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就必须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们普遍西方文化知识薄弱,教师不仅要教授英语语言的知识,更要加强文化的传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了解英美社会文化知识,是理解英语语言内涵的必要条件。在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运用技能的同时,掌握必要的英美社会的文化知识,并注意本国文化和英美文化间的差异,对促进英语学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泛读课堂中的文化输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惠  陈颖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3):113-114
大学英语泛读作为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主要目的除了增加词汇量,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速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要有一定的文化输入。语言与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文化输入的重要性,文化意识的合理输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提高大学生英语文化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群  靳继凯 《科技信息》2012,(15):280-280,289
提高大学生英语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还应适量进行文化教学.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提高其文化方面的素养。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英关文化素养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重视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有关英美文学知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英语文学课与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指出文学知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现在大学教育改革提出的"博雅教育",旨在实现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其中人文素质教育成为核心,英美文学即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实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因为文学教学以文学为依托,既训练语言能力又培养人文精神;英美文学则通过英语语言把文学与文化结合起来,是英语语言艺术与西方人文精神的整合体;英美文学教学渗透文化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精神培养,方得以实践现代教育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博雅教育。  相似文献   

8.
李步真 《科技资讯》2013,(34):189-189
英美概况是高职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整个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与文化传统等,具有实用性、趣味性,信息性的特点。本文就英美概况课程在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一门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中的俚语。英语俚语也必将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对理解英美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主要探讨英语俚语对理解英美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莉莉 《科技信息》2012,(28):329-329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凸显。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必然会接触到英美国家的文化。对于高中生而言,了解知识点所涉及到的英美文化背景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使用英语,以及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从文化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课堂上的具体应用两个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一些汉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的传输,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语言所具有的文化意义的解读,因此,造成留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出现不合适、不得体的表述,从而引起误会。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从词语的附属义和语用角度对比分析日语和汉语中存在的语言的不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其历史文化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沙的历史风貌不复存在,众多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文化生态和城市文化建设。我们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意义,通过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加强成片大范围历史建筑的保护,从而更好地保护长沙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相似文献   

13.
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中西方文化差异即文化沟是翻译的主要障碍。为了准确传递原语的文化信息,在文化移植的过程中,必要的妥协和补偿手段势在必行。常用的文化移植的方法有:释义、归化、加注、增译、虚实互化等。  相似文献   

14.
郭绍波 《长春大学学报》2013,23(1):44-47,117
中国文化如何与西方强势文化互动并扩大自己的话语权,以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及繁荣发展,这是国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课题.文章从批评视角对反映东西方文化关系的相关语料所进行的语义分析表明,东西方文化二元对立仍然存在,原因之一是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所力主的全球文化同质化与当前多元文化语境背道而驰.中国的跨文化交际与传播应顺应文化反弹的思潮,努力在全球化背景下让东西方文化从二元对立走向消解,实现文化共生与文化互融.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意识形态风行的情况下,通过对文化整合其他组成成分并维系社会生活的整体秩序的功能的分析,对全球化意识形态、文化帝国主义以及社会科学的“麦当劳化“概念进行诠释,指出当今各国一定要注意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人口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成员在适应都市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城市文化呈现出一元化倾向,另一方面又存在多元化的事实。在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的态度上,既不能以“一”否“多”,也不能强调“多”而忽视“一”。城市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在实质上都是多元文化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Poo MM 《Nature》2004,428(6979):204-205
  相似文献   

18.
文化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折扣”问题是我国参与国际文化贸易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利用信息粗交流理论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文化折扣问题的成因和本质;在此基础上,简要叙述了“文化接近”对于发展国际文化贸易的现实意义;最后,在本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关于我国发展国际文化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化社区及文化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进程和旧城改造、环保、节约、集约等理念催生出了新型城镇化浪潮,文化力量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通过分析文化社区及文化城市的类型、选址布局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提出构建文化社区和文化城市,挖掘城市文化潜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探讨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的类型,阐释了绿洲的转型对其影响,介绍了绿洲世界遗产典型的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并就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