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固相配位化学合成稀土有机转光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固相配位化学反应合成稀土_β_二酮类配合物有机转光剂,对固相配位化学反应氢氧化稀土_有机配体体系和碳酸稀土_有机配体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了稀土元素La、Gd、Y对Eu发光中心的荧光增强作用,以及掺杂量与发光性能关系,用元素分析确定了所合成的稀土有机转光剂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2.
本项目主要研究了以稀土无机化合物为转光剂并配合其它助剂生产转光棚膜的生产工艺。通过与普通棚膜进行对比 ,表明转光膜可有效地提高透光率和棚内温度 ,促进光合作用 ,达到增产增收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含稀土发光离子的有机转光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稀土有机转光剂的合成及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掺杂型和键舍型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影响稀土离子的荧光强度的因素和稀土配合物的类型,对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展和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转光农膜的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试分析了转光农膜的透光值、辐射强度、量子流密度等光谱特性,并给出了北京地区自然光和转光膜透过光的光谱分布。分析表明:转光剂的引入使透光值提高1.39%~1.75%,透过光中紫外光和绿光减少,红光辐射强度提高可达4.69%;提出农膜转光值表征方式,得到620nm处的红光转光值为2.0%~6.9%,340nm的紫外光为—0.5%~—2.7%。北京地区自然光及试验膜透过光辐射分布呈不均匀状态,600~660nm橙红光较为充足,在可见光中占29.16%,绿光占23.11%,而紫外光含量仅占300~1100nm日光辐射的0.27%。  相似文献   

5.
本项目主要研究了以稀土无机化合物为转光剂并配合其它助剂生产转光栅膜的生产工艺。通过与普通栅膜进行对比,表明转光膜可有效地提高透光率和栅内温度,促进光合作用,达到增产增收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耐候光转换无滴农膜的转光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稀土转光粉和其他助剂添加到聚乙烯树脂里,制得新颖的耐候光转换无滴农膜。它与长寿无滴农膜相比较,具有将紫外光转换成红光的特殊功能,可提高棚温,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以亚硫酸钙,活性炭粉为原料,二氧化二铕为激活剂,制得了BQ-one农用荧光转光剂,并测定了其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8.
通过棉花转光膜的增温效应,达到促进作物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证明CaS∶Cu,Mn荧光材料中铜是以一价的形式存在,锰是以二价的形式存在.测得荧光材料的透射光谱,理论分析认为它们分别由不同价态的铜离子和锰离子产生,透射光谱的测试证实这是理想的农膜转光剂.  相似文献   

10.
全面分析了甘肃省地膜覆盖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有利于利用甘肃省丰富的光热资源、显著提高地膜应用技术水平、促进粮食安全生产,提升农产品品质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应用多功能长效转光膜重大意义。提出加快推进多功能长效转光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电磁感应光透明导致的光存储效应, 在四能级双Lambda系统的Pr〖KG*9〗∶〖KG-*2〗YSO晶体中,  实验研究光信息在两个不同频率通道间的转换. 结果表明: 在电磁感应光透明的条件下, 当一个弱的探测脉冲通过晶体时, 其群速度减慢, 实验观测到的群速度为86 m/s; 当慢光脉冲在晶体中传输时, 在绝热条件下关闭相干控制场, 此时探测场光脉冲的部分相干光学信息将存储于晶体内部; 在光信息释放过程中, 通过开启不同方向及频率的两个控制场, 存储的光信息会由原慢光脉冲单一通道转换为两个具有不同频率和方向的光脉冲通道进行释放. 在释放过程中调整两个控制场可实现慢光信息在两个不同频率通道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2.
25MW汽轮发电机组有三套高压电机,由于企业生产负荷变动大,设备经济性较差.目前高压变频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发电厂及生产企业的大型电机上,系成熟技术,通过高压变频改造,可以优化控制系统,实现节能降耗和稳定生产负荷.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作为核的带有多苯环联结结构、多羰基、双羧基的新型稀土配合物,对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固相核磁碳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表明所制备的新型配体与稀土Eu3 进行了配位,而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也与稀土离子进行了成键。所制备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具有优异的荧光特性,同时配体与稀土离子间具有较好的能量转换性能。  相似文献   

14.
改编并不是简单的从文学到电影的形式转换,而是一次"对话".既是与已经成为"历史"的原作的"对话",也是与正在发展的"现实"的"对话";既是与原作者的"对话",也是与未来影片的潜在接受者的"对话".由于时代、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由于两种艺术形式、两种传播媒介的差异,也由于创作者(包括原作者和改编者)艺术个性、审美趣味、生活经历等等各方面的差异,原作者和改编者之间势必存在两套不同的语言表达系统.改编的过程也是在两者的矛盾冲撞中竭力寻求平衡的过程,是在裂隙间寻找符合现时社会文化所需要的语言表意符码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对话".同时,由于文字语言思维与视听语言思维本身存在的差异,"对话"事实上也是两种艺术形式、两种传播媒介之间的碰撞.夏衍"建国17年"的改编实践在精神主旨和艺术形式两个层面上,成功地完成了与原作和原作者的"对话",既相对准确地传达出原作的精神主旨,又在剧作的角度创造性地完成了形式的转换--从小说到电影.更重要的是,夏衍的改编实践还完成了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从电影创作方面为新的意识形态的确立提供了引人注目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教片整体水平偏低,很多片子城市人不感兴趣,农村人不愿接受。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农业科教片缺乏亲和力。文章对我国当前农业科教片亲和力的缺失进行了分析,提出农业科教片亲和力缺失的原因在于其生产与消费的脱节,并在科学性、人文性、故事性、艺术性等方面提出了农业科教片亲和力回归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碱液预处理法操作简便、木质素去除效果显著,是目前较为常用和有效的秸秆预处理方法。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较低浓度碱液(1.2 %)预处理,分别测量预处理2 d、4 d、6 d、8 d、10 d后的原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变化水平,选择COD、产甲烷率、产气率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预处理时间对于发酵产气率的影响及物料平衡情况,为探求预处理和厌氧发酵过程中物料转化原理、碱液成分分析以及碱液回收利用等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预处理2 d的条件下,破坏木质素纤维结构所析出的半纤维素占比最高为11.93 %,半纤维素得到最大程度解离是高产气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该条件下COD浓度最高达到17.93 g/L,秸秆损耗率最低,仅占15.24 %。厌氧发酵实验中,预处理2 d后的原料产气率最高为49.43 %,能够满足在高产气率的前提下,实现缩短预处理时间和提高产气效率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作为核的带有多苯环联结结构、多羰基、双羧基的新型稀土配合物,对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固相核磁碳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表明所制备的新型配体与稀土Eu^3+进行了配位,而邻菲哕啉中的氮原子也与稀土离子进行了成键。所制备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具有优异的荧光特性,同时配体与稀土离子间具有较好的能量转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