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排除影响地物热辐射方向性三因子以外的噪声,即消除热红外传感器随着测 量角度的变化所接收到的组分变化所引起的噪声;消除前后测量的时间差里地表热量 平衡变化所引起的噪声,这是多角度遥感测量中的难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提出利用“热像仪-定面积法”和“双传感器-同步法”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以前 的几种方法所观测到的数据离散、无规律,而利用本方法获取的数据,呈现出相当有规 律的方向性分布.从而揭示了影响地物目标热辐射方向性的主要因子和它们各自的影 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一种测定土壤热惯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物热惯量是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表热量平衡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地物密度、热容量和热传导系数的函数.提出了一种利用土壤热通量板、红外测温仪、数据采集器等附加装置,在土壤遮阳降温过程中连续快速地测定土壤热通量和土壤红外辐射温度来估算土壤热惯量的新方法.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含量的土壤样本进行热惯量测定的试验,其结果很理想,从而确定了这种土壤热惯量测定新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在测定技术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地表热辐射场景动态变化模拟分析是热红外遥感领域研究热点之一.首先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和一维导热方程,建立地表温度二次谐波模型,模拟裸露地表温度日变化规律,并利用CUPID模型模拟植被冠层温度;其次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特征,提取植被、裸土、水体、不透水面等地物端元的覆盖比例及分布;最后结合地表温度模拟结果和典型发射率波谱,基于端元能量线性混合的假设,模拟地表热红外辐射动态场景.结果表明,地表温度日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标准偏差在2.7℃以内;模拟场景可展现出清晰的纹理细节和较强的遥感成像真实感,场景热辐射特征与地物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成像时刻、观测角度均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热红外遥感与地表层温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青藏高原热红外遥感数据与地表层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分析,确定影响地表层温度的陆面因素,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通过热红外遥感反演陆面参数预测地表层温度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各陆面参数与地表层温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该方法为热红外遥感用于大面积地块缝合带监测以及研究构造热异常探索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零散射近似的冠层热红外辐射间隙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冠层热红外出射辐射的精确物理描述,是利用遥感技术反演植被覆盖区域地表温度工作中的关键一环.侧重于零散射近似下表达连续植被冠层热辐射特征的间隙率模型,包括基本模型与附加光照修正项并考虑热点效应的光照模型,分别对应夜间和白天的冠层热辐射特征;并着重研究辐射的方向性分布,及其与叶面积指数、叶倾角等因子的关系;由于冠层内部温差,如叶片与土壤温差、光照叶片或土壤与处于阴影中的叶片或土壤之间的温差等,引起的冠层方向辐射特性.模型的理论计算值与地面实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证明模型能在一定范围内较好地反映植被冠层的热辐射特征.  相似文献   

6.
用热辐射方向性模型反演非同温像元组分温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遥感像元内含有多种组分、温度不均一的情况下,地表像元热红外辐射的方 向性主要源于像元内的三维结构.研究应用多角度方向辐射观测数据对非同温像元组分温度的估计,提出了多组分像元热红外辐射模型的线性反演方法,在反演中,对观测数据信息和反演参数信息量的度量方法、对模型优化函数的改进,及对室内模拟试验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大区域红树林多光谱遥感提取易受多种地物及自身覆盖度等因素影响,针对这一难题,文中以广西北部湾为研究区,基于HJ星CCD影像,并结合红树林空间分布特征和图谱特征,建立一种适合大区域海岸带的红树林识别提取模式.首先分析影像地物图谱特征,提出用于瞬时海水边线提取的海水比值指数,以及指示红树林的特征指数:红波段角度植被指数和像元波段反射率标准差指数.再从红树林空间生境判定和不同覆盖度反射率变化两方面入手,划分生长适宜区,通过特征指数辅助判定建立最终提取模式.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完整准确地提取不同覆盖度红树林,最大程度消除其他干扰因素影响,总体制图精度达83.70%,用户精度为79.37%,同时也证实HJ卫星CCD多光谱遥感数据应用于海岸带红树林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考虑光照对感兴趣区域提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边缘的感兴趣区域提取算法.该算法基于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去除了光照对感兴趣区域的影响;并通过对所采集的边缘像素点评价进一步去除了光照在感兴趣区域产生的阴影边缘.将该算法运用于长途客车过道区域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不仅能实现多种情况下的感兴趣区域的自动准确的提取,还能避免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地表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和运动规律,构建了基于二维Richards方程的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型TIVS(TsinghuaIntegratedVariablySaturatedsoilwatermovementmodel).将Richards方程空间半离散后利用CVODE常微分方程求解器进行求解,改进了地表滴灌积水动边界的处理方法,提高了数值求解稳定性和计算效率,模拟结果能保持良好的水量平衡.数值模拟检验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用于地表滴灌复杂边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长期模拟.  相似文献   

10.
单一太阳角BRDF数据反演过程中误差传播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光照角变化范围较小在星载多角度遥感数据集中是普遍存在的,以线性核 驱动模型的反演为例分析了用单一太阳角数据反演条件下误差传播的规律.指出在这种条件下反演BRDF随太阳角变化的趋势是不可靠的,因此用单一太阳角数据拟合二 向反射率的外延能力作为模型检验标准是不合理的.作为解决的方法,建议在反演中 对反照率随太阳天顶角的变化趋势加一定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1.
论热红外遥感中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指出遥感研究领域中基础研究不足的现状,从机理模型、尺度转换和科学试验3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热红外遥感基础研究的科学内涵.并以攀登项目“地球表面能量交换的遥感定量研究”的进展,论证了加强基础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多时相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 CCD数据,以鹿洼煤矿塌陷区为例,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开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检测.分别选取研究区域的2002年、2006年和2010年3个时相的CBERSCCD图像作为遥感数据源,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到端元提取中,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提取鹿洼煤矿塌陷区水体、建筑用地、农田和土壤4类地物信息,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LUCC检测结果表明,2002年至2010年间,鹿洼煤矿塌陷地面积逐年增加,造成大面积农田积水,导致无法进行作物耕种.最后,结合当地政府采取的塌陷地治理措施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土壤水分遥感计算及水循环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82~1998年AVHRR pathfinder遥感数据和黄河流域土壤水分、降水与蒸发观测资料基础上,应用土壤水分遥感估算方法,计算出17年来黄河流域1 m土体各层土壤水分;在获得土壤水分数据基础上,以黄河流域中兰州、头道拐、龙门、三门峡、花园口和利津水文站为控制断面,将黄河流域划分为7个子流域,结合1982~1998年的径流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水量平衡方法分析了17年来黄河流域水循环动态特征.通过研究表明建立的大区域、连续时间段、厚层土体土壤水分遥感估算方法及其框架是可行的;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4000 × 108 m3,蒸散量一般在3000 × 108~3500×108m3,土壤水年变化量在正负500×108m3之间;兰州以上河段是黄河流域中比较湿润的地区,多年平均蒸散发占降水量的比率为57%左右;黄河流域中最干旱的地区是内流区和山陕河段,多年平均蒸散比占降水的比率为78%左右.  相似文献   

14.
地表热红外辐射方向特性的航空飞行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农作物冠层的热红外辐射的方向变化特性,一台装备80°视场角广角 镜头的宽波段红外热像仪被安置在小型飞机上,沿不同的航线获取同一地区的热红外 多角度图像,传感器以不同的观测角瞄准地面同一目标、因而可以获得同一地表目标 热红外辐射的多角度信息.介绍了机载多角度热红外遥感图像的处理原理、方法及处理 结果,并分析了几种典型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季节热红外辐射方向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任务规划技术是嫦娥三号任务中月面巡视器遥操作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各种月面环境因素对巡视器月面工作过程的影响机制,综合考虑月面地形因素、太阳能量、光照阴影以及对地通信条件等,建立了面向任务规划的综合月面环境.在该环境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月面巡视器遥操作中的任务规划方法.通过定期更新环境模型,将动态环境模型下的路径规划问题转换为一系列静态环境模型下的路径规划问题,实现任务层的动态路径规划;在路径规划过程中进行实时约束检查,实现行为规划并将其影响效果迭代入动态路径规划过程中,最终实现巡视器任务规划.针对不确定性,本文引入弹性计划提高任务规划输出结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月面综合环境模型全面描述了影响巡视器任务规划的各种环境因素及其影响;任务规划方法可生成全局最优路径,以及沿路径安排的满足约束条件的巡视器行为序列,最终生成巡视器的月面工作序列,作为地面遥操作实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信息和作物生长模型同化的水稻估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同化方法,将国产环境卫星HJ-1A/B数据提取的水稻叶面积指数LAI信息和作物生长模型相结合,以提高水稻估产的精度.具体方法为:首先通过分析水稻叶面积指数LAI和水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域变化关系建立模型反演水稻LAI,并应用研究区历史数据和作物生长模型WOFOST建立初始水稻生长模型估算水稻产量.在构建代价函数的基础上,采用SCE(shuffledcomplex evolution)数据同化方法对初始水稻生长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使水稻生长模型估算的水稻LAI和遥感数据反演的LAI差值最小.最后将采用同化方法的水稻生长模型估算的研究区水稻产量和不加同化方法的原始水稻生长模型估算的水稻产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水稻估产精度有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遥感数据提取的农作物实时生长信息可以修正作物生长模型关键参数以提高区域范围的农作物估产精度,同时也显示国产环境卫星数据在农作物生长监测上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作物秸秆焚烧产生的气体和颗粒物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给交通带安全带来隐患,利用遥感技术优势监管秸秆焚烧火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基于HJ-1B卫星CCD多光谱遥感数据和IRS热红外遥感数据,以中国江苏中东部为研究区,开展作物秸秆提取及其焚烧火点判定的一体化研究.根据秸秆的光谱特征研究建立了秸秆乘积指数(SMI),结合其纹理信息可从HJ-1BCCD遥感图像上快速有效的提取出秸秆分布,继之结合修正后的火点探测算法可对HJ-1BIRS遥感数据进行火点提取.在秸秆分布和火点探测结果矢量化的基础上,通过GIS技术进行火点叠置分析,可有效地判定作物秸秆火点分布,同时结合实地调研及与MODIS火点产品比对分析验证评价了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利用陆面参数和地表层不同深度的钻孔测温数据建立了地表各层温度的预测模型.采用各层预测模型级联递推的方法由陆面参数向下逐层预测地表各层温度.该方法为热红外遥感用于大面积地块缝合带监测以及研究构造热异常探索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遥感信息质量提升是高分辨率遥感定量化发展的基础和追求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从成像系统源端提升遥感信息质量的新方法,实现了地学-光电参量的相互转换,通过连续调整成像传感器光电参量使得地物观测影像误差最小化,即提升遥感信息质量.具体是通过外场定标实验获得的影像DN值,利用地物L的校正模型DN=kL+g,调整光电参量使得真实拟...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光谱曲线频谱特征的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将高光谱图像中每个像元所对应的光谱序列视为一维离散信号,经离散傅里叶变换获得频谱图,由于不同地物光谱曲线的频谱表征差异明显,进而提出以目标和参考光谱曲线的频谱幅度值之差来度量光谱的相似性.由于频谱能量随着谐波次数的升高而急速下降,所以本文利用兰氏距离(Canberra距离)对该方法进一步改进,从而提高较高频率成分在光谱相似性度量中的贡献.此外,根据频谱图中各次谐波的能量分布规律,分析了地物光谱曲线的频谱能量累积分布函数,并最终确定参与相似性度量计算的谐波次数.为定量评价本文方法,本文采用两幅高光谱图像进行分类实验,并以制图精度、用户精度、总体精度、平均精度和Kappa系数,对本文方法、光谱角填图(SAM)、光谱信息散度(SID)和欧氏距离(ED)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