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科普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均亮 《海峡科学》2007,(10):20-23
科普旅游是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福建省拥有比较丰富的科普旅游资源,对发展科普旅游非常有利,鉴于福建科普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在各方面还不成熟,该文在国内外科普旅游的大背景下就当前福建省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提出福建省发展科普旅游的若干对策,以利于福建科普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和福建科普旅游档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麦积植物园发展科普旅游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森林生态旅游为载体,建设精品科普旅游项目;发展特色科普活动;加强园林景观建设,提高科普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完善科普设施、加强宣传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深入发展麦积植物园的科普旅游.  相似文献   

3.
加强科普旅游提高大众科学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秦  刘新福 《天津科技》2004,31(2):34-35
阐述了科普旅游的概念,指出了科普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开发科普旅游项目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绍刚 《科技资讯》2006,(15):195-195
科普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本文对科普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了科普旅游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普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郑小虎  刘平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49-50,62
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开展,人们在利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旅游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时,也给旅游目的地传统民族文化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保护与开发这一矛盾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尤为明显。传统民族文化资源作为非可再生资源具有独一性和易破坏性,在纯粹追求经济利益的开发中受到破坏。通过对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的个案调查,发现这种破坏表现在:民族文化同化、民族文化商品化、民族文化庸俗化以及民族文化原生态土壤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6.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主体的城郊山岳森林公园.在实地调查与勘察基础上,对该公园功能区划和旅游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结果表明,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可分为6大功能区,主要定位为生态功能、科普功能、游憩功能和休闲功能;旅游产品分为7个主系统,19个子系统,68个主要产品项目.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合理设计与开发将有助于提高该公园生态旅游服务,大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旅游业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经济利益成了压倒性的目标,而造成区域不少高品味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景观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通过对平坝挂多地区喀斯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野外实地考查,分析旅游开发对景区自然和人文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措施,以期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洋旅游资源污染损害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海洋污染和损害状况堪忧,海洋旅游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海洋旅游资源的污染损害也越来越严重,影响到海洋旅游和海洋产业的发展.对海洋旅游资源污染损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使海洋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控制措施:旅游企业科学合理安排旅游活动;旅游者树立海洋保护意识;政府部门加强海洋保护的立法工作;规划部门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在全社会进行海洋旅游科教宣传.  相似文献   

9.
科技旅游浅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因此必须利用高科技带动旅游业,促进我国旅游业向质量型、效益型方向发展,这是知识经济朝代的抉择,总体来说,高科技有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利用高科技可开发旅游新产品-“高科技旅游产品”和开辟新的旅游市场-“科技旅游市场”,包括科普旅游市场和科技商务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0.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主体的城郊山岳森林公园.在实地调查与勘察基础上,对该公园功能区划和旅游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结果表明,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可分为6大功能区,主要定位为生态功能、科普功能、游憩功能和休闲功能;旅游产品分为7个主系统,19个子系统,68个主要产品项目.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合理...  相似文献   

11.
桂林植物园开展科普旅游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科普基础设施,但是桂林植物园目前存在科普旅游经营意识淡薄、园林景观建设比较落后、科普旅游配套不够完善、推广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通过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加强园林景观建设,提高科普导游素质、完善科普旅游设施,加强宣传力度、努力开发客源市场等途径进一步深入开发桂林植物园的科普旅游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人口的压力,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可持续旅游成为人类关注的热点.三峡是我国最著名的旅游区之一,近年来其旅游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科学分析三峡地区脆弱的旅游生态环境及三峡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是促进库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前提.调查分析表明,库区目前主要的旅游生态环境问题有:自然灾害、水土流失、蓄水引发的地质灾害、旅游资源消失、水质恶化、库岸消落带、"三废"排放及移民所产生的生态压力等.基于这种旅游生态环境条件及可持续旅游的系统性要求,提出促进库区可持续旅游的建议:1)推进库区旅游生态环境建设;2)创新旅游开发理念;3)开展旅游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4)加强环保教育、转变观念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以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同时在兴旺发展的旅游业中也不可避免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尤其是对旅游文物资源的破坏,其价值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损坏的原始风貌是无法恢复的.因此旅游文物保护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维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和谐旅游与和谐旅游城市的构建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两者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因此,应该注重和谐旅游在和谐旅游城市构建中的重要作用。论文分析了和谐旅游与旅游城市构建的关系,并从和谐旅游的视角提出了旅游城市构建的途径,即通过和谐旅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和人与社会人文和谐来促进和谐旅游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锡尔系数与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河北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从2001年到2012年,河北省旅游生态足迹与旅游生态承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总体表现出生态赤字状态,河北省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空间上,在11个地级市中,秦皇岛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与人均旅游生态赤字均最高,沧州市最低;而张家口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最高,唐山最低,从环渤海、环京津与环省会旅游圈来看,3个旅游圈之间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小,但各旅游圈内各市的差异较大,其中以环渤海旅游圈内的差异最大;为了促进河北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旅游、降低旅游生态赤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程秀兵 《科技资讯》2015,13(4):115-116
2004~2013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9.6%,但却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而换来的高增长。我国GDP低于全世界的10%,但却消耗掉全球20%的能源、54%的水泥和30%的铁矿。过度的资源消耗不但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也限制了产业的发展空间。旅游业被认为是不依赖资源消耗的服务产业,实际上,旅游产业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整体需求,旅游产业体系离不开对资源的依赖。旅游活动中大量的能源资源、水资源被消耗,而产生的废气、废水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旅游景区脆弱的生态平衡也受到很大的冲击。有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降低了人们对其的旅游兴致,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局部生态环境也受到破坏,旅游资源遭到损害。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贵州生态博物馆发展的历程,总结出贵州生态博物馆实践的主要成就,得出生态博物馆必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在发展村落旅游过程中,旅游经济对生态博物馆带来了众多益处,但也产生了种种弊端,最后提出贵州生态博物馆发展村落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生态破坏、管理低下等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道家思想中蕴含的“道法自然”、“物无贵贱”等生态理论分析,提出了解决乡村旅游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彩色沙林作为旅游景区开发并不存在着开发与保护不可调解矛盾的观点,建议加强对彩色沙林的科学价值与科学意义、科普意义的研究,以提升陆良彩色沙林旅游产品的科学含量和科学品位,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建议扩大彩色沙林景区范围,使其与周边地区形成资源互补、功能互补的态势;建议加强研究和规范建设,提升景区列级水平,促进知名度的扩展;建议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使空间拓展与市场拓展同步发展。促进彩色沙林旅游发展,并以此为龙头景区促进曲靖和滇东北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丹霞地貌、土林地貌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丹霞地貌与土林地貌均属于特殊地貌,二者在发育演化与旅游开发上有着不少的相似处:如形成的物质基础大多是河湖相陆源碎屑沉积,沉积后都发生过淋溶作用,后经抬升而导致流水切割、重力崩塌,形成造型多变、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可开展观光、科考、科普、生态、探险等旅游活动,旅游主题与特色较为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