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以壮族作家陆地的小说《美丽的南方》为批评对象。通过对作品中规范写作与潜在写作内在矛盾的分析,指出其站在民间立场上对乡村文化的生动书写和对人性合理欲望的肯定,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并对这一意义可能达到的限度作出合理阐述。  相似文献   

2.
研究犯罪概念,即犯罪是什么问题,首先要明确站在什么立场,解决什么问题。站在立法者的立场上解决的是“为什么它是犯罪”;站在司法者的立场上解决的是“什么是犯罪”。从这两个立场出发,分别对现存的三种犯罪概念进行辨析,认为应当采用并立制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3.
开放与现代--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散创作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60年代初提出的“形散神不散”的散理论对现代散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部分散作家的创作走入了为表现主题而伪化形式和内容的歧途。这种错误的偏狭观念至今还在某些高校教材中以真理的面目流传。面对新世纪,散作家应以开放的心态,袒露的心胸和现代观念,通过真实地表现“我”的经历,“我”的感受,“我”的追求,来表达对社会与人生,现实与未来的思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本历时地论述了徐成淼散诗的诗质内涵;徐成淼具有明确的散诗的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从浮华走向厚重沉醉、 浓郁的诗质内涵、由意境向意象发展、以情绪作为结构的依据和线索、追求刚柔相济的语言态势;徐成淼散诗表现了对现代意识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主体意识、都市意识以及以热烈取代恬淡、以动态取代静态上。  相似文献   

5.
查一路 《枣庄师专学报》2003,20(1):28-31,35
朱文是“新生代”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远离主流社会、传统伦理的性意识与低俗生活的叙事立场,显示了作家对传统的反叛姿态和现实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6.
宋人站在儒学的立场评价屈原其人其诗,既高度赞扬其爱国忠君精神,又贬斥其“怨君”、“沉江自戕”等不符合儒家规范的行为;既肯定其诗“发乎情”,又批评其不能“止乎礼义”。这种对古人褒贬的矛盾态度,是宋代文道冲突、情理冲突的文学思潮的反映,渗透着当下的时代精神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是体现教育公平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改革模式,强调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发展。目前我校正积极试行学分制改革,笔者站在学生、教师、学校的不同立场分析了高等教育下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并根据本人与学生、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接触,针对学分制改革引起教师、学生、学校的各种矛盾与现实,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与一般人类学研究者不同的是 ,潘年英教授更多地选择“笔记体” ,而不是通常的“报告体”来做为他表达的主要形式 ;而所执立场却是站在土著族群一边 ,可以说是土著族群利益的代言人。他在学术上的贡献 ,主要表现在对贫困问题的认识上 ,他提出的相对贫困论观点 ,以及对土著文化衰亡的原因分析 ,在人类学界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李洱是当代极具自觉意识的智性作家。李洱充满"智性"的知识分子叙事体现在重建"现在"本体论的"体验式"写作和包含多种叙事手段的智性表达上;而其对知识分子的认同、对"思"与"不会思"精神困境的思考及对"午后"难度的追求所形成的独具个人特色的知识分子智性叙事,使作者自觉站在知识分子的人文立场,审视和批判当下知识分子的悖谬与复杂,关怀历史与现实中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李洱试图在智性叙事中走出知识分子"围城",在其知识分子智性叙事的成果与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其作品的经典建构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徐坤是站在知识分子立场进行创作的,她价值立场的确立具有自身的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同时,在当代文坛,徐坤对当下社会文化生活的观察与文学表达具有自身的特色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杜威站在经验自然主义的立场上。对于现代性是持批判的反思态度;胡适站在实验主义方法的立场上,对现代性持赞成的态度。在现代性思想的建构上,胡适背离杜威的立场,误读了杜威的现代性思想。  相似文献   

12.
研究犯罪概念,即犯罪是什么问题,首先要明确站在什么立场,解决什么问题。站在立法者的立场上解决的是"为什么它是犯罪";站在司法者的立场上解决的是"什么是犯罪"。从这两个立场出发,分别对现存的三种犯罪概念进行辨析,认为应当采用并立制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堪称英国另一位多产的"莎士比亚",同时也是一位受到维多利亚时期诸多思想影响的作家。其思想的复杂性在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男主人公身上得以彰显。本文立足文本分析,探索男主人公裘德身上所体现的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即传统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意识规范性与意识自发性的矛盾以及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矛盾。这三种矛盾与维多利亚时期人们所面临的社会道德冲突同符合契,二者都源于经济快速发展给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哈代对裘德形象的塑造实际上见证了同一时期的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与近代教案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案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少教案涉及洋务派。通过对南昌教案、江宁还堂、天津教案剖析,沈葆桢、左宗棠始终维护群众利益,站在反教立场上;李鸿章、曾国藩也表现出阻教、限教的态度。他们在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时,与群众和地方官绅有相同一致的一面,也有不同的矛盾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是历史上极富争议性的一种哲学思想,他往往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站在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立场来看待现实的社会问题,而青年学生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由于难于把握其理论基础,不时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虽如此,但他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仍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孙继泉乡土散文与赵本夫《无土时代》的比较阅读,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化加速带来的经济转型和文化转型,人们流露出越来越多的精神焦躁与困惑。在此背景下,两位富有良知立场和人文意念的作家通过对美好乡土生活的描绘与追寻,表达对时代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思考,进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关切。  相似文献   

17.
理性和感性是一对相互依赖而存在的矛盾概念,它们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这种矛盾运动贯穿于人的发展的全过程,构成了人的最重要的内在特质。人离开了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使发展走向其自身的对立面,二者的最佳关系,应该在对于人的解放这一根本的观照点上来校正。据此,在最能充分表现这一矛盾的文学中,可以把创作主体划分为理性的作家、感性的作家、矛盾的作家和宁静的作家,它们在不同的底蕴上标示了不同的文化变迁的根本内涵。  相似文献   

18.
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文学的一生是在孤独中探寻着美,在自我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中不断挣扎和抗争的一生。其散文集《断肠亭记》中所呈现的三个意象群体:自然景物意象、文化情怀意象和人物风情意象不仅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品位,也表达了他淡泊、雅致的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19.
比较阅读,由于高考试题的多次出现,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这里以现行中学语统编教材为根据,提供比较阅读的实例。一、相同体的比较:议论、小说、复杂记叙、诗歌、说明;二、不同体的比较:诗歌和小说,序言与小说;三、人物形象思想和性格的比较;课中的女性形象;四、作家作品所表现的风格的比较:古今散作家风格比较。从多角度的比较阅读中,提高学生对章的比较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丁肃清的散文集《芭蕉雨》是一部平民知识分子的心灵告白书。身为平民知识分子的丁先生站在个人本位立场上观察生活,论说世相人生,张扬个性,表达人性,渲泄了大众情感,是平民思想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