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水的六环结构及其对溶菌酶热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研究了水的六环结构及其生物功能,研究表明,水经低温超声定频谱振后,大多数呈六环和六笼形水分子簇存在,这种水在生物蛋白、核酸、细胞及组织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经DSC法实验证明,用六环水水合溶菌酶时,提高了其热抗变性能力。  相似文献   

2.
改变水分子簇的结构及诱发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水分子簇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以及改变水分子团簇结构的4种方法,包括外加磁场、外加电场、激光辐射以及直接加热法;最后简要介绍了改变水分子团簇结构所诱发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水分子簇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以及改变水分子团簇结构的4种方法,包括外加磁场、外加电场、激光辐射以及直接加热法;最后简要介绍了改变水分子团簇结构所诱发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水的团簇结构及其经微波辐照后对其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得出了微波能够较好地改变水分子的团簇结构,使其较大的分子团变小的结论.另外,阐述了经微波作用后水的特殊性质和水所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单分散的水团簇是由6个水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具有轻微屈曲的六边形结构.所有的六聚体(高偏压时的三分叶突出物和低偏压时的三角空位)都呈现出相同的取向.这种新型的单分散结构可归结为水分子在Bi(111)表面上形成的较强的氢键.在最大化的氢键驱使下水分子倾向于形成六聚体结构,而尺寸更小的水团簇则会形成双受体氢键结构,后者会降低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波的生物非热效应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水分子之间存在的电偶圾相互作用,使它们以氢键的形式相互偶联在一起,形成水的团簇结构,且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结合.在微波场的作用下,水分子将发生取向极化,其转动频率恰在微波频率范围内,因此,原来较大的水分集团变小.甚至产生单个的水分子.以微波与微生物水相互作用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微波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时可以产生的两种效应,即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提出了非热效应是微波作用于生物的主要效应.并对微波与生物体的作用机制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用结构化学的原理和几何的方法研究了布基球碳原子簇的一般结构特点,指出碳原子簇都是由只有五元环和六元环组成的类球形碳笼,碳笼的曲率愈小,对称性愈强,该碳原子簇的稳定性愈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遗传算法结合经验势研究了(AgI)n和AgnIn-1Cl(n=2~13)团簇的稳定结构及性质。结果表明:n=2~13,(AgI)n团簇构型由单环结构转化为四元环和六元环邻接的笼状结构,(AgI)n(n=6、8、12)结构较稳定;n=2~13,AgnIn-1Cl团簇构型由单环结构转化为四元环、六元环及八元环邻接的笼状结构,AgnIn-1Cl(n=6、8、9、12)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水团簇在羟基化及不同链长硅烷化二氧化硅表面的微观润湿行为,通过相互作用能、径向分布函数及扩散系数等参量对微观润湿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羟基化二氧化硅表面具有极强亲水性,而硅烷化表面疏水性较强,且疏水性随烷基链增加呈增强趋势;羟基化二氧化硅表面与水分子存在强相互作用,使团簇底部水分子优先向表面移动,并带动其余水分子向表面迁移,促进水团簇在表面铺展,表现出强亲水性;硅烷化二氧化硅表面与水之间主要为范德华作用,不足以克服团簇内部相互作用而破坏水滴结构,表现出强疏水性,随着烷基链增长,表面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强度逐渐减弱,疏水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从水的密度、水分子结构、冰的结构、水分子间的氢键及水分子的缔合等入题,分析了对水的反常膨胀;从微冰结构、晶体结构、极性分子及分子缔合几种解释方法,认为用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缔合水分子理论解释水的反常膨胀最为科学,与实验事实及晶体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条件和金属离子半径及所带电荷大小形成水分子数目不同的水合物,从其结合水的键型而分为4类:配位水是主要的一大类,可分为H_2O和一个金属离子相配位的离子晶体及H_2O和两个以上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的链状水合物;氢键水,分为金属水合离子通过氢键水形成的水合物和通过氢键形成的气体水合物;晶体水,它是由分子引力而形成的一些复盐;质子水,它是酸溶液中水合离子的结合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运用CFD数值仿真模拟方法,采用合适的网格尺度研究不同长高比、距底高度以及上下游水位差下的浮体结构在流动水域中所受到的倾覆力矩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浮体结构距底高度的增大,其倾覆力矩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长高比或上下游水位差的增大,浮体结构的倾覆力矩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新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吡啶基醚类配体的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模拟退火技术和Monte Carlo方法寻找了一类新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吡啶基醚类配体分子的优势构象,用分子力学方法进行了结构优化,然后用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中的AM1方法进一步优化,并做了电子结构计算.用计算所得物化参数对配体亲和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化合物的半抑制浓度对数lgc50值与分子最大正电荷、分子偶极矩及氮氧原子间距相关.根据计算结果对该类化合物与受体的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多氯联苯系列分子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对数-log Kow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通过它可以以分子结构参数(例如,范德华体积、偶极矩和分子椭圆度)为基础估算多氯联苯系列分子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预测了一些多氯联苯的Kow。同时研究了分子结构数据对Kow的影响,结果表明对Kow影响大的主要因素是范德华体积和分子椭圆度,而分子偶极矩的影响相对较小,说明较大的有机分子在溶解时,体积因素要比偶极距作用大。非邻位取代的氯原子在苯环中的位置对Kow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B3P86方法在aug—cc—pvqz基组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在不同外电场(-0.06-0.05a.u.)作用下,水分子的基态电子状态、几何结构、电偶极矩和分子总能量。在优化构型下利用杂化CIS-DFT方法(CIS-B3P86)研究了同样外电场条件下对水分子的激发能和振子强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基态分子几何构型与电场大小呈现强烈的依赖关系,分子偶极矩m随电场的增加而减小。分子总能量随着电场增加而降低。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外电场作用下,激发能随电场增加而减小,表明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易于激发和离解。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温吸附法对粘土表面吸附结合水量及其界限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水气平衡压p/ps的增加,在p/ps=0~0.98时,纯蒙脱土吸附趋势均呈“S”形,表现为从单分子层吸附过渡为双层吸附、多层吸附,直到连续吸附。等温吸附曲线出现两个明显的转折点p/ps=0.9、0.98,它们为粘土-水体系的两个特征湿度,前者为粘土表面强结合水与松散结合水(渗透结合水)之间的交界点(界限),后者为松散结合水与自由水之间的交界点(界限)。实验研究测得了粘土表面吸附结合水量(质量、体积、密度、厚度、平均积分比容等)。配合X 射线衍射法,获得了水合粘土基面间距d001与p/ps的关系,验证了等温吸附法确定的两个特征湿度及对粘土表面结合水界限划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简介了臭氧分子的结构。用CNDO/2法计算了臭氧分子的键矩及偶极矩。结果表明:臭氧分子的偶极矩及O-O键的键矩不为零,这说明同核多原子分子及其共价键确实可能存在着极性,得出了与实验一致的结论,并对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用对称性判断分子是否存在偶极矩和从理论上计算分子偶极矩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水库区高墩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的结构特点,考虑桩-土相互和动水之间的耦合作用,采用等代刚度法和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某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进行了线弹性地震响应分析,分别研究了横梁设置位置对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顺桥向和横桥向的地震响应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随水深与墩高比h/H的加大,顺桥向地震波作用下,主梁根部及各跨跨中竖向弯矩增幅较大,其余变化较小;横桥向地震波作用下,边墩墩顶以及中墩墩顶和墩底横向弯矩增幅较大,其余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9.
动力管道水锤激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动力管道进行了建模,把水锤基本方程计算得出的水锤力作为加载力,计算出了动静态组合工况下管道系统动力响应的位移及转角幅值、约束力及力矩,以及各个水锤激发出来的管系动力响应贡献的系数。从计算结果看出水锤对管道有重要影响,在管道设计时必须加以考虑,最后提出了消除水锤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