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根据民勤盆地的社会调查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盆地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反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当地人对当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与认识。认为民勤盆地存在环境恶化趋势,该地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植被衰退过程加快,这些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并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了持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近15年甘肃民勤湖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计算了民勤湖区1991年、1998年和2005年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对近15年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民勤湖区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整体景观的异质性下降,优势度上升,景观格局朝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单优势度的趋势恶性发展;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荒漠化进程大于绿洲化速度,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安全水平降低;景观格局变化受水资源影响和人类活动干扰强烈.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建立反映人类活动对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方法 和理论,计算出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正、负面影响度及总影响度,再通过自然划分法,把福建省67个县市分成5种影响度类型.最后,将人类影响度指数与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其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勤荒漠化加剧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甲武 《甘肃科技》2003,19(2):6-7,57
民勤县近年来因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急剧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文章通过对民勤荒漠化现状及加剧成因的分析,着重提出了治理及恢复民勤生态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民勤绿洲退耕地生态建设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勤绿洲边缘由于大面积开荒,严重超采地下水资源,使绿洲防护带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危害绿洲的生态安全,民勤生态环境恢复主要采用退耕还林策略。通过分析国内外退耕还林状况,了解民勤土地利用、环境退化现状,探讨民勤退耕还林补偿措施机制和耕地还林(荒)的生态建设技术,加快民勤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6.
民勤盆地自2010年调整农业结构以来,发展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至2015年已建成酿酒葡萄基地9236hm~2,通过近5年对酿酒葡萄毛毡病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成因的观察,进行了病虫害无害化防控技术的探索研究,归纳总结出了一套酿酒葡萄毛毡病无害化防控技术,为同类地区防控酿酒葡萄毛毡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环境变化为出发点去探讨人类演化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生态环境、气候、东非裂谷的地质运动都对古人类演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早期的古人类化石许多都发现在东非裂谷湖边,以裂谷湖的生态变化为出发点去审视古人类演化,无疑具有创新性意义.东非裂谷湖中图尔卡纳湖处于一个关键地段,笔者通过对古人类化石发掘地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图尔卡纳湖人类起源假说,将人类起源地设定在东非的图尔卡纳湖可以合理地解释人类演化的许多重要问题.探讨图尔卡纳湖盆地的古环境变化,对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勤荒漠地区水资源与水环境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天成 《甘肃科技》2009,25(21):40-42,162
通过对民勤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2年的水资源变化和水环境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民勤水资源上游来水量在逐年减少,地下水位在不断下降,水质在不断恶化,由于水源短缺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水资源的短缺逐步成为制约民勤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采取调水、移民或减少耕地可以作为解决民勤水资源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ZY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民勤盆地降水、水动力搬运强度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利用剖面沉积物的粒度资料,发现该剖面自12kaBP以来风成沉积与湖相和浅湖相沉积在粒度上具有多次显著的粗细韵律交替变化,粒度参数Mz,σ,Sk,Kg和SC/S亦随之相应为多波动峰谷交替的态势.同时,粒度特征值Φ5,Φ16,Φ25,Φ50,Φ75,Φ84,Φ95相应地表现为非常有节奏地跳动,据此,将ZY剖面分为2个风成沉积、2个湖相沉积和2个浅湖相沉积,并认为其是12kaBP以来在东亚冬夏古季风交替影响下沙漠演变的一个颇为完整的气候—地层记录。本剖面不仅可以作为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的自然记录,而且剖面所反映的环境变化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荒漠化等问题提供了自然背景。  相似文献   

10.
选择盐碱化灾害严重的民勤绿洲地区,结合植被指数和地面温度以及目视解译的土地利用图,对4个不同年份的TM遥感影像进行信息压缩与提取,完成土地利用与覆盖的自动分类,获得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土地面积,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两个典型地区,结合气象、经济、地下水等观测和统计资料,研究盐碱化土地面积变化的成因.结果发现民勤绿洲地区的盐碱化土地面积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地下水是影响土地盐碱化变化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民勤绿洲因其荒漠化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引起国家高度重视。而刘家地村已成为民勤县最缺水,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典型抽样和访谈式调查相结合的环境社会科学方法,对刘家地村生态环境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其生态退化的主要成因,并就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呼包鄂地区是内蒙古最具活力的经济圈,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对呼包鄂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选取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环境治理4个方面40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分析法对呼包鄂地区1990-201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研究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原因.结果表明,1990-2010年,呼包鄂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至2010年,三市生态环境质量均已达到等级良.其中,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包头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3.
曾经美丽丰腴的河西走廊,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为了遏止该地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搜集翔实的资料,系统阐明了河西走廊近50年来生态环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随着中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和水利化程度的日臻完善,引起地下水补给量减少,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在河西走廊以植被退化、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水质恶化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呈现逐渐恶化趋势,中上游较轻,下游民勤盆地、额济纳平原较严重。世界著名的月牙泉水面面积20世纪50年代末为14 800m2,水深为7.5m,现在水面已缩小到1 550 m2,水深已不足1m,且将不断萎缩,岌岌可危;20世纪50年代初东西居延海水域面积约有300km2,年产鱼5万kg,现在西居延海已成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东居延海只剩下干涸的湖底。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民勤红崖山水库也因无水而干涸,有志之识发出了"绝不能让民勤盆地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呐喊。  相似文献   

14.
甘肃民勤县近二十多年来由于连续大量的开采地下水,造成民勤盆地地下水位逐年持续下降,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本文根据甘肃省严重缺水地区人畜饮用地下水勘察成果,编制了县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提出找水方向和取水模式,缓解示范区的人畜饮用水困难.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化肥的使用现状及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化肥,发挥其在农业生产和保障人类健康与食品安全中的作用,以及防止造成环境污染等主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据潜水自由流动的特性和水流模拟的基本原理,在GIS环境中利用反距离加权法建立了数字地下水位模型.基于DWTM利用地表水流模拟方法,研究民勤绿洲地下潜水流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表径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地下水主要来源于武威盆地流入的地下水,但也有来自周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在绿洲南端的环河灌区,地下水系的走向基本与地表潜在水系的一致,但在红崖山灌区内,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民勤荒漠绿洲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评价民勤荒漠绿洲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983,1993和2003年民勤绿洲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2.22×109,3.02×109,5.22×109元/a.1983~2003年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长1.35倍.民勤绿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由林地植被和草地植被生态提供,影响最大的是土壤形成与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长期演变形成的,若无人类活动的影响,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由于近100年来人口数量的激增,人类活动的加剧,社会生产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增大,加之人类一系列破坏性的开发行为和保护环境的不力,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负效应,物种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液失、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恶化。因此必需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走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和GIS的民勤湖区环境恶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甘肃民勤湖区为典型试验区,利用遥感与GIS技术,通过对本区1978年主航片的读,1995年LandSat-5TM图像的分类、解译和叠加分析,研究了近20年来土地利用的具体变化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该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状态及原因,总结出环境恶化的发展趋势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土地旱化,沙化,盐化,植被退化。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民勤湖区摆脱困境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利用航空及航天遥感数据对华北东灵山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进行遥感监测的方法,分析了近十余年来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