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袁虹  孙小霞  郭生祥  王善举  杨正国  汪有奎 《甘肃科技》2011,27(20):183-185,168
调查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自然灾害发生危害情况,表明火灾是森林资源安全最大的威胁因素,森林有害生物发生危害严重、损失巨大,气象灾害对森林生长和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地质灾害对局部地域森林或林业生产破坏性较大。分析了保护区森林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自然灾害系统管理总体目标及防灾减灾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  相似文献   

3.
以2002年江西省发生的自然灾害为例,总结分析了自然灾害间的连锁效应及其特点。提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以气象灾害为源头形成了一系列自然灾害链的成灾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4.
天津滨海地区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地区属自然灾害多发区。本文分析论述了滨海地区自然灾害发生,分布及作用特点,提出了保障滨海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刀菜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了协调人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拓展并良化人类生存空间,作者依据多年来收集的自然灾害资料与研究成果,对自然灾害的分类和危害进行系统分析,在采用边缘学科相互交叉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总结了建国以来减灾工作的进展,提出了防御自然灾害的理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协调发展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保护人居环境,拓展并良化人类生存空间,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收集的自然灾害资料与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现状,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减灾工程建设状况,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防灾抗灾之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滨海地区属自然灾害多发区.本文分析论述了滨海地区自然灾害发生、分布及作用特点,提出了保障滨海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熵产生和自然灾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是不稳定能量积累的释放过程,它是一个高强度的耗散过程,耗散强度用局域熵产生来描述。根据地表温度和能量通量纬度分布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局域产生的纬度分布,发现它与自然灾害的伟度分十分接近。据此研究了自然灾害纬带群聚性的成因机制。同时,对地球系统熵的收支分布和熵产生作了计算,给出了它们的整体动作图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上半叶西藏地方政府的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经常发生地震、雪灾、冰雹和水灾。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本试图通过近代西藏地方政府的灾害应对策略,反映西藏地方政府运作机制、对待自然灾害的态度以及减灾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形势愈发严峻复杂。面对日益频发的各类灾难,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预警、如何最大程度防灾减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全面地影响当今人类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也使自然灾害风险显示出新的特征:自然灾害事件或社会灾害风险持续增多,灾害风险对人类的影响具有全球性特征,自然灾害风险的传播与转移现象显著增强。全球化过程不仅积极地推进自然灾害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为应对全球化新形势,建议:提高全球化进程中自然灾害风险特征的认识;把灾害风险管理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灾害风险管理范式;积极推行自然灾害风险转移;切实加强对新型灾害和突发灾害地防御;积极开展减灾防灾领域地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沿海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49 ̄1990年沿海各省市区级报刊自然灾害记录及有关海洋自然灾害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规律,重点讨论了海洋自然致灾因子及沿海各县(市)社会经济发展(承灾体)在本区灾情形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区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过早地走入了自然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及其可操作性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综合减灾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衡东县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洪水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基于灾害系统论观点,综合分析得出,复杂的孕灾环境是衡东县洪涝灾害形成的诱发因素,暴雨及其引发的灾害链是洪涝灾害形成的直接原因,人类不合理活动则放大洪涝灾情。为此从人类行为角度入手,提出了工程减灾与非工程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何正玲 《科技信息》2010,(15):69-70
随着计算机系统功能日渐复杂,网络功能日渐强大,资源共享程度的日渐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和复杂。Internet是开放的、无控制机构的网络,由于各种天灾人祸因素的客观存在,任何的网络系统都存在着环境干扰、物理故障、人为攻击、病毒破坏等等的安全隐患。这些都可能导致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和文件丢失,系统瘫痪。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贫困山区多年来的气候、生物和森林生态系统、土地资源等资源环境变化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贫困山区资源环境系统正经历一个动态不稳定的发展阶段。这一动态变化以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增加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从系统平衡、森林生态系统的气候效应以及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等方面阐述了贫困山区资源环境系统失衡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并提出这一类型区农业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加强应急管理、系统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10年来,中国减灾能力、现代化综合救援能力和重大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新时代应急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防灾减灾研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灾害大数据平台在灾害防控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中国自然灾害频发、高发的现状与趋势,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存在本底数据、机理认识、风险预测的挑战。未来应重点加强自然灾害基础研究、监测预警体系构建、韧性社会建设、科普教育、自然灾害保险等方面的工作,更好地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营造宜居地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旱涝灾害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明代以来有关资料研究,河北省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旱灾重于涝灾,旱灾是影响该省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造成旱涝灾害的因素以及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加剧了灾害的严重程度。为今后的防灾抗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病毒、硬件、软件、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图书馆个人数据可能产生的破坏,提出了容灾的主要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整合遥感数据、社会经济、自然生态数据等多源数据,从危险性(H)、暴露性(E)、脆弱性(V)和适应能力(A)4个维度构建上海市高温风险(HR)评估指标体系及高温风险指数(HRI)计算模型,揭示HR等级分布特征和空间异质性规律,识别风险空间地域及其致灾类型.结果表明:1)上海市的4个维度指数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H指数从西南到东北逐渐降低后又升高,E、V和A这3种指数都呈现“中心—外围”特征;2)上海市HR以较低和中等水平为主,呈现从西南到东北逐渐降低后又升高的特征,且同样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热点区在上海市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冷点区则大范围集中在城区东部,HRI平均最高值(1.80)在中心城区的长宁区,最低值(0.55)在浦东新区;3)不同致灾类型的面积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双维度主导型(45.89%)、单维度主导型(29.32%)、三重维度主导型(13.97%)、综合主导型(8.66%),按照不同致灾类型的面积占比排序,面积最大的是H-A型(16.10%),最小的是V型(0.13%).研究结果为高温风险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及防灾减灾措施和方案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