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埋小间距双线隧道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向东 《河南科学》2008,26(4):448-450
针对某城市浅埋双线隧道工程的工程特点,对左右线施工时围岩屈服区域、围岩变位受左右洞施工相互影响情况以及岩柱区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左右洞交替施工所引起的围岩位移和支护内力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台阶法施工时下台阶开挖时的拱顶下沉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从岩体结构条件及岩性组合研究入手,对岷江上游一个水电站枢纽区边坡结构特征和典型失稳破坏模式作了精细阐述.从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加固处理目的出发,对工程区边坡岩体结构和地质结构类型分别进行4大类9亚类与6大类11亚类的详细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了4大类9亚类工程区边坡主要变形破坏的模式机理,从而为施工期的边坡安全反馈分析及边坡加固防治对策的采取和支护设计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工程坝址区最为关键的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永久船闸高坡稳定、地下电站主厂房围岩块体稳定、断裂构造等几个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过程、方法、工作内容及基本结论,并结合工程施工、监测及运行有关情况对各专题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研究煤系地层隧道开挖与支护问题,通过利用ADINA软件对大断面煤系地层隧道开挖与支护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二维平面模型,分析了煤系地层隧道大断面开挖和支护的过程;揭示了用于计算开挖过程中位移场、应力场及其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煤系地层隧道施工采用台阶法开挖有利于隧道的应力释放和稳定;同时,在支护上采用一次支护、二次支护和衬砌。现场施工监测较好地反映了煤系地层这一软弱岩层的隧道开挖与支护参数,为类似条件的隧道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现场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刘天翔  杜兆萌  程强  雷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7):11315-11322
为了研究边坡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有鉴于红层地区的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受红层特殊工程地质特性的影响,红层软岩边坡在其整个寿命期内是一个逐渐“衰老”的过程,开挖边坡在运营5~10年以后常出现各种严重地质病害和安全风险,而在前期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往往都采用传统的极限平衡法计算,但其无法根据红层特性预判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和时效变形特征,无法指导工程设计制定出既经济又安全可靠的针对性预加固措施,因此为日后的长期安全运营留下了较大隐患。以西南红层山区某快速通道项目隧道改路基的深挖路堑100m级高边坡工程为例,通过FLAC3D建立了包含特殊节理裂隙单元的复杂数值模型,计算获得了边坡潜在变形范围、潜在滑面位置、深度等,对比分析了边坡刚开挖完成时、未加支护工程蠕变20年和增加支护工程蠕变20年后这三种工况下的长期稳定状态、位移及应力变化等时效变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红层地区高边坡在长期服役环境下会发生蠕变、应力松弛、软化破坏等复杂变形行为,其普遍存在于实际工程中,后期针对性的支护方案应高度重视红层软岩高边坡的时效变形问题。本文的计算结果成功应用于最终工程设计中,填补了传统计算方法难以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空白,以期为今后红层地区这类高达100m量级的软岩高边坡开挖后的时效变形特性研究和加固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煤与瓦斯突出突变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变预警与应急辅助决策技术。具体对瓦斯涌出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变的监测与识别方法;结合煤矿现有的安全监测系统,对灾变后瓦斯涌出量预测、波及范围预测、区域断电措施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利用以上技术对大平煤矿“10·20”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了反演,该技术能在瓦斯波及之前发出将波及预警和给出相关应急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西南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坝肩高陡边坡裂隙岩体,其渗透特性随地质历史、爆破削坡、加固、蓄水/泄
洪、降雨等自然和施工过程而分布变化的时空特征,介绍了相关实验、理论模型、数值分析成果,评述了研究现状和进
展。展示了为促进这个问题由定性向定量发展,众多研究者各自的探索与贡献。提出在应力变形全过程、强卸荷施
工、多场耦合、锚固喷浆、尺寸效应、三维模式和深部监测机制等方面,对边坡裂隙岩体的渗透特性随裂隙、节理、断层
而损伤破裂演变的规律,亟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自然环境、区域地质环境和经济技术环境都具有特殊性 ,区内工程地质勘察特别是隧洞工程的勘察具有较大的难度。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特点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相关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首先前期工程地质勘察应建立概率统计的思想 ,侧重于基本规律的把握。第二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开发出适合隧洞快速施工的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和决策软件 ,使基本地质资料的采集、分析、评价、决策做到快速、准确。第三应研究适合隧洞施工的勘察技术 ,包括高精度解析遥感技术、深埋隧洞物探方法、超前钻探设备和探测装置 ,也包括数据采集方法、快速编录系统以及施工地质资料处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对一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北部区域的土体位移及水位进行跟踪监测。介绍土体位移及水位监测所需的仪器及方法,对监测成果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预警值和相应的一些处理措施,以保证深基础工程施工安全和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煤矿巷道所受的地应力越来越大,尤其在地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井下巷道支护及保持其稳定性更加困难.根据深部软岩条件下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研究高地应力软岩环境下巷道科学的支护方式是保证煤矿采掘深部煤层的关键.矿井支护实践证明高强高预应力变形让压锚杆均压锚杆能够有效的解决深井高地压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中城市地铁已由点线状发展成网状,常会出现既有地铁车站密贴增建形成换乘车站的情况.为了保证既有地铁车站的正常使用,开展新建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变形控制研究.依托北京地铁6号线苹果园站零距离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工程,结合具体施工方案,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两层三跨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结构变形控制技术,探究注浆抬升...  相似文献   

12.
考虑地震影响的小间距隧道围岩流变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隧道围岩的流变特性,基于拟静力法建立了隧道围岩在流变过程中有地震作用时的长期变形与稳定性分析格式,并对三车道小间距隧道的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粘弹塑性数值分析,探讨了地震对小间距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影响。数值仿真对比分析表明:地震因素对隧道周边各点的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对竖向位移影响较小;中间岩壁在地震影响下,可能发生错动破坏,而且在施工方法的共同影响下有侧向移动的趋势,这将对小间距隧道的安全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给出了在典型施工方式下,三车道隧道围岩破坏特征及其施工过程中小间距隧道洞周特殊点粘弹塑性的变形规律,可作为小间距隧道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监控量测技术在通渝隧道出口段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重庆通渝隧道是“八小时重庆”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集涌水、岩爆、瓦斯、有害气体、塑性变形、高应力于一身,是典型的复杂条件下的长大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了新奥法监控量测指导施工,通过开挖面地质素描、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锚杆轴向力、喷层应力、格栅拱架压力、围岩内变形、二衬应力等多项涉及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合理与否的参数的跟踪量测,并及时将量测数据的散点、回归图等处理信息反馈给施工,以了解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情况及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实践证明效果可靠,隧道出口段掘进已突破l500m大关。  相似文献   

14.
深埋隧洞不同掘进方式下即时型岩爆微震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水电站引水洞和施工排水洞钻爆法及TBM开挖段的施工过程进行连续性实时微震监测,将即时型岩爆孕育及发生过程中获得的微震信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埋硬岩地下隧洞即时型岩爆的孕育及发生过程中,微震事件在空间位置上从初始的不规则零散分布不断向岩爆区域集合,并且数量不断增加;累计微震释放能以及塑性体积的平均微震释放能均不断增大,TBM开挖过程中岩体能量释放要大于钻爆法开挖;TBM开挖强烈岩爆发生前有轻微~中等岩爆伴随发生并且随着岩爆的孕育过程而逐渐递增,而钻爆法开挖不具有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城市隧道安全预测预警系统构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隧道的安全运营备受工程界关注。介绍了现有隧道健康监测系统和隧道实时安全监控系统研究和发展状况。通过分析两种结构损伤情况(突发性损伤和累积性损伤)和现有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隧道安全预测预警系统架构,论述其组成和具体功能,阐述了隧道安全预测预警系统开发的可行性,表明城市隧道工程建立安全预测预警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深部软岩巷道耦合支护优化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旗山矿-1000m水平北翼轨道联络大巷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状况及其原因,提出了该巷道工程支护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备选方案用数值模拟进行了优化选择和耦合设计,提出了锚喷网索+底角锚杆+注浆的支护方案。现场施工监测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有效控制该类巷道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面向深凹露天矿形变监测,利用三组Sentinel-1数据对鞍钢集团大孤山铁矿进行小基线子集分析,研究了一种基于地形特征的坡向位移求解方法,将三组卫星视线(line of sight,LOS)方向形变转换为坡向位移.三组监测结果均与实测数据存在较高一致性,且与矿区降水量变化存在相关性.大孤山铁矿矿坑的形变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帮.研究表明:岩体结构、岩性与降水是影响露天矿坑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多轨道小基线子集法可作为常规监测手段来监测深凹露天矿潜在的形变,为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深井三软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丰城矿务局尚庄煤业有限公司-650 m水平西运输上山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深井三软煤层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认为深井三软煤层巷道围岩是由顶板、底板、两帮组成的复合结构体,两帮和顶板稳定性对底鼓有较大影响,在提高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的同时,加固两帮和项板能够较好的控制底鼓.因此,提出固帮强顶的深井三软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该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图4,参6.  相似文献   

19.
兰州地区深基坑支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兰州地区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和施工现状,探讨适合于兰州地区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分别介绍土钉墙支护、土钉加预应力锚杆联合支护、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的作用机理,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其在兰州地区的应用.实践证明,这3种支护技术适合于兰州地区.当基坑深度小于8.0 m时,采用土钉墙比较合适;当基坑深度在8.0~10.0 m之间时,可以考虑采用土钉加预应力锚杆的复合支护结构;当基坑深度大于10.0 m时,选择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实际铝土矿露天开采边坡工程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边坡深部位移监测,结合数值计算技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反映出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实际状态.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经济、合理的位移监测方案对边坡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评价具有指导作用,能得出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趋势,工程监测、数值计算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可为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