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绒螯蟹主要有新绒螯蟹属(Neoeriocheir)和绒螯蟹属(Eriocheir)两个有效属,新绒螯蟹属仅有狭颚绒螯蟹(N.leptognatha)一个有效种,绒螯蟹属有直额绒螯蟹(E.recta)和日本绒螯蟹(E.japonica)两个有效种,日本绒螯蟹有日本绒螯蟹指名亚种,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3个不同的地理亚种.分布在我国大陆的是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大陆被按水系分成南方组与北方组,组内水系间为同种不同地理种群.利用RAPD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鉴别出中华绒螯蟹的中华亚种和合浦亚种,各种群间的鉴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相应引物PCR扩增了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基因(COI)片段,PCR产物经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得到709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34.41%,27.93%,20.03%和17.63%。并比较它与珠江流域中华绒螯蟹COI序列和日本绒螯蟹COI序列的差异,发现黄河口中华绒螯蟹与珠江 流域中华绒螯蟹COI序列完全相同,而与日本绒螯蟹差异非常明显,709或658(不计引物)位点中核苷酸差异数为32,核苷酸差异率为4.51%或4.86%(不计引物),其中25个位点为转换,7个位点为颠换。作者倾向于支持存在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或它们为同一种的两个地理亚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呼吸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学和Feulgen、Unna-Brachet等9种组化方法,分析了鳃中部分物质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Feulgen阳性反应只限于各类细胞核中,质中普通含有RNA;整个系统HgBPB反应呈阳性;PAS反应示R细胞含糖元,其余呈PAS阳性的均为中性或酸性粘多糖,且多与蛋白质形成结合物。本文还对鳃的多种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精荚形成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绒螯蟹的精荚形成始于前输精细管处,呈椭球形,由精子、精荚基质、精荚壁组成,其精荚壁由包被精子的外周精荚基质浓缩而成,故与内部精荚基质之间无界限,精荚表面光滑,无上皮细胞分泌物沉积。精子均匀分布于精荚基质中,基质为较低电子密度物质,呈网状,其间具有一些小的空泡。输精管上皮细胞分泌物分为四种:高电子密度物质,较低电子密度物质,泡状精液,颗粒状精液。  相似文献   

6.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在温州市郊区,通过简易的培育池。培育中华绒螯蟹天然蟹苗获得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大颚器官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透射电镜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颚器官(M0)的超微结构及眼柄切除后MO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中华绒螯蟹具大颚器官一对,位于大颚正后方大颚腱的基部。MO由许多细胞团组成,细胞团向广布血淋巴通道和血淋巴窦。细胞核内密集的异染色体聚集在核质的外缘,细胞质内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无颗粒内质网及大量形状各异的线粒体。与血淋巴通道相连的细胞膜,呈现不同程度的内陷和皱褶。眼柄切除后,MO  相似文献   

8.
对中华绒螯蟹在黑龙江省醅地区进行幼蟹养殖的试验,探索其饲育可能性及其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近年来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情况,现已对13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概念性翻译获得了8种蛋白质(或其亚基)的氨基酸序列,还对中华绒螯蟹的微卫星序列和序列表达标签开展了初步研究,总体上,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研究较薄弱,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应加强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的广泛深入研究,重点突破一些重要功能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为中华绒螯蟹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除草剂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蜕皮激素分泌的影响,利用不同质量浓度(0.001,0.01,0.1,1mg/L)的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染毒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分析其对中华绒螯蟹血清蜕皮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0.001,0.01mg/L)以及高质量浓度(1mg/L)莠去津暴露后,中华绒螯蟹血清中蜕皮激素含量相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而中间质量浓度0.1mg/L的蜕皮激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该质量浓度下中华绒螯蟹的蜕皮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取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态性的基本数据,寻找合适的遗传标记区分不同种类及不同水系的河蟹种群,采用微卫星DNA分型技术,对江苏地区两个地理种群(本地种与荷兰种)的中华绒螯蟹共计140个样本,通过DNA提取、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的方法,进行了两个微卫星基因座(Esin 67和Esin 87)的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本地种与荷兰种的两个微卫星基因座均有较好的多态性;在Esin 67基因座中,本地种和荷兰种绒螯蟹均有8个等位基因,两组的最高频率等位基因均为8重复序列;在Esin 87基因座中,本地种绒螯蟹有9个等位基因,荷兰种有7个等位基因,两组的最高频率等位基因均为9重复序列.同时中华绒螯蟹荷兰种这两个基因座的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均高于本地种.这些结果提示了江苏本地的绒螯蟹可能受到其它地区河蟹的种质污染,基因多态性下降,因此需要加强对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的深入研究,以便采取措施对河蟹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爪哇苔藓对河蟹早期存蟹存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放爪哇苔藓的实验组存活率比无水草组高32.44%,平均体重增长快1.679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两组饲料——饲料A(添加6%鳕鱼肝油和4%大豆卵磷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 HUFA)、饲料B(添加10%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 HUFA)对两种规格(2.4g和15.0 g)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饲料两种规格幼蟹肝胰腺R细胞可见有脂肪滴,顶端微...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亲蟹的标准代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华绒螯蟹亲蟹的耗氧率、二氧化碳排出率及氨氮排泄率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亲蟹的能耗率及能源物质的供能比。结果表明 ,体重为 (5 6 .99± 6 .4 2 )g亲蟹 ,在水温 (2 0± 0 .5 )℃时的耗氧率为 (0 .2 77± 0 .0 5 9)mg·g- 1·h- 1,CO2 排出率为 (0 .32 1± 0 .0 78)mg·g- 1·h- 1,氨氮排泄率为(2 .790± 0 .6 43) μg·g- 1·h- 1,能耗率为 (4.2 4± 0 .92 )J·g- 1·h- 1;亲蟹代谢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为 7.4∶4 1.2∶5 1.4 ;其能耗率 (R0 )与体重 (W )呈负相关 ,其关系式为R0 =1.76 32W- 0 .54 0 7。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了抑制性差减杂交和cDNA芯片技术鉴定中华绒鳌蟹卵巢发育相关基因,并用5'和3'RACE的方法克隆了一个与Ⅱ期相比在卵巢发育的Ⅲ期高表达的新基因EJO3(GenBank登录号:AY185919).EJO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1 368 bp,编码455个氨基酸.从氨基酸序列推算的EJO3的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79和50 00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EJO3可能是一个含有VWD结构域的分泌蛋白.EJO3在Ⅱ期和Ⅲ期卵巢的差异表达用Northern blot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EJO3在卵巢高表达,在肠、心脏、肌肉和肝胰腺中弱表达或不表达.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华绒鳌蟹卵巢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配合饲料和冰鲜野杂鱼饲养中华绒螯蟹幼蟹30d,观察两种饲料对蟹存活率、规格(体长、体宽和体重)和肝胰腺指数的影响,并对肝胰腺内的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及血淋巴中的血细胞组成与大小进行计算与测量.结果表明:冰鲜野杂鱼组中华绒螯蟹规格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而存活率、肝胰腺指数和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春季平水期至秋季枯水期期间,对南四湖河蟹围网养殖区及非养殖对照区的水域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养殖区水生植物生物量较小、盖度较低;底栖动物种类和生物量均较小;与对照区有大量水草吸收N、P及产生氧气相比,围网养殖区水体DO含量低,COD、TP、TN及"三氮"含量高,同时底质TN、"三氮"及活性磷含量高,TP含量低.总体而言,养殖区水环境质量明显劣于对照区,网围养殖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四因子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河蟹大眼幼体至Ⅲ期幼蟹阶段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矿物盐及复合维生素的适宜需求量.结果表明,影响河蟹大眼幼体至Ⅲ期幼蟹成活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蛋白质>矿物盐>脂肪>维生素,其最优水平分别为蛋白质35.50 %;矿物盐6 %;脂肪17.39 %;复合维生素1 %.河蟹从大眼幼体发育到Ⅲ期幼蟹,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即从45.52 %减至35.50 %;对矿物盐适宜添加量的要求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即由2 %升至6 %;而对复合维生素适宜添加量的要求则有下降的趋势,即由3 %降至4 %;但对脂肪的适宜需要量一直是较稳定且较调换,即为17.39 %.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四因子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河蟹蚤状幼体至大眼幼体阶段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矿物盐及复合维生素的适宜需求量.结果表明,影响河蟹其成活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蛋白质>维生素>矿物盐>脂肪,其最优水平分别为蛋白质55.28 %;维生素2 %;矿物盐6 %;脂肪17.39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