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时期,西方在中国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严重危害。因为传教士是西方人,所以经常有人认为传教士也是进口鸦片毒害中国的中介之一。但事实上,西方传教士曾在中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鸦片活动,包括为中国鸦片成瘾者提供戒除鸦片的医疗服务,开展禁绝鸦片的社会宣传和社会运动等。这些行动不仅推动了西医医院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显著提高了中国民众对西方医疗技术和西方药物的接受程度,也促进了中国社会公共卫生状况的改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良。西方传教士的反鸦片活动为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生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按照学术界的传统理解,自然科学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因而科学成果和科学思想无论在哪里出现,都必取同样的形态。然而自然科学史表明,在西方文化背景上生长起来的西方科学思想,却有其不容忽视的文化特征。在西方自然科学向东方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冲突。这种  相似文献   

3.
西方科学的文化基因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哲学、文化是三位一体的,文化基因决定了科学的所有本质特征。西方科学之所以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上诞生并得到不断发展,是和西方文化基因密不可分的。西方科学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一枝独秀,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文化基因的独特性。这些独特的文化基因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运用形态学的方法将西方工程伦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理论分析和逻辑整合发现:西方工程伦理形态沿着三条螺旋式上升的主线演变,即"德性-规则-德性"、"道义-功利-道义"和"经验-理性-经验"。西方工程伦理形态的演变,实质是西方工程伦理在思想理念上的演变,在价值行为选择上的演变。伦理形态的演变规律,对于当下工程伦理的理论研究以及工程伦理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近代西方光学知识主要以译著的方式在中国传播。本文根据这些译著的内容和传播特点将这段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译著中不但包括近代西方光学的理论知识,还有许多关于例如如何正确使用光学仪器的应用知识。这些译著在中国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光学研究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西方流星、彗星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是明末耶稣会传教士在华传播科学知识的一个案例,由此可以观察到晚明来华传教士对西学的传播模式和中国学者对西学的接收模式。通过梳理和解析相关著述文献,可以发现,西方流星、彗星观念最初是作为气象学知识被引入中国的,但第谷大彗星的发现使得西方天文界对彗星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教士们的传播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明末学者熊明遇等人在融合中西传统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接受了作为气象学知识的西方古典流星、彗星观念,建立了一套独特的解释自然的方式;而重归天文学领域的西方彗星观念却并未在中国学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方自然哲学史学术会议在长沙召开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南工业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联合主办的西方自然哲学史学术会议暨第四届青年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4月25日至27日在长沙召开。这是我国在西方自然哲学史领...  相似文献   

8.
摘要从公元前一、二世纪的西汉时期开始,中国运用阴阳、五行等思想解释健康和疾病,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科学”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学体系,在中国运用与发展了两千多年,这就是“中国传统医学(CTM)”。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中国医家对中医按科学和理性精神进行了整理、消化和吸收,使之切合于当代医学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传统中医(TCM)”。中医在16世纪就为西方有所了解,尤其是针灸,18、19世纪之交在欧洲曾风靡一时。但接着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由于现代生物、化学、医学的兴起,中医在西方受到了冷落。到了20世纪70年代,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传统中医再次在欧洲和美国大受欢迎。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传统中医在临床上的效果,而是在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中产生了一种宽泛的思潮,即对不加区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开发自然所带来的危险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危机感下,西方人迫切需要一种对人体改变不大,对环境破坏较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医学体系来补充或取代西方现有的生化医学。传统中医,特别是针灸,在西方得以流行,就是得益于这种对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不断进步的观点表示怀疑,对现代科技对环境的破坏表示忧虑的危机感。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欧洲的环境主义和对科学技术的怀疑主义的背景分析,解释为什么“传统中医”能在这一思想大趋势中进入到西方社会。同时在另一方面,由于“传统中医”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科学的、理性的整理和吸收,这使得它比较容易为强调科学和理性的西方文化所接受。“传统中医”当今在西方受到欢迎,这一奇特现象当从以上两方面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海国图志》译介了大量西方近代地理学术语,这些术语的译名在音节、构词法和文化蕴含等方面呈现出典型的民族化倾向。就西方地理学术语汉译的命名而言,《海国图志》的译名倾向于沿用传统地理学术语,或以词缀法新造术语。作为近代地理知识的载体,这些民族化的术语有利于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在中国社会的接受和普及,也促进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利玛窦对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他最早把西方的数学带到了中国,开创了中西方数学文化交融的纪元,给中国传统数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让西方教学文明在东方闪耀;他用数学赢得了民心,影响了一批中国数学家的成长,推动了中国传统数学和西方数学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明清西方力学在华的传播是研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关键。《奇器图说》是中西力学知识会通的里程碑式作品,对于研究明清西方科学知识在华的传播极具代表性。在比较明末中西力学传统的基础上,分析明清西方力学知识在华传播的不同路径;以明清学者对《奇器图说》的认知为例研究受众群体对西方力学的认知特点,并分析明清受众特质对其影响,揭示出明清西方力学知识在华传播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出力学知识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动力与阻碍,及传播模式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在近代西方科学输入中国的第一时期(1582-1775),"夷夏之防"和"西学中源"是近代西方科学传入的文化屏障。第二时期(1807-1928)的"西学中源"文化观(晚明思想的嬗变)、"中体西用"文化观和"西体中用"文化观引领了中西方科学文化的"融合"与"会通"。跨越屏障后的科学文化观发展经历三阶段,呈现三形态。  相似文献   

13.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的明清之际诞生?”人们对这个问题作过不少的探讨。本文仅从明末至清中叶(以下简称明清间)的科学家对中西科学关系的认识来分析这个问题。明清间的西方传教士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当时的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注意到学习和吸取先进的西方科学,提出“会通”中西科学的主张,并付诸实践。因而李约瑟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差异,它们已经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世界科学的演变》)但是,明清间中西科学的会通,没能够改变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总体格局。相反,中西科学的差距正是在这期间增大的。造成这一历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04-108
西方科学哲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传播,在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上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基本把握了西方科学哲学的基础理论与前沿动态之后,国内学者试图注入中国特色的元素,实现西方科学哲学的"中国化",它是抽象真理具体化、情境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然产物。要形成中国特色或中国化的科学哲学,国内科学哲学界有必要加强中国哲学史学研究,从中获取思想资源;科学哲学研究主体的科学素养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了解需进一步提高;应形成既和西方科学哲学研究具有内在一致性又不同于西方的具有"特殊性"的科学哲学研究方式;摒弃对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简单的"路径依赖"与"等距离追赶",重视哲学研究中比较方法的运用。从研究主体而言,应尽早培育出一批拥有理论自信、具备足够自然科学知识积淀,且长于内在性哲学分析而又敢于"独立门户"的科学哲学研究群体。  相似文献   

15.
原型控制与张力文化——未来视野中的“李约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约瑟问题”的答案只能在西方,在西方特定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和移民文化的内在张力中,科学是西方科学的写征,中国属于自成一体的乡村化原型发展模式,不可能提供与西方同样的产品,问题是,此种情况今天是还继续着/当下的发展之路,只能用未来意识改造原型,创新新型,自觉地进入“世界体系”,并在“还乡”的过程中走向全球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反科学思潮的哲学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神话故事里潜蕴着最早的反自然知识倾向,不同哲学学派之间的斗争彰显出反自然哲学的立场。本文在考察反自然知识和自然哲学观念的过程中,探寻和发掘西方反科学思潮的古希腊哲学源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勾股定理与毕达哥拉斯定理发现与证明方法比较,考证了中西方对勾股定理的发现均符合现代科学发现的定义,提出了中国与西方几乎同时独立发现勾股定理。根据时间敏感性差异原理,指出了古代科学发现优先权的确立原则和判定标准,中西方这种独立的发现开辟了中西方科学发展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8.
西方光学知识在十九世纪中叶后大量地传入到中国。除了近代西方光学理论知识外,还包括西方光学仪器的相关知识。显微镜是西方光学理论中重点介绍的光学仪器。显微镜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西译中述"方式进行传播,其内容主要涉及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傅兰雅撰写的《显微镜说》一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这本著作向中国人传授了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显微镜在中国的传播深深地影响了像康有为这样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9.
印尼婚姻观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09,(14):24-24
在西方,传统和宗教的影响力正在淡化。即使是在天主教观念根深蒂固的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婚姻价值观也在受到挑战,近年一项关于婚恋态度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西方人认为,在当今社会结不结婚无所谓。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123-128
以《20世纪物理学》(三卷本)为线索,尝试从新的视角评价杨振宁的学术成就:考察西方主流物理学史教科书里关于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记载及其影响,分析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评价,进而管窥华人科学家在20世纪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及其科学贡献的评价是很高的。杨振宁也是20世纪物理史上华人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