备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用微波辐射法对磷酸钴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分离方法.并对磷酸钴纳米粒子进行了结构和组成的测试,讨论了影响粒子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得到了平均粒径为50.64nm的球形微粒的磷酸钴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入CuCl-Si混合粉末和水蒸气作为氧化硅的原料, 应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方法, 从廉价的氯化铋和硫粉出发, 在450℃下精确控制合成了不同形态的氧化硅包敷的硫化铋纳米线, 包括具有光滑表面的纳米线和缀有硫化铋纳米珠的纳米线。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精细的表征, 讨论了精确控制合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硫化铋溶解性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了硫化铋在无氧化性强酸和可溶性碱金属卤化物溶液中的溶解性.结果表明硫化铋只能溶于氢卤酸(除氢氟酸外)、稀硫酸与碱金属卤化物的混合液中,不能溶于稀硫酸中.硫化铋能溶于氢卤酸,主要是溶液酸效应及配位效应同时作用的原因,也就是该溶解过程发生了"复分解--配位"二步反应,而不是硫化铋的碱性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